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不管是推广慕课还是翻转课程,各大高校都以课堂改革作为学校转型改革的核心不断进行探索研究。而河北外国语学院把课堂改革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集全校之力打造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以“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为突破口推进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转型 河北外国语学院 课堂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器重。各大高校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尝试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河北外国语学院作为河北省十所试点转型高校之一,把课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举全校之力打造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以“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为突破口推进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一、课堂改革结构:“一链”“三步”“五导”
“一链”即问题链。导学案中的题就是课中导教案的链。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在学生自学知识、探索知识和相互研讨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获取课堂中应获取的知识。
“三步”即“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三个步骤:课前导学案、课中导教案、课后实践。课前环节最重要,教师导学在“导”上下功夫,导思考、导兴趣,并给学生指出怎么学、学什么。课前导学案是集中性的东西,课中的导教案就是把课前导学案的内容分散着再现、展示、解决。
“五导”即导学、导教、导评、导演、导练:要导思考、导兴趣;要指出怎么学、学什么,导学案要有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情感目标)。可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对小组(小组内部对组员)进行惩罚性与奖励激励性相结合的方向性引导;将“导学案的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不吝“语言的奖励”;学习因自主而高效,让课堂因每位学生的展示而精彩。
二、课堂实施的基础:“两备”
两备:开展集智备学。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从提前预习变成提前认真的备课。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网上查资料甚至找人咨询去完成导学案当中设置的问题,第二天像“教师”一样给别人“讲课”。
实行集智备课。集,集有质量的智慧去备课;智,智慧里的最高质量。集智是大家之智的集合,不能是一个人备课琢磨,其他人都等着;或者几个人一人分一段备课,最后集中到一起。
三、课堂改革的关键:“一转换”“一建设”
“一转换”即转换师生角色,通过重构课堂流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研究性地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建设”即小组建设。把每一个小组培养成任何事都进行集智的民主性小集体;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四、课堂改革成效:为教学带来了四个现象的转变
1.从排排坐变成围圈坐。抛掉传统讲台,学生分组面向而坐。老师站在各个小组间,或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或点评小组通力合作的探究结果。而各个小组成员或激烈的探讨,或合理分工、各自完成小组既定的任务。
2.从老师讲变成学生讲。传统授课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我校采取“教学合一”的授课模式,老师的“教”是循循善诱、精准启迪、點睛之点;学生的“学”是在老师“集智备学明白卡”的引导下,像老师一样去备课,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自我探索知识、同学间相互探讨知识和老师的点拨知识点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达到学生“我学明白了,我能解、能讲、能用了”的课堂目标。
3.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探索。传统的课堂是“填鸭式”教授知识。课堂改革后,学生能自己动手动脑去查资料、准备讲课的内容,站在老师的立场与角度去思考问题,实现角色“反转”,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生产者。
4.从“绵羊”变成“学狼”。学生因展示而精彩。通过课堂个人展示和集体展示环节,学生在口语表达、思维习惯、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所进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逻辑能力,又提升了在众人面前“亮相、亮剑”的能力。
五、结论
通过河北外国语学院近几年在课堂上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以下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状态变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不仅克服了上课玩手机、走思等现象,而且由于需要“集智备学”、“像老师一样讲课”,学生更多的课下时间也统筹到了学习上。现在我们学校课下逛街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三五成群上网查资料、研学导学案的景象已在图书馆、宿舍甚至食堂遍地开花。
教师的职业状态变了。实施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以来,老师们从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吃透教材、理清脉络、明白背景、辩证点拨、出题检验、创新探索、反复思考”,最终“著书立说”,真正通过科研服务了教学、提升了自己。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我们的学生从单一专业知识的习得拓展为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说,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回归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培养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适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1-5.
【关键词】高校转型 河北外国语学院 课堂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越来越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器重。各大高校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尝试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河北外国语学院作为河北省十所试点转型高校之一,把课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举全校之力打造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以“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为突破口推进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一、课堂改革结构:“一链”“三步”“五导”
“一链”即问题链。导学案中的题就是课中导教案的链。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在学生自学知识、探索知识和相互研讨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获取课堂中应获取的知识。
“三步”即“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三个步骤:课前导学案、课中导教案、课后实践。课前环节最重要,教师导学在“导”上下功夫,导思考、导兴趣,并给学生指出怎么学、学什么。课前导学案是集中性的东西,课中的导教案就是把课前导学案的内容分散着再现、展示、解决。
“五导”即导学、导教、导评、导演、导练:要导思考、导兴趣;要指出怎么学、学什么,导学案要有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情感目标)。可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对小组(小组内部对组员)进行惩罚性与奖励激励性相结合的方向性引导;将“导学案的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不吝“语言的奖励”;学习因自主而高效,让课堂因每位学生的展示而精彩。
二、课堂实施的基础:“两备”
两备:开展集智备学。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从提前预习变成提前认真的备课。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网上查资料甚至找人咨询去完成导学案当中设置的问题,第二天像“教师”一样给别人“讲课”。
实行集智备课。集,集有质量的智慧去备课;智,智慧里的最高质量。集智是大家之智的集合,不能是一个人备课琢磨,其他人都等着;或者几个人一人分一段备课,最后集中到一起。
三、课堂改革的关键:“一转换”“一建设”
“一转换”即转换师生角色,通过重构课堂流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研究性地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建设”即小组建设。把每一个小组培养成任何事都进行集智的民主性小集体;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
四、课堂改革成效:为教学带来了四个现象的转变
1.从排排坐变成围圈坐。抛掉传统讲台,学生分组面向而坐。老师站在各个小组间,或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或点评小组通力合作的探究结果。而各个小组成员或激烈的探讨,或合理分工、各自完成小组既定的任务。
2.从老师讲变成学生讲。传统授课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我校采取“教学合一”的授课模式,老师的“教”是循循善诱、精准启迪、點睛之点;学生的“学”是在老师“集智备学明白卡”的引导下,像老师一样去备课,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自我探索知识、同学间相互探讨知识和老师的点拨知识点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达到学生“我学明白了,我能解、能讲、能用了”的课堂目标。
3.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探索。传统的课堂是“填鸭式”教授知识。课堂改革后,学生能自己动手动脑去查资料、准备讲课的内容,站在老师的立场与角度去思考问题,实现角色“反转”,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生产者。
4.从“绵羊”变成“学狼”。学生因展示而精彩。通过课堂个人展示和集体展示环节,学生在口语表达、思维习惯、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所进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逻辑能力,又提升了在众人面前“亮相、亮剑”的能力。
五、结论
通过河北外国语学院近几年在课堂上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以下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状态变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不仅克服了上课玩手机、走思等现象,而且由于需要“集智备学”、“像老师一样讲课”,学生更多的课下时间也统筹到了学习上。现在我们学校课下逛街的同学越来越少了,三五成群上网查资料、研学导学案的景象已在图书馆、宿舍甚至食堂遍地开花。
教师的职业状态变了。实施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以来,老师们从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吃透教材、理清脉络、明白背景、辩证点拨、出题检验、创新探索、反复思考”,最终“著书立说”,真正通过科研服务了教学、提升了自己。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我们的学生从单一专业知识的习得拓展为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说,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回归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培养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适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