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思想之先声 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在《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京大学向《江海学刊》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今天我有这个机会在这儿发言,我感觉一是《江海学刊》创刊时的主编是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哲学家孙叔平先生。孙叔平先生早在1956年就提出要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二是《江海学刊》是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学者的精神家园和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
其他文献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擅文,曾受知于宋初文坛领袖王禹偁。其词目前仅存《凤栖梧》两阕,《全宋词》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辑得,移录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文化中承袭而来的,它身上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依然保留着文言文的各种固定结构和多样语法功能,是语言的活化石:另外,成语结构简单,表意精辟,是汉语言中的常青树,对中学生来说亲切又熟悉。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去学习文言文,能促进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一、用成语温热“冷冻”的文言文实虚词  要克服文言文阅读的语言障碍,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因此新课程的学习强调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教学情境的高效创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语文课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用自己
反平等主义与不平等主义是不同的。反平等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否定的论证,它试图证明平等主义是错误的。不平等主义则是一种肯定的论证,它不仅反对平等主义,而且还要证明不平等
噫——“异”!一个常见的字,他却赋予非凡的意义,一个常用的字,他却用得不寻常,人异,事异,景异,技异,委实奇异!  小品文第一段写“异人”。安常颖悟过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通古今。及长耳聋,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求医者“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我却能“以手为口”,传达心声。我俩“皆一时异人也”!  这个“异”字,看似平凡,其意洵异。稍事涵咏,令人玩味不已!安常医术高超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社会的深刻变革,已经到来的信息时代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整合与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乐学”的思维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融视觉、听觉于一体,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视频等信息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信息形式多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必然会激发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