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准确把握儿童的心智特点,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用儿童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将教材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趋势 本真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53-01
在新课程改革和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儿童本位缺席”“伪儿童化泛滥”“教学目标定位失当”等偏离正常教学的现象,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在“繁华、新奇、时髦”下的教学低效结果。如何才能正确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让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地落地,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认真思考和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
1.突出语文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本”,对教材篇目中蕴含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深度挖掘,用活教材,引领和启发学生在认真研读中去自我感悟,逐步形成语文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也在不断地修订,但依然还有一些瑕疵,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例如,《草原》是从老舍先生的一篇大作中节选的,这篇课文第一段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令人向往的草原景色,但有一句“并不茫茫”让人感觉十分突兀。这时教师就需从老舍先生的原文去考究,原来作者自幼读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反映草原景色的诗句,可到了草原后,原来是“天不苍苍,野不茫茫,风吹草低还能见牛羊”,就连空气都那么甜美。经过这一番引领,对于许多没到过草原的孩子来说就很容易理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了。
小学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的“本真”,将儿童的“真”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真”融合起来,使两者协同凑出美妙的旋章。
2.让语文教学有趣起来
许多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时,常从这几个方面审视:这节语文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了吗?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学环节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改变一下反思的角度,如“这节课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吗?”“学生在这节课上是被动的还是在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节课中感受到了哪些宝贵的品质?”等,这样的反思改变了思考的主体,真正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此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氛围就与小学生的“爱玩”“好奇”等心理发展水平相一致。例如,在进行《麋鹿》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内容教学完后出示一张“麋鹿图”,然后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充当“小导游”,向“在动物园游玩的游客”介绍麋鹿,允许“游客”提出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最后经过集体讨论后评出“一级导游”“二级导游”或“金牌导游”“银牌导游”等。创设的这一游戏情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适应,他们也常常在父母的带领下去过动物园,这样就将生活、课堂、游戏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自然,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课堂。
3.营造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里,儿童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语文的状态之中,给他们充足的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空,从而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门,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心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詹天佑做出了伟大的成就,如果现在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需要给他铸造一个铜像,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会如何设计该铜像呢?此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很大,并将学生置于一个设计师的主体地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创造性,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有学生将“人”字形铁路通过形象化的处理融入其中,有学生将古老的“火车”嵌入自己的设计中……整堂课气氛轻松、愉快,迸发出学生自由创造的活力。
相反地,依然有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充满了“习惯问”“满堂问”,如“是不是”“对吗?”“好不好?”,口头禅式的提问看似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是在消耗学生的注意力强度,使课堂乏善可陈,毫无生气。自由轻松的语文课堂排除这种启发性、机械性的“提问”,需要营造的是能提升学生兴趣的、富有创意的问题情境。
4.勿忽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试教育”色彩依然浓厚,在对学生的评价未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标准之前,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围绕“陈述性知识”如字词记忆、课文背诵等进行训练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勿忽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例如, 一位教师教学《恐龙》时,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最喜欢什么恐龙,然后向大家做一介紹。有学生说:“我喜欢雷龙,它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而且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教师:“读得真动听,你把雷龙的特点都读出来了。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A.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B.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好?”学生:“我觉得B句好,因为B句把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在我们看来,大象已经很重了,雷龙竟然胜过六头大象,难怪说它是‘庞然大物’,果真名不虚传。”教师:“对,刚刚你提到了‘作比较’,这是一种说明方法。”《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位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介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课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上,而不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关于恐龙的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教阅读”的理念。教有用的语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准确把握儿童的心智特点,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用儿童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将教材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以“儿童的情怀”拥抱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正确“走向”。
参考文献:
[1]罗刚淮.例谈课堂中的伪问题[J].小学语文,2011(5): 11-12.
[2]许纯林.学习兴趣要激发,更要保持[J].人民教育,2011(9):48-49.
[3]王祥连.阅读课要有“阅读味”[J].小学语文,2011(5): 6-7.
