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中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本文首先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充分肯定了该政策的重大意义,然后从具体制度方面提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并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两会 师范生 免费教育 社会影响 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中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根据初步方案,师范生免费教育包括免去学费、住宿费,并按照现有生活水平发放相应生活补助,同时学校将落实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3年的服务制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师范生免费教育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师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果把教师教育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
第三,教师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低质量的师资已经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必将快速增长。
第四,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使许多“寒门”子弟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更鼓舞了那些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年轻一代。当他们带着对国家、社会的一种感恩心态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之后,就不会仅仅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赚钱谋生的方式,而会把它视为一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机会,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越“赚钱”的道德风范,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但从目前为止的措施来看,这一制度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免费对象和时间不明。报告未说明免费的师范生是从秋季入学的学生算起,还是所有的师范生都包含在内。
第二,生源集中。在非教育高校学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师范院校具有“免费”的尚方宝剑之后,很多中间学生将大量转向师范院校,这无疑将造成生源过剩的情况。
第三,防止就业偏向。城里人不愿下农村,农村人拼命挤向城,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师范院校要培养怎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的教师,就成为重中之重。
第四,就业压力加剧。就目前一个大学生必须通过最起码的“两证一考”才能走向工作岗位,即毕业证、教育资格证和考试聘用。这个决定用与否的考试聘用制不会因为“免费”就可获得就业捷径,相反它将加剧就业的竞争,特别是城里的将加大。
第五,改善乡村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及时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老师(乡村)的待遇,这才是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的关键所在,而不能单单依靠三年的农村支教政策。
第六,应尽快为后续工作再添定心丸,形成一条龙的“优惠政策”,城乡结合,真正体现尊师重教及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第七,既然这一政策存在着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为何国家仍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行下来,又为何受到民众如此高的好评。
首先,一是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二是师范毕业生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不去从事教育工作,三是倾斜政策不到位,使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更不均衡。
其次,许多师范生需要交纳高额的学费才能就读,甚至还要靠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那么读师范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担任教师就是收获利润的机会,这样,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来赚取外快,包括向家长索要红包、利用补习额外收费、支持学校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等,也都“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师会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再次,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教师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处理好经费使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
(二)处理好师范生进口的意向选择和出口的就业选择的关系,把好“进口”与“出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在就学院校及专业选择上,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用人单位在毕业生选用上,均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利都应予以保障。
(三)处理好不同层次师范生培养的关系,做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步设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培养中专业教育和教师养成相剥离,将教师养成集中到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完成。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本科层次,而且还要覆盖到研究生层次。
(四)处理好政府、学校、银行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经费资助和追偿机制。高校、银行与学生则签订助学借款合同,学生就学期间,按合同享受免费政策,并承诺毕业后到中小学就业并完成国家规定的服务期限。非合同性就业毕业生的借款总额由银行将支付的个人款转为助学贷款,按国家助学贷款性质办理还款事宜。高校每年可将一定比例的政府拨款用作风险补偿金。
关键词 两会 师范生 免费教育 社会影响 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中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根据初步方案,师范生免费教育包括免去学费、住宿费,并按照现有生活水平发放相应生活补助,同时学校将落实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3年的服务制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师范生免费教育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师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长期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果把教师教育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升将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其表现出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将会更大。
第三,教师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低质量的师资已经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必将快速增长。
第四,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使许多“寒门”子弟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更鼓舞了那些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年轻一代。当他们带着对国家、社会的一种感恩心态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之后,就不会仅仅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赚钱谋生的方式,而会把它视为一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机会,从而表现出一种超越“赚钱”的道德风范,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但从目前为止的措施来看,这一制度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第一,免费对象和时间不明。报告未说明免费的师范生是从秋季入学的学生算起,还是所有的师范生都包含在内。
第二,生源集中。在非教育高校学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师范院校具有“免费”的尚方宝剑之后,很多中间学生将大量转向师范院校,这无疑将造成生源过剩的情况。
第三,防止就业偏向。城里人不愿下农村,农村人拼命挤向城,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师范院校要培养怎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的教师,就成为重中之重。
第四,就业压力加剧。就目前一个大学生必须通过最起码的“两证一考”才能走向工作岗位,即毕业证、教育资格证和考试聘用。这个决定用与否的考试聘用制不会因为“免费”就可获得就业捷径,相反它将加剧就业的竞争,特别是城里的将加大。
第五,改善乡村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及时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老师(乡村)的待遇,这才是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的关键所在,而不能单单依靠三年的农村支教政策。
第六,应尽快为后续工作再添定心丸,形成一条龙的“优惠政策”,城乡结合,真正体现尊师重教及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第七,既然这一政策存在着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为何国家仍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行下来,又为何受到民众如此高的好评。
首先,一是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二是师范毕业生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不去从事教育工作,三是倾斜政策不到位,使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更不均衡。
其次,许多师范生需要交纳高额的学费才能就读,甚至还要靠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那么读师范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投资行为,而担任教师就是收获利润的机会,这样,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来赚取外快,包括向家长索要红包、利用补习额外收费、支持学校的各种乱收费行为等,也都“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师会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再次,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教师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深化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一)处理好经费使用中国家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
(二)处理好师范生进口的意向选择和出口的就业选择的关系,把好“进口”与“出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在就学院校及专业选择上,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用人单位在毕业生选用上,均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利都应予以保障。
(三)处理好不同层次师范生培养的关系,做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步设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培养中专业教育和教师养成相剥离,将教师养成集中到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完成。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本科层次,而且还要覆盖到研究生层次。
(四)处理好政府、学校、银行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经费资助和追偿机制。高校、银行与学生则签订助学借款合同,学生就学期间,按合同享受免费政策,并承诺毕业后到中小学就业并完成国家规定的服务期限。非合同性就业毕业生的借款总额由银行将支付的个人款转为助学贷款,按国家助学贷款性质办理还款事宜。高校每年可将一定比例的政府拨款用作风险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