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入“情”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同样,为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也需要情感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感教学 方法
  情感是可以交流的。心理学认为,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应是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1、教师首先要入情
  (1)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
  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还要在全面、深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把握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激起自己的情感波澜,使自己情动于心,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教学场景也才会呈现出强烈的共鸣状态。
  (2)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表明了教师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也充满了矛盾。教师因家庭不和、工作不顺或课堂上出现不愉快的现象等,使教师的精神、心理受到刺激,或忧伤、或怨恨、或悲观等,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消极、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不能迁怒于学生,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会影响教师对教材中情感的正确抒发,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入情
  (1)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调动学生情感的突破口。好的导语如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高度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对新课导入的设计。
  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常见的有切入法和起兴法。切入法是教师以教材为本,在教材中找寻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内容,作为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起兴法是教师利用外部条件创设情境,用较直观的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桥梁。实践证明,好的导语能让文中所写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等猛烈叩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
  朗读能将无声无情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口头语言。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心要跳耳要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从而直接受到感染熏陶。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语言生动、优美的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停顿、重音、语调、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使学生“耳醉其音”、“身醉其境”、“心醉其情”,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行妙趣横生的讲解
  讲解课文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应具有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的特点,还应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特点。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更应饱含深情”“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的心中弹奏,就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动情处,满怀感情地诱导、讲解、分析,以便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这样教师的语言就不仅能传授正确的知识,也能传达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4)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
  “语言艺术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直观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可见,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特点,而表现和再现的桥梁就是想象。想象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借助想象可以扩充作品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用语言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活的画卷,这些画卷应该说是生动的、鲜活的,但它又是以静止的、毫无色彩动感可言的文字表现,它的感人力量必须经过读者的解读、加工和创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语言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表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和创造,达到思接千里,视通万载,这样学生就能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能与作者产生感情世界的沟通与共鸣。
  (5)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活动,但教育者是构建的主体。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与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不能以成见看人,更不能横眉冷对、侮辱体罚他们。培根说过:“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他們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理解、信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交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以积极地运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