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天有关“北极圈达到30摄氏度高温”的消息,让人们对全球变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虽说北极这个词大家很熟悉,但关于北极,你了解多少呢?
虽说南极北极似乎并列地球的两极,但二者的地质条件却完全不同:北极是一片海洋(北冰洋),而南极则是大陆。
在全球四大洋中,北冰洋是面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跨越经度最多和盐分最淡的大洋。
北冰洋中大量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北极地区的地势有利于南方暖气流和暖海流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北冰洋受气候影响更明显,产生的温度变化也更迅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的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就是“极地放大效应”。
大约15世纪初,全球曾进入一个寒冷时期,被称为“小冰期”,于20世纪初结束。在这个小冰期里,同时出现了另一个天文事件与之重叠:从1645年到1715年,太阳活动衰微,太阳黑子非常少。这种现象以英国天文学家蒙德的名字命名为“蒙德极小期”。
300年后的今天,在一片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导声中,蒙德极小期又被重提。少部分研究者预测,太阳可能即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冬眠期”:数年后,太阳表面的黑子会销声匿迹,或将持续几十年。
尽管北极圈内的温度已经达到3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它相邻的陆地就会变得更热。甚至,反而可能变得更冷。一般情况下,北极的低气压会把冷空气封闭在自己的地盘上,但随着北极的升温,冷气团便会突破极地涡旋的阻拦,一路南下。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其位置、强度以及移动不仅对极地地区,而且对高纬地区的天气都有明显影响。
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名为“暖北极,冷大陆”的假说,理由是极涡变得不太稳定后,将会吸入更多的暖空气,排出更多的冷锋。
由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每年春季融冰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早,秋季结冰的时间却越来越迟,如今,浮冰层边缘相较从前已经退到距离岸边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与大陆的距离十分遥远,即使对于常年以捕食海豹为生的北极熊来说,要想登上那些浮冰,距离也变得太远太远了。
这样的困境使得北极熊做出新的选择:上岸寻找新的栖息地。60只北极熊在今年夏末时来到了只有不到300位居民的因纽特人聚集地——卡克托维克,以拾取人类剩下的食物维持生存。
朱權利摘自《成都商报》
“极地放大效应”
虽说南极北极似乎并列地球的两极,但二者的地质条件却完全不同:北极是一片海洋(北冰洋),而南极则是大陆。
在全球四大洋中,北冰洋是面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跨越经度最多和盐分最淡的大洋。
北冰洋中大量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北极地区的地势有利于南方暖气流和暖海流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北冰洋受气候影响更明显,产生的温度变化也更迅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的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就是“极地放大效应”。
太阳黑子的影响
大约15世纪初,全球曾进入一个寒冷时期,被称为“小冰期”,于20世纪初结束。在这个小冰期里,同时出现了另一个天文事件与之重叠:从1645年到1715年,太阳活动衰微,太阳黑子非常少。这种现象以英国天文学家蒙德的名字命名为“蒙德极小期”。
300年后的今天,在一片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导声中,蒙德极小期又被重提。少部分研究者预测,太阳可能即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冬眠期”:数年后,太阳表面的黑子会销声匿迹,或将持续几十年。
变冷还是变热——另一种声音
尽管北极圈内的温度已经达到3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它相邻的陆地就会变得更热。甚至,反而可能变得更冷。一般情况下,北极的低气压会把冷空气封闭在自己的地盘上,但随着北极的升温,冷气团便会突破极地涡旋的阻拦,一路南下。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其位置、强度以及移动不仅对极地地区,而且对高纬地区的天气都有明显影响。
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名为“暖北极,冷大陆”的假说,理由是极涡变得不太稳定后,将会吸入更多的暖空气,排出更多的冷锋。
北极熊成“气候难民”
由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每年春季融冰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早,秋季结冰的时间却越来越迟,如今,浮冰层边缘相较从前已经退到距离岸边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与大陆的距离十分遥远,即使对于常年以捕食海豹为生的北极熊来说,要想登上那些浮冰,距离也变得太远太远了。
这样的困境使得北极熊做出新的选择:上岸寻找新的栖息地。60只北极熊在今年夏末时来到了只有不到300位居民的因纽特人聚集地——卡克托维克,以拾取人类剩下的食物维持生存。
朱權利摘自《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