[4]陆彩萍.适时、适度:让课堂练笔走向“有效”[J].江苏教育: 小学教学,2011(7): 40-4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趋势 本真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53-01
在新课程改革和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儿童本位缺席”“伪儿童化泛滥”“教学目标定位失当”等偏离正常教学的现象,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在“繁华、新奇、时髦”下的教学低效结果。如何才能正确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让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地落地,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认真思考和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
1.突出语文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儿童为本”,对教材篇目中蕴含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深度挖掘,用活教材,引领和启发学生在认真研读中去自我感悟,逐步形成语文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也在不断地修订,但依然还有一些瑕疵,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例如,《草原》是从老舍先生的一篇大作中节选的,这篇课文第一段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令人向往的草原景色,但有一句“并不茫茫”让人感觉十分突兀。这时教师就需从老舍先生的原文去考究,原来作者自幼读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反映草原景色的诗句,可到了草原后,原来是“天不苍苍,野不茫茫,风吹草低还能见牛羊”,就连空气都那么甜美。经过这一番引领,对于许多没到过草原的孩子来说就很容易理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了。
小学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的“本真”,将儿童的“真”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真”融合起来,使两者协同凑出美妙的旋章。
2.让语文教学有趣起来
许多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时,常从这几个方面审视:这节语文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了吗?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学环节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改变一下反思的角度,如“这节课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吗?”“学生在这节课上是被动的还是在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节课中感受到了哪些宝贵的品质?”等,这样的反思改变了思考的主体,真正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此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氛围就与小学生的“爱玩”“好奇”等心理发展水平相一致。例如,在进行《麋鹿》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内容教学完后出示一张“麋鹿图”,然后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充当“小导游”,向“在动物园游玩的游客”介绍麋鹿,允许“游客”提出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解答,最后经过集体讨论后评出“一级导游”“二级导游”或“金牌导游”“银牌导游”等。创设的这一游戏情境,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适应,他们也常常在父母的带领下去过动物园,这样就将生活、课堂、游戏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自然,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课堂。
3.营造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自由的语文课堂氛围里,儿童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语文的状态之中,给他们充足的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空,从而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门,培养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心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詹天佑做出了伟大的成就,如果现在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需要给他铸造一个铜像,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会如何设计该铜像呢?此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很大,并将学生置于一个设计师的主体地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创造性,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有学生将“人”字形铁路通过形象化的处理融入其中,有学生将古老的“火车”嵌入自己的设计中……整堂课气氛轻松、愉快,迸发出学生自由创造的活力。
相反地,依然有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充满了“习惯问”“满堂问”,如“是不是”“对吗?”“好不好?”,口头禅式的提问看似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是在消耗学生的注意力强度,使课堂乏善可陈,毫无生气。自由轻松的语文课堂排除这种启发性、机械性的“提问”,需要营造的是能提升学生兴趣的、富有创意的问题情境。
4.勿忽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试教育”色彩依然浓厚,在对学生的评价未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标准之前,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围绕“陈述性知识”如字词记忆、课文背诵等进行训练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勿忽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例如, 一位教师教学《恐龙》时,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最喜欢什么恐龙,然后向大家做一介紹。有学生说:“我喜欢雷龙,它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而且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教师:“读得真动听,你把雷龙的特点都读出来了。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A.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B.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好?”学生:“我觉得B句好,因为B句把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在我们看来,大象已经很重了,雷龙竟然胜过六头大象,难怪说它是‘庞然大物’,果真名不虚传。”教师:“对,刚刚你提到了‘作比较’,这是一种说明方法。”《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位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介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课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上,而不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关于恐龙的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教阅读”的理念。教有用的语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准确把握儿童的心智特点,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用儿童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将教材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以“儿童的情怀”拥抱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正确“走向”。
参考文献:
[1]罗刚淮.例谈课堂中的伪问题[J].小学语文,2011(5): 11-12.
[2]许纯林.学习兴趣要激发,更要保持[J].人民教育,2011(9):48-49.
[3]王祥连.阅读课要有“阅读味”[J].小学语文,2011(5): 6-7.
[4]陆彩萍.适时、适度:让课堂练笔走向“有效”[J].江苏教育: 小学教学,2011(7):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