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蓬勃兴起,民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经日益增多。再加之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日益提升,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对基层群众文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产品的单一化难以满足民众对多样文化产品的需求,两者之间似乎成为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为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得到长足性发展,提高民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本文将对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路径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不仅有效的解决民众精神文化产品不足这一问题,也拉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创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 乡村旅游融合; 现状;策略
1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着民众对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人们愈发追求精神上的充盈和富足。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需求,缓和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时代发展创新之举,是在原有文化产业基础上的创新升级。不仅利于民众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而且也有利于民众于潜移默化中增强绿色、环保的生态发展理念。
1.2有利于拉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增速
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互利共赢之举。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本区域的经济增长,为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增产创收。比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绣产业,其发展不仅使得青绣产业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增加了民众对青绣的了解,加深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与此同时,也使得本区域青绣产业以区块链的模式加大对其的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对运营销售模式革新升级,促使青绣产业自身所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2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现状
2.1产品开发存在单一化
整个旅游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是建立在群众文化根基上的。可以说,是群众文化使旅游文化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状态。乡村旅游产品是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的核心,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乡村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是大势所趋。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存在产品开发存在单一化这一问题。产品开发依然停留于原始状态,比如在大搞生态园旅游业时,仅仅将民众入园摘水果作为发展业务,忽视了生态园拍照打卡性的摄影性衍生业务,或者生态园文艺演出活动等,单一的文化产品难以延长产业链,难以盘活经济,无法取得预期的发展效果。
2.2产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内驱力。提高村民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是迫在眉睫之势。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过程中存在服务不到位、服务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比如民众在对青绣产业进行参观时,由于交通不方便,道路不畅通,全国各地游客即使想来参观,却也往往受到交通的阻碍因素而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交通困住了前行的脚步。再加之即使游客前去产业基地,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基础素质薄弱,在对游客讲解时时常焦虑紧张,语言不连贯,难以匹配专业讲解员的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青绣产业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为青绣產业后期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2.3缺乏健全完善的政策引导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文件和政策来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为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导向,虽然取得长足性进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缺乏健全完善的政策引导。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新事件,原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形势。缺乏健全完善的政策引导,钻漏洞、钻空子的现象时有发展,不仅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众对文化产品的自信心和信任度,不利于双方融合产业的长足性发展。
3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路径策略
3.1创新文化产模式 延长产业链
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宏伟目标。为有效解决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文化产品单一这一问题,当地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可以联合本区域企业、居民,就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适度引导,牢牢把握民众的消费心理,生产适合大众的文化产品。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上延长产业链,比如生态园与文艺演出商合作,与摄影商合作,与产品加工商合作,让本区域的生产产品和民众的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搞活经济发展,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提高民众精神文明素养,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3.2提高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民众选择去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了目睹并感受传真质朴的乡村自然风光,也是为了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为接下来的工作充电蓄能,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发展的命脉和核心。青绣产业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都是新时代文化,也是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因此,为有效解决乡村旅游旅游产业中村民服务素质薄弱、服务设施不齐全这一问题,产业园负责人要利用一切措施加大对园内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可以派遣专家前来讲座,也可以定期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并通过专业的服务形式增强民众的服务质量。与此同时,产业园也要与当地交通运输业、住房业、餐饮业、医疗卫生等联合起来,组织专车接送项目,提高服务配套设施,确保民政走进来,感悟文化的魅力。
3.3建立健全政策引导
为有效解决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存在的政策不健全不完善这一问题,当地政府要联合政策专家、企业人员就本区域政策规则进行商讨。结合本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展要素,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与时俱进的发展措施和发展方案,确保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措施与途径与时俱进,支持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举全民之力,多举措并行,为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4.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改革发展创新之举,需要创新文化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细则,提高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本区域政府也要建立健全政策引导,实时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发展标杆,将“三农”问题落到实处,不仅推动乡村旅游业优化升级,也使得本区域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统一,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将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地位得到有效提升,为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内驱力。
参考文献:
[1]赵力铼.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策略探讨[J]. 参花(上), 2020(10).
[2]索玮聪.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 No.305(10):164-166.
