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基础》(社会创业)是根据湖南大学人才培养需要为学生开设的湖南大学特色的创业基础课。该课程在讲授创业基础(社会创业)理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优秀创业基础(社会创业)传统、先进的科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大学创业基础(社会创业)的教育与实践中,自觉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在文中以该基础课程为基础就大学生创业课程模式对本科生实践能力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课程能力培养;SPSS软件
引言
《创业基础》课程自设立以后,收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每学期该门课程几乎都在开放选时课间被一抢而空。笔者在亲身体验了该课程的讲授之后,借助SPSS软件,站在广大学生群体的角度,对该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提出关于完善课堂建设的有效建议。
(一)创业基础课程设置现状
1、学分设置
目前,《创业基础》课程设置为2个学分,共12个线下课时,分别在学期开始时,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线下授课。课程属于通识选修中的创新创业类,但实际上是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每位同学的必修课程。
2.课程结构设置
该课程主要采取线上、线下两个主要形式,线下课堂主要是实践方面的指导,通过小组立项、小组项目展示、小组展示讨论三個阶段进行,线上主要是通过微课视频而进行的有关创业基础理论的教授。我们在对线上、线下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行维度为5(5为参与度最高,满意度最好)的等级划分之后,收集了同学们对课程的反馈情况,结果显示,同学们对线上参与度评分的均值为3.6,线下参与度评分的均值4.0,对于课程的满意度均值为3.8。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相对于线下课堂而言,对线上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对课程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因此我们接下来将继续探究该课程设置结构是否是最为合理的,同学们对该课程的期望与实际结果之间是否有关联。
3.课程考核方式
《创业基础》(社会创业)不采取传统的考核模式,而是以分组实际创业实践和创业计划书以及项目展示为主。其分数分布情况如下所示:
①线上:学习完成情况及论坛参与度 20%
②线下:辅导考勤分 20%
③期中考核:创业实战作业 30%
④期末考核:创业计划方案以及展示 30% (如果有竞赛、获奖以及实施,可以额外加分)
课程最后班级平均分为88.25,属于较高的分数段,但我们调查发现,不排除少数同学为了刷分而选择该课程的情况。
(二)创业课程内容形式设置与学生能力获得的研究
1.是否把创业基础纳入强制选择的必修课?答案是:可以。
有24.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要求我选择该课程”(被动接受课程),其他的学生都是出于其他各种主观性原因选择了该课程,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选课动机还是积极的。并且我们还发现,是否是主动选择该课程对与课堂满意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基于对不同选课原因的课程满意度均值的比较中,选择了“学校要求我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反而是较高的。所以我们建议可以将创业基础课纳入全校必修的范围。
2.学生能力获得的自我评价与主观因素有强相关,与客观因素相關较少。
我们从多个研究方向都证实了这一结论。首先,基于SPSS中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线上线下参与度与个人能力获得之间有强相关关系。这是不出意料的,上课参与度越高,能力获取的自我评价也就越高。其次,选择创业课程的不同动机也对能力的获取有着很大影响。在单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选择动机为“拿学分很容易”的同学的能力前后没有自我感觉的显著性提高。最后,为了探索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整体对能力自我评价的精确影响,我们基于Logistic回归,以“结交了新朋友,增加了沟通或领导力”这一量表为因变量,把其他所有测量变量都纳入因子或协变量,之后又选取了显著性较强的因素,在一次筛选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较好的量化模型。模型显示,对能力打分(1-5分)贡献度高的变量为:“为什么选择:自己有创业的想法”0.77,“专业背景”0.54,
3.满意度与自我能力评价之间具有“满分效应”
所谓的“满分效应”是用于形容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对课程满意度打满分的同学,在对其自我能力的评价中给出了选择其他选项的人,而其他四个选项(满意度共有5个程度)则相差不大,没有明显差异。这项发现是基于对能力与课程满意度的“探索-箱图”的观察中得到的,这是一项有趣的发现,这证明,从能力获取的角度来看,其他1-4的满意程度完全可以归为一类,打满分的单独归为一类。随后,我们又将线上线下课程参与度,与能力获得进行了比较,又发现了类似的结论。这一点或许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评价,人们总是不希望选择极端的那一个,但真因为这样,选择满分的才显得更加真实。
4.对课程不满意的同学可能是因为线上课程过多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将课程满意度与对课程设置的建议放在了一起,发现,对课程满意程度不高的同学与“建议加大线下面授课比例”被分到了一起,由此推断,课程设置可能线上课程过多,线下课程不够。
(三)对于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议:
在内容上,可以减少线上课程的数量,在线上课程的数量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加大线下面授课的比例。
可以多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以激发同学内心动机目标。我们的研究证明,在创业基础这节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方面,自身动机的影响力比客观的课程形式要重要。
结语
《创业基础》课程作为湖南大学的一门独创课程,有望成为我校进军世界一流大学门槛的有力支持。我们作为湖南大学的一份子,在接受母校的辛勤培育之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母校的建设提供一些我们的帮助。因此,我们基于SPSS软件的帮助,从我们的角度对创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的反馈。希望未来《创业基础》课程能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深远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艳增.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与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 2015.
[2]赵磊.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张泓,王雪贞. 地方高校本科生创业课程学习现状与教学预期的实证研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98-302.
[4]王红雨,闫广芬. 师生认知视野下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问题描述与改进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14,(05):72- 79.
