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孩子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渠道,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基地,其质量将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了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草原之夜》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画让学生感悟、理解。这么美的文章当然要用最美的语言来朗读。于是,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先示范读,接着让学生说说刚才教师是怎么读的,哪些词语读重音,哪些词语要提高声调,哪个地方停顿较长,哪个地方停顿较短,哪个词声音要拖长,用什么语气来读,然后学生试着读,最后指名读,全班齐读。学生读得比较有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同时也受到了语言美的醺陶。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
2、用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我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你听得真仔细,会听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别急,再想想”、“同学们,咱们为他加把劲儿”等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使学生有了自信心,决定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我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在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和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的关系,既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又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在指导朗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时,学生在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注意将学生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敌人正攀着石壁向我们这里爬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此情此景你如何表达你的情感?各自读一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心与当时的情境相通,读出了轻重缓急,做到了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特别是学生通过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战士们没有子弹了,但五位战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动下,拿起石头做武器,表现出五壮士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气节。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表达出马宝玉对敌人恨到了极点,石头向雹子一样向敌人的头上砸去,不但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与此同时也表达出来学生对敌人的恨。
2、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的进步,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长,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的道路上写下美丽的诗篇。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了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草原之夜》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画让学生感悟、理解。这么美的文章当然要用最美的语言来朗读。于是,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先示范读,接着让学生说说刚才教师是怎么读的,哪些词语读重音,哪些词语要提高声调,哪个地方停顿较长,哪个地方停顿较短,哪个词声音要拖长,用什么语气来读,然后学生试着读,最后指名读,全班齐读。学生读得比较有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同时也受到了语言美的醺陶。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这时,我趁热打铁说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孩子们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
2、用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我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你听得真仔细,会听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别急,再想想”、“同学们,咱们为他加把劲儿”等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使学生有了自信心,决定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我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在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和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的关系,既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又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在指导朗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时,学生在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注意将学生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敌人正攀着石壁向我们这里爬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此情此景你如何表达你的情感?各自读一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心与当时的情境相通,读出了轻重缓急,做到了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特别是学生通过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战士们没有子弹了,但五位战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动下,拿起石头做武器,表现出五壮士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气节。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表达出马宝玉对敌人恨到了极点,石头向雹子一样向敌人的头上砸去,不但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与此同时也表达出来学生对敌人的恨。
2、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的进步,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长,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的道路上写下美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