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不停 小心肠痉挛

来源 :母子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突然性的腹痛经常会让爸妈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作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的腹痛,更是因其病因、起病缓急轻重、多发年龄的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分。为了让新手爸妈对宝宝腹痛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将会分期介绍0~1岁宝宝腹痛的常见疾病和状况。
  
  肠痉挛,要注意!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宝宝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情况。在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门诊中,约80%的宝宝肚子疼都是小儿肠痉挛引起的。
  
  肠痉挛的表现判断
  
  小婴儿在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
  阵发性腹痛,每次疼痛间隔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发作一次,每次约持续3~5分钟不等,可呈反复性发作。
  腹痛的位置不固定。当家长用手轻压腹部时,没有固定的压痛点,有时能触及条索状痉挛肠管。腹部检查多见腹隆起,无腹肌紧张(肚子上都是软软的)。
  宝宝会出现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可伴有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但无发热、腹泻、呕吐症状。
  出现腹痛时宝宝会有哭闹、烦躁的表现,但非疼痛期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正常进食。并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
  
  肠痉挛有多疼
  
  出现肠痉挛时,宝宝会以大声哭叫来表达自己的疼痛,但与外科急性腹痛疾病如肠套叠、急性肠扭转相比,肠痉挛属于缓慢阵发性疼痛,痛感要缓和许多,一般情况下没有较大的危险性。
  
  为什么会得肠痉挛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儿期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对肠蠕动调节功能不稳定,副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肠蠕动过强,发生肠痉挛。小宝宝发生肠痉挛的诱因有许多种,如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寒冷、饥饿或消化不良、大便干燥;肠内气体过多,或因喂奶不当,吞咽大量气体等,都可引发肠痉挛。另外,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制品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一个原因。
  
  得了肠痉挛怎么办?
  
  不同疼痛状况的治疗、护理方式
  当宝宝出现肠痉挛后,父母可先通过冷静的观察,来根据宝宝哭闹的强度、持续时间、哭闹的伴随症状来为宝宝分级治疗。
  如果宝宝只是一般的哭吵,父母可以用第一第二级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应采用第三级治疗。
  
  一级治疗:宝宝哭闹与肠痉挛有关,但并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取暖、排气。给宝宝以抚慰,可直抱宝宝或使其仰卧于父母的膝上,喂给适量温开水。将双手搓热,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也可起到缓解作用。之后让宝宝在保暖的条件下入睡,通常醒来后宝宝即可因排出体内的气体恢复正常。
  
  二级治疗:宝宝经常发生肠痉挛,但每次都不剧烈时
  妈妈对策:
  改变饮食。母乳喂养的母亲要避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等容易导致宝宝机体过敏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选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改善宝宝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肠痉挛。
  控制食入量。宝宝每次喝奶不可过多、过急。宝宝的奶瓶可选用带有排气功能的奶嘴,且气孔不宜过大,避免宝宝喝奶喝水时吸入大量的气体。
  
  三级治疗:宝宝起病急、症状比较严重,或不能确定是否为肠痉挛时
  妈妈对策:
  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为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为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千万不可随意给宝宝服药,掩盖病情,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生命危险。
  
  Tips
  
  宝宝肠痉挛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通过血常规、便常规、生化全项、腹透这几项常规检查即可确诊。
  易与肠痉挛混淆的腹痛类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肠套叠、肠梗阻、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肠蛔虫病、泌尿系结石等区别
  
