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突然性的腹痛经常会让爸妈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作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的腹痛,更是因其病因、起病缓急轻重、多发年龄的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分。为了让新手爸妈对宝宝腹痛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将会分期介绍0~1岁宝宝腹痛的常见疾病和状况。
肠痉挛,要注意!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宝宝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情况。在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门诊中,约80%的宝宝肚子疼都是小儿肠痉挛引起的。
肠痉挛的表现判断
小婴儿在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
阵发性腹痛,每次疼痛间隔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发作一次,每次约持续3~5分钟不等,可呈反复性发作。
腹痛的位置不固定。当家长用手轻压腹部时,没有固定的压痛点,有时能触及条索状痉挛肠管。腹部检查多见腹隆起,无腹肌紧张(肚子上都是软软的)。
宝宝会出现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可伴有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但无发热、腹泻、呕吐症状。
出现腹痛时宝宝会有哭闹、烦躁的表现,但非疼痛期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正常进食。并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
肠痉挛有多疼
出现肠痉挛时,宝宝会以大声哭叫来表达自己的疼痛,但与外科急性腹痛疾病如肠套叠、急性肠扭转相比,肠痉挛属于缓慢阵发性疼痛,痛感要缓和许多,一般情况下没有较大的危险性。
为什么会得肠痉挛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儿期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对肠蠕动调节功能不稳定,副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肠蠕动过强,发生肠痉挛。小宝宝发生肠痉挛的诱因有许多种,如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寒冷、饥饿或消化不良、大便干燥;肠内气体过多,或因喂奶不当,吞咽大量气体等,都可引发肠痉挛。另外,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制品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一个原因。
得了肠痉挛怎么办?
不同疼痛状况的治疗、护理方式
当宝宝出现肠痉挛后,父母可先通过冷静的观察,来根据宝宝哭闹的强度、持续时间、哭闹的伴随症状来为宝宝分级治疗。
如果宝宝只是一般的哭吵,父母可以用第一第二级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应采用第三级治疗。
一级治疗:宝宝哭闹与肠痉挛有关,但并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取暖、排气。给宝宝以抚慰,可直抱宝宝或使其仰卧于父母的膝上,喂给适量温开水。将双手搓热,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也可起到缓解作用。之后让宝宝在保暖的条件下入睡,通常醒来后宝宝即可因排出体内的气体恢复正常。
二级治疗:宝宝经常发生肠痉挛,但每次都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改变饮食。母乳喂养的母亲要避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等容易导致宝宝机体过敏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宝宝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肠痉挛。
控制食入量。宝宝每次喝奶不可过多、过急。宝宝的奶瓶可选用带有排气功能的奶嘴,且气孔不宜过大,避免宝宝喝奶喝水时吸入大量的气体。
三级治疗:宝宝起病急、症状比较严重,或不能确定是否为肠痉挛时
妈妈对策:
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为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为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千万不可随意给宝宝服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生命危险。
Tips
宝宝肠痉挛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通过血常规、便常规、生化全项、腹透这几项常规检查即可确诊。
易与肠痉挛混淆的腹痛类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肠蛔虫病、泌尿系结石等区别
做好肠痉挛的预防功课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宝宝的饮食起居,平日养成好习惯,既能减少宝宝的痛苦,也能减少爸爸妈妈的烦恼。
要点1:即使是在夏季,10个月以下的宝宝也要禁止食用冷食冷饮。大一些的宝宝需要严格控制冷食冷饮的摄入量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要点2: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少吃一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等。
要点3:尽量减少宝宝哭闹。因为哭的时候宝宝会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胀气。
要点4:每次吃完奶后,妈妈一定要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将吃进去的空气排出。
要点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要点6:平时妈妈可以为宝宝多做腹部按摩。在宝宝腹部单手以顺时针方向打圈,每天两次,每次10圈。宝宝进食1小时后方可进行。
要点7:养成规律进食习惯。虽然宝宝还小,但妈妈对宝宝进食的规律掌握,将每天几次喂奶的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可以让肠道有充分恢复的时间。避免集中大量喂食对宝宝肠胃和消化道造成的负担和伤害。