[5]刘茜玉,孙俊华. 大学生创业课程选修动因及课程效果研究——基于南京大学本科生的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02):64-68.
指导老师:周虎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课程能力培养;SPSS软件
引言
《创业基础》课程自设立以后,收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每学期该门课程几乎都在开放选时课间被一抢而空。笔者在亲身体验了该课程的讲授之后,借助SPSS软件,站在广大学生群体的角度,对该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提出关于完善课堂建设的有效建议。
(一)创业基础课程设置现状
1、学分设置
目前,《创业基础》课程设置为2个学分,共12个线下课时,分别在学期开始时,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线下授课。课程属于通识选修中的创新创业类,但实际上是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每位同学的必修课程。
2.课程结构设置
该课程主要采取线上、线下两个主要形式,线下课堂主要是实践方面的指导,通过小组立项、小组项目展示、小组展示讨论三個阶段进行,线上主要是通过微课视频而进行的有关创业基础理论的教授。我们在对线上、线下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行维度为5(5为参与度最高,满意度最好)的等级划分之后,收集了同学们对课程的反馈情况,结果显示,同学们对线上参与度评分的均值为3.6,线下参与度评分的均值4.0,对于课程的满意度均值为3.8。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相对于线下课堂而言,对线上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对课程的满意度处于中上水平。因此我们接下来将继续探究该课程设置结构是否是最为合理的,同学们对该课程的期望与实际结果之间是否有关联。
3.课程考核方式
《创业基础》(社会创业)不采取传统的考核模式,而是以分组实际创业实践和创业计划书以及项目展示为主。其分数分布情况如下所示:
①线上:学习完成情况及论坛参与度 20%
②线下:辅导考勤分 20%
③期中考核:创业实战作业 30%
④期末考核:创业计划方案以及展示 30% (如果有竞赛、获奖以及实施,可以额外加分)
课程最后班级平均分为88.25,属于较高的分数段,但我们调查发现,不排除少数同学为了刷分而选择该课程的情况。
(二)创业课程内容形式设置与学生能力获得的研究
1.是否把创业基础纳入强制选择的必修课?答案是:可以。
有24.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要求我选择该课程”(被动接受课程),其他的学生都是出于其他各种主观性原因选择了该课程,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选课动机还是积极的。并且我们还发现,是否是主动选择该课程对与课堂满意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基于对不同选课原因的课程满意度均值的比较中,选择了“学校要求我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反而是较高的。所以我们建议可以将创业基础课纳入全校必修的范围。
2.学生能力获得的自我评价与主观因素有强相关,与客观因素相關较少。
我们从多个研究方向都证实了这一结论。首先,基于SPSS中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线上线下参与度与个人能力获得之间有强相关关系。这是不出意料的,上课参与度越高,能力获取的自我评价也就越高。其次,选择创业课程的不同动机也对能力的获取有着很大影响。在单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选择动机为“拿学分很容易”的同学的能力前后没有自我感觉的显著性提高。最后,为了探索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整体对能力自我评价的精确影响,我们基于Logistic回归,以“结交了新朋友,增加了沟通或领导力”这一量表为因变量,把其他所有测量变量都纳入因子或协变量,之后又选取了显著性较强的因素,在一次筛选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较好的量化模型。模型显示,对能力打分(1-5分)贡献度高的变量为:“为什么选择:自己有创业的想法”0.77,“专业背景”0.54,
3.满意度与自我能力评价之间具有“满分效应”
所谓的“满分效应”是用于形容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对课程满意度打满分的同学,在对其自我能力的评价中给出了选择其他选项的人,而其他四个选项(满意度共有5个程度)则相差不大,没有明显差异。这项发现是基于对能力与课程满意度的“探索-箱图”的观察中得到的,这是一项有趣的发现,这证明,从能力获取的角度来看,其他1-4的满意程度完全可以归为一类,打满分的单独归为一类。随后,我们又将线上线下课程参与度,与能力获得进行了比较,又发现了类似的结论。这一点或许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评价,人们总是不希望选择极端的那一个,但真因为这样,选择满分的才显得更加真实。
4.对课程不满意的同学可能是因为线上课程过多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将课程满意度与对课程设置的建议放在了一起,发现,对课程满意程度不高的同学与“建议加大线下面授课比例”被分到了一起,由此推断,课程设置可能线上课程过多,线下课程不够。
(三)对于创业基础课程的建议:
在内容上,可以减少线上课程的数量,在线上课程的数量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加大线下面授课的比例。
可以多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以激发同学内心动机目标。我们的研究证明,在创业基础这节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方面,自身动机的影响力比客观的课程形式要重要。
结语
《创业基础》课程作为湖南大学的一门独创课程,有望成为我校进军世界一流大学门槛的有力支持。我们作为湖南大学的一份子,在接受母校的辛勤培育之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母校的建设提供一些我们的帮助。因此,我们基于SPSS软件的帮助,从我们的角度对创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的反馈。希望未来《创业基础》课程能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深远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艳增.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与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 2015.
[2]赵磊.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张泓,王雪贞. 地方高校本科生创业课程学习现状与教学预期的实证研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98-302.
[4]王红雨,闫广芬. 师生认知视野下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问题描述与改进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14,(05):72- 79.
[5]刘茜玉,孙俊华. 大学生创业课程选修动因及课程效果研究——基于南京大学本科生的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02):64-68.
指导老师: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