[3]陈前文. 群众文化工作与发展乡村旅游探讨[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7):205-206.
(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 青海 海东 810599)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 乡村旅游融合; 现状;策略
1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着民众对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人们愈发追求精神上的充盈和富足。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需求,缓和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时代发展创新之举,是在原有文化产业基础上的创新升级。不仅利于民众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而且也有利于民众于潜移默化中增强绿色、环保的生态发展理念。
1.2有利于拉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增速
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互利共赢之举。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本区域的经济增长,为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增产创收。比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绣产业,其发展不仅使得青绣产业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增加了民众对青绣的了解,加深了其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与此同时,也使得本区域青绣产业以区块链的模式加大对其的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对运营销售模式革新升级,促使青绣产业自身所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2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现状
2.1产品开发存在单一化
整个旅游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是建立在群众文化根基上的。可以说,是群众文化使旅游文化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状态。乡村旅游产品是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的核心,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乡村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是大势所趋。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存在产品开发存在单一化这一问题。产品开发依然停留于原始状态,比如在大搞生态园旅游业时,仅仅将民众入园摘水果作为发展业务,忽视了生态园拍照打卡性的摄影性衍生业务,或者生态园文艺演出活动等,单一的文化产品难以延长产业链,难以盘活经济,无法取得预期的发展效果。
2.2产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内驱力。提高村民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是迫在眉睫之势。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过程中存在服务不到位、服务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比如民众在对青绣产业进行参观时,由于交通不方便,道路不畅通,全国各地游客即使想来参观,却也往往受到交通的阻碍因素而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交通困住了前行的脚步。再加之即使游客前去产业基地,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基础素质薄弱,在对游客讲解时时常焦虑紧张,语言不连贯,难以匹配专业讲解员的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青绣产业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为青绣產业后期的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2.3缺乏健全完善的政策引导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文件和政策来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为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导向,虽然取得长足性进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缺乏健全完善的政策引导。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新事件,原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形势。缺乏健全完善的政策引导,钻漏洞、钻空子的现象时有发展,不仅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众对文化产品的自信心和信任度,不利于双方融合产业的长足性发展。
3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路径策略
3.1创新文化产模式 延长产业链
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宏伟目标。为有效解决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文化产品单一这一问题,当地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可以联合本区域企业、居民,就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适度引导,牢牢把握民众的消费心理,生产适合大众的文化产品。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上延长产业链,比如生态园与文艺演出商合作,与摄影商合作,与产品加工商合作,让本区域的生产产品和民众的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搞活经济发展,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提高民众精神文明素养,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3.2提高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民众选择去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了目睹并感受传真质朴的乡村自然风光,也是为了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为接下来的工作充电蓄能,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发展的命脉和核心。青绣产业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都是新时代文化,也是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因此,为有效解决乡村旅游旅游产业中村民服务素质薄弱、服务设施不齐全这一问题,产业园负责人要利用一切措施加大对园内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可以派遣专家前来讲座,也可以定期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于潜移默化中增强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并通过专业的服务形式增强民众的服务质量。与此同时,产业园也要与当地交通运输业、住房业、餐饮业、医疗卫生等联合起来,组织专车接送项目,提高服务配套设施,确保民政走进来,感悟文化的魅力。
3.3建立健全政策引导
为有效解决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中存在的政策不健全不完善这一问题,当地政府要联合政策专家、企业人员就本区域政策规则进行商讨。结合本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展要素,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与时俱进的发展措施和发展方案,确保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措施与途径与时俱进,支持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举全民之力,多举措并行,为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4.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是改革发展创新之举,需要创新文化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细则,提高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本区域政府也要建立健全政策引导,实时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发展标杆,将“三农”问题落到实处,不仅推动乡村旅游业优化升级,也使得本区域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统一,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将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地位得到有效提升,为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内驱力。
参考文献:
[1]赵力铼. 群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策略探讨[J]. 参花(上), 2020(10).
[2]索玮聪.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 No.305(10):164-166.
[3]陈前文. 群众文化工作与发展乡村旅游探讨[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7):205-206.
(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 青海 海东 81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