作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的腹痛,更是因其病因、起病缓急轻重、多发年龄的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分。为了让新手爸妈对宝宝腹痛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将会分期介绍0~1岁宝宝腹痛的常见疾病和状况。
肠痉挛,要注意!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宝宝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情况。在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门诊中,约80%的宝宝肚子疼都是小儿肠痉挛引起的。
肠痉挛的表现判断
小婴儿在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
阵发性腹痛,每次疼痛间隔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发作一次,每次约持续3~5分钟不等,可呈反复性发作。
腹痛的位置不固定。当家长用手轻压腹部时,没有固定的压痛点,有时能触及条索状痉挛肠管。腹部检查多见腹隆起,无腹肌紧张(肚子上都是软软的)。
宝宝会出现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可伴有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但无发热、腹泻、呕吐症状。
出现腹痛时宝宝会有哭闹、烦躁的表现,但非疼痛期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正常进食。并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
肠痉挛有多疼
出现肠痉挛时,宝宝会以大声哭叫来表达自己的疼痛,但与外科急性腹痛疾病如肠套叠、急性肠扭转相比,肠痉挛属于缓慢阵发性疼痛,痛感要缓和许多,一般情况下没有较大的危险性。
为什么会得肠痉挛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儿期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对肠蠕动调节功能不稳定,副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肠蠕动过强,发生肠痉挛。小宝宝发生肠痉挛的诱因有许多种,如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寒冷、饥饿或消化不良、大便干燥;肠内气体过多,或因喂奶不当,吞咽大量气体等,都可引发肠痉挛。另外,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制品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一个原因。
得了肠痉挛怎么办?
不同疼痛状况的治疗、护理方式
当宝宝出现肠痉挛后,父母可先通过冷静的观察,来根据宝宝哭闹的强度、持续时间、哭闹的伴随症状来为宝宝分级治疗。
如果宝宝只是一般的哭吵,父母可以用第一第二级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应采用第三级治疗。
一级治疗:宝宝哭闹与肠痉挛有关,但并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取暖、排气。给宝宝以抚慰,可直抱宝宝或使其仰卧于父母的膝上,喂给适量温开水。将双手搓热,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也可起到缓解作用。之后让宝宝在保暖的条件下入睡,通常醒来后宝宝即可因排出体内的气体恢复正常。
二级治疗:宝宝经常发生肠痉挛,但每次都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改变饮食。母乳喂养的母亲要避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等容易导致宝宝机体过敏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宝宝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肠痉挛。
控制食入量。宝宝每次喝奶不可过多、过急。宝宝的奶瓶可选用带有排气功能的奶嘴,且气孔不宜过大,避免宝宝喝奶喝水时吸入大量的气体。
三级治疗:宝宝起病急、症状比较严重,或不能确定是否为肠痉挛时
妈妈对策:
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为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为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千万不可随意给宝宝服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生命危险。
Tips
宝宝肠痉挛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通过血常规、便常规、生化全项、腹透这几项常规检查即可确诊。
易与肠痉挛混淆的腹痛类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肠蛔虫病、泌尿系结石等区别
做好肠痉挛的预防功课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宝宝的饮食起居,平日养成好习惯,既能减少宝宝的痛苦,也能减少爸爸妈妈的烦恼。
要点1:即使是在夏季,10个月以下的宝宝也要禁止食用冷食冷饮。大一些的宝宝需要严格控制冷食冷饮的摄入量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要点2: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少吃一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等。
要点3:尽量减少宝宝哭闹。因为哭的时候宝宝会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胀气。
要点4:每次吃完奶后,妈妈一定要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将吃进去的空气排出。
要点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要点6:平时妈妈可以为宝宝多做腹部按摩。在宝宝腹部单手以顺时针方向打圈,每天两次,每次10圈。宝宝进食1小时后方可进行。
要点7:养成规律进食习惯。虽然宝宝还小,但妈妈对宝宝进食的规律掌握,将每天几次喂奶的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可以让肠道有充分恢复的时间。避免集中大量喂食对宝宝肠胃和消化道造成的负担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