  做好肠痉挛的预防功课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宝宝的饮食起居,平日养成好习惯,既能减少宝宝的痛苦,也能减少爸爸妈妈的烦恼。
  要点1:即使是在夏季,10个月以下的宝宝也要禁止食用冷食冷饮。大一些的宝宝需要严格控制冷食冷饮的摄入量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要点2: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少吃一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等。
  要点3:尽量减少宝宝哭闹。因为哭的时候宝宝会吸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胀气。
  要点4:每次吃完奶后,妈妈一定要轻拍宝宝后背,让宝宝将吃进去的空气排出。
  要点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要点6:平时妈妈可以为宝宝多做腹部按摩。在宝宝腹部单手以顺时针方向打圈,每天两次,每次10圈。宝宝进食1小时后方可进行。
  要点7:养成规律进食习惯。虽然宝宝还小,但妈妈对宝宝进食的规律掌握,将每天几次喂奶的时间相对固定下来,可以让肠道有充分恢复的时间。避免集中大量喂食对宝宝肠胃和消化道造成的负担和伤害。
其他文献
要变身“受欢迎爸爸”,主动权当然掌握在爸爸手里,因为孩子是最真实、最单纯、最透明也最好哄的。你对宝宝亲,宝宝就对你亲。不过,忙碌的爸爸们,若想讨好宝宝, 些小花招儿还是要有的——    问题一 用大哭来抗议    吃过晚饭,妈妈把9个月大的豆豆放在腿上玩数手指,豆豆高兴地咿咿呀呀,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平时晚上难得在家的爸爸也来凑热闹:“来,儿子,到这儿来,帮爸爸数数大手指头。”说着就把豆豆抱到
期刊
小儿妇科,是指新生儿到18岁这段时期,围绕女孩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性生理改变及疾病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0~18岁的小女生,如果生殖器官或是乳房出现问题,都要找小儿妇科医生看看。    小儿妇科常见病    小儿妇科有以下几种疾病比较常见,妈妈们要多多留意。    外阴阴道炎  女宝宝的外阴阴道炎是小儿妇科的常见病。这是因为幼女卵巢未发育,雌激素分泌少,阴道上皮薄,缺乏阴道杆菌。另
期刊
繁忙、紧张的职场,千篇一律的工作餐……在繁忙的工作中准妈妈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呢?  几乎所有的职场妈妈都会遭遇饮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准妈妈与胎宝宝的健康与营养,如何才能够吃出安全工作餐呢?    职场妈妈的饮食烦恼    王欣梅(公务员孕12周)  每天我最怕的就是吃饭,可为了胎宝宝也只能将就吃一点。我担忧营养不能满足我和胎宝宝的需要及胎宝宝的发育。    张思露(外企员工孕20周)  工作
期刊
何为母乳性黄疸?    50%~70%的新生儿均可发生黄疸。其中中度黄疸>205.2μmol/L(12mg/dL)中母乳性黄疸占14%。它可与生理性黄疸同时出现,也可能紧接着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或者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再现。所以,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确实很难与生理性黄疸相鉴别。但也有细微的差别。  生理性黄疸:  常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明显,7~10天后渐渐消退,2~3周将完全消退。黄疸较轻,宝
期刊
准妈妈越靠近预产期,就越担心可怕的问题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准妈妈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怀孕恐惧呢?    我会难产吗    准妈妈越靠近预产期,就越担心可怕的难产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究竟自己会不会发生难产甲如何因应及防范?  难产是指生产困难或是产程进展缓慢得不正常。宝宝通过产道的过程,若宝宝本身跟产道配合得不协调,就可能会造成难产。为了避免难产,准妈妈应注意孕期营养的合理、适量、科学,并进行适度的运动
期刊
宝宝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哪个妈妈能不爱?可是在平静的状态下,孩子还是眼泪汪汪,不停流泪,妈妈就不能大意了,或许是宝宝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  宝宝在情绪激动或眼睛受到外界刺激时,泪液分泌会急剧增多而出现流泪,这是正常现象,若平时也是眼泪汪汪,可能患了以下几种疾病。    眼疾1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流泪最常见的原因,患这种病的孩子出生之后即出现流泪症状,数天之后可见流泪的同时,内眼角
期刊
新生宝宝的大、小便总是会“不期而至”,让爸爸妈妈来个措手不及。再加上新生宝宝皮肤娇嫩,如果用力太大,就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造成红屁屁的出现。当宝宝的小屁屁又一次亮起红灯,焦急的你又该怎么办呢?  呀,小屁屁又红了……    “红屁屁”是如何形成的    宝宝的红屁股在医学上称为尿布疹。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都有过得尿布疹的经历。发生“红屁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宝宝臀部的皮肤长时间在潮湿、闷热的环境
期刊
假如宝宝几天没有便便,父母们一定很着急。便便的情况与宝宝健康息息相关。如何避免此项险情发生呢?    正常便便    正常宝宝每日排便次数可有较大差别,有的可一天几次大便,有的则可每3日一次大便,只要大便有一定数量,不十分干燥又不稀,同时又无不适症状,就均属正常。即使大便次数较少,但大便质和量无不正常情况,又无症状,也属正常。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较难排出,虽然一天可有2~3次,但总量可能比平时一次
期刊
吃苹果绝对有理    西方有句谚语: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真有如此的功能吗?细细数来,苹果的好处还真是不少呢。  苹果香味刺激食欲。苹果的香味,来源于果实本身所含的不同的芳香物质。苹果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主要是苹果油,苹果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这些芳香物质,不仅使果实具有香味,而且能刺激食欲,有助于人体对物质的吸收。  苹果含维生素多。苹果果实中主要含维生素A、B、C、P。特别是维生素C,对人体的
期刊
最容易被忽略的窒息危险    危险存在 睡觉时  沙发:沙发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但对宝宝来说却决不是个好地方。在英国有统计显示,从1984年到2003年这20年间,发生在床上的婴儿猝死事件减少了50%,但是发生在沙发上的猝死事件却增加了400%。而原因则与沙发的材质、柔软程度及沙发结构有关。有些沙发虽然表面看上去很平,但实际上是使用了较松软的材质,经过紧绷后形成,人躺在上面,身体很容易陷进去。特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