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一种教育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它既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本文从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入手,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理念, 结合具体课例的设计和分析,探索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黄莉(1989.06-),女,广西靖西人,南宁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英语听说A》。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相互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要求。这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必须要迎接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新挑战。 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辨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是当下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融合为人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大学生作为刚起步的年轻群体,思想尚未成熟,在思想文化引导和三观的形成方面,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引。而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科目,既是一门语言的教学课堂,更是一种文化的教学课堂。听力和口语作为大学英语学习中两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听懂以西方思想观念为主流的听力材料的同时,批判地看待西方文化,并用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将重西方文化输入的单向交流转变为中西方文化互通的双向交流。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
尽管当下的大环境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秉持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英语教学,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政挖掘还是相对比较缺失。在教师方面:首先,大多数英语教师受到课时的限制,课堂上以教授课本知识点为主,缺乏对德育的关注;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对思政育人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寻找思政融入点,缺乏课程内容设计的能动性。在教材方面:为了保证英语语言的原汁原味,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知识,从而缺少了突出中国文化的元素。教材内容若没有得到全面的挖掘和有效的选择,长期使用将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削弱对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在教学目的方面: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分数为风向标,以通过英语四六级为导向。教师在教学中必然更注重对考试过级技巧的讲授,加上学校缺乏对德育的评价体系,最终阻碍了思政育人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合。
三、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教材思政元素挖掘的可行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多数是讲述西方国家的人文风情、信仰文化等。在各类听说材料,多以西方人的视角讲述。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时,也要有意识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行为比较、文化比较、价值比较等。只要教师能够认真挖掘内容和充分设计,教材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素材。
以《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为例,笔者汇总了各个单元的主题,并对各个单元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归纳(见表1)。
四、大学英语听说课融入课程思政课例设计与分析
1.课例设计。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理念,任务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本文以《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第3单元“A wonderful life”为例,说明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见表2)。
2.课例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围绕“英雄”展开。教材内的听力材料包含了对不同类型人物的介绍,其中包括人物品质和事例等方面。为了实现育人育德与英语课堂有机结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进行了分析:
(1)教学对象。大学英语课程针对的是我校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从初中开始接受常规英语课程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英语和西方文化的机会增多。学生在接触英文歌曲、英美剧、西方电影时,甚少思考中西文化的对比,更不用提用英语来表达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教师在课上很有必要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挖掘一切思政元素进行德育教育,弘扬中国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产出导向法的教育理念,一切任务设计都应服务于有效学习。教师在设计语言目标的同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当筛选和设计,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3单元“A wonderful life”通过对精彩人生的定义,引出 “英雄人物”的话题。通过教材中关于英雄人物的听力材料,学生了解到英雄应当具备的品质、应该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帮助学生从英雄身上获得向善的力量,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导入、单元任务布置、单元子任务、产出任务的完成、作业及后测几个环节,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都为促进单元任务的有效完成而服务。话题围绕不同时代的英雄展开,学生通过个人展示和小组任务的形式,深刻理解时代英雄如何将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发挥自身所长成为国家的骄傲。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大量学生认识的知名人物介绍,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共鸣,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规避了传统课堂中思政与教学内容剥离的弊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五、结语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课程阵地广、内容活、受众广的优势,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发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有国际视野、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抱负的新时代人才。廣大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能力,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应不断创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依托教材挖掘思政元素,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促进语言目标、技能目标以及育人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列梅,胡翠霞.“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Heroes of Our Time”为例[J].赤子,2020(5):242.
[2]卢普庭,张礼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素材挖掘的实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3):116-122.
[3]高艳霞,夏文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例设计与分析[J].2020(10): 92-94.
[4]马浩.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20):37-38.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黄莉(1989.06-),女,广西靖西人,南宁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英语听说A》。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相互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要求。这意味着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必须要迎接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新挑战。 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辨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是当下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融合为人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大学生作为刚起步的年轻群体,思想尚未成熟,在思想文化引导和三观的形成方面,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引。而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科目,既是一门语言的教学课堂,更是一种文化的教学课堂。听力和口语作为大学英语学习中两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听懂以西方思想观念为主流的听力材料的同时,批判地看待西方文化,并用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将重西方文化输入的单向交流转变为中西方文化互通的双向交流。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
尽管当下的大环境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秉持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英语教学,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政挖掘还是相对比较缺失。在教师方面:首先,大多数英语教师受到课时的限制,课堂上以教授课本知识点为主,缺乏对德育的关注;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对思政育人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寻找思政融入点,缺乏课程内容设计的能动性。在教材方面:为了保证英语语言的原汁原味,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知识,从而缺少了突出中国文化的元素。教材内容若没有得到全面的挖掘和有效的选择,长期使用将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削弱对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在教学目的方面: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分数为风向标,以通过英语四六级为导向。教师在教学中必然更注重对考试过级技巧的讲授,加上学校缺乏对德育的评价体系,最终阻碍了思政育人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合。
三、 《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教材思政元素挖掘的可行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多数是讲述西方国家的人文风情、信仰文化等。在各类听说材料,多以西方人的视角讲述。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时,也要有意识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行为比较、文化比较、价值比较等。只要教师能够认真挖掘内容和充分设计,教材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教育素材。
以《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为例,笔者汇总了各个单元的主题,并对各个单元的思政元素进行了归纳(见表1)。
四、大学英语听说课融入课程思政课例设计与分析
1.课例设计。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理念,任务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本文以《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第3单元“A wonderful life”为例,说明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见表2)。
2.课例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围绕“英雄”展开。教材内的听力材料包含了对不同类型人物的介绍,其中包括人物品质和事例等方面。为了实现育人育德与英语课堂有机结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过程进行了分析:
(1)教学对象。大学英语课程针对的是我校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从初中开始接受常规英语课程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英语和西方文化的机会增多。学生在接触英文歌曲、英美剧、西方电影时,甚少思考中西文化的对比,更不用提用英语来表达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教师在课上很有必要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挖掘一切思政元素进行德育教育,弘扬中国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产出导向法的教育理念,一切任务设计都应服务于有效学习。教师在设计语言目标的同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当筛选和设计,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3单元“A wonderful life”通过对精彩人生的定义,引出 “英雄人物”的话题。通过教材中关于英雄人物的听力材料,学生了解到英雄应当具备的品质、应该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帮助学生从英雄身上获得向善的力量,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导入、单元任务布置、单元子任务、产出任务的完成、作业及后测几个环节,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都为促进单元任务的有效完成而服务。话题围绕不同时代的英雄展开,学生通过个人展示和小组任务的形式,深刻理解时代英雄如何将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发挥自身所长成为国家的骄傲。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大量学生认识的知名人物介绍,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共鸣,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规避了传统课堂中思政与教学内容剥离的弊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五、结语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课程阵地广、内容活、受众广的优势,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发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有国际视野、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抱负的新时代人才。廣大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能力,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应不断创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依托教材挖掘思政元素,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促进语言目标、技能目标以及育人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列梅,胡翠霞.“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Heroes of Our Time”为例[J].赤子,2020(5):242.
[2]卢普庭,张礼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素材挖掘的实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3):116-122.
[3]高艳霞,夏文熠.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例设计与分析[J].2020(10): 92-94.
[4]马浩.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2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