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非智力心理要素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时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心理支柱。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许多学生对学科教学内容缺乏兴趣,而只有乐于学才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一切被动的、缺乏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使人获得快乐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个人志趣入手,培养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试”与“题海战”,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难、繁、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因此丧失学习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作为教师更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多思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
  (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技巧、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以及现代新颖的多媒体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发性兴趣,更要注重借助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兴趣持久而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随地都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善师生关系。
  “亲师信道”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带有情感的一言一行都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当教师运用会心的微笑、满意的点头、鼓励的目光、欣赏的表情、愉快的声调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学生的接纳、尊重、满意和喜爱的感情时,学生往往给教师以同样的回报。这种回报有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要用爱把自己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和在一起,让学生喜欢你,从而改善师生关系愿意和你交流,用你的行为和语言来影响他们,从而让他们愿意听你上的课,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
  研究表明:先天因素是造就人才的重要基础,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先天因素仅是一种潜能,要它转化为现实的智能,必须经过后天有效的“开掘”。人都有不同方面与不同层次的才能。对这些学生,为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关爱和鼓励他们,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遗忘他们,针对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给予切实的辅导,在课堂上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并扬长避短的给予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暂时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必胜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能使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着“花样”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情感氛围,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去关爱、尊重、感染、吸引学生。
  三、培养学生意志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力是很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鼓励学生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己控制自己,集中精力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学生的毅力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让学生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学生向长远目标奋进。要想将学习目标变成学生志向,应做到:目标要切合教学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一旦确立目标,教师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炼学生的意志,将教学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总之,教师要用十二分的工作热情来培养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意识地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自觉地培养非智力因素做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谈智力发展、谈学习效率,这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话。
其他文献
作为客家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我在不断汲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的同时,在教学上,巧借梅州客家文化,用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中的文化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在教学中,通过课内课外相互支持、补充的方式有意识地渗透梅州客家地域文化,搞好教学“内容”的特色。   一、课堂教学中巧借客家文化,学生兴趣浓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借梅州客家文化丰富语文教学,可有三种途径。   (一)课前引导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包含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科的特点,通过对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他包含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1、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2、效率低下。3、效果不佳。    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1、作文教学不受重视。 2、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    笔者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改进以上通病的有效途径。从2002年下半年即开始在我校语文科组进行了作文教学专项化训练的有益
期刊
多年来,尽管语文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惟理性教学模式,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按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布鲁纳说:“传统教学方法很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美”。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经过一段教学实践后,我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把作文课分为“三步曲”。   一、先积累——保证作文“言之有物”    初中生大部分虽然爱看小说、电影、电视等,但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上作文课。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就鼓励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强调学生平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做到“口勤、手勤、脑勤”。“口勤”——多做对话训练,
期刊
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就要从教材外部
期刊
刚从事语文教学时,每与同事交流,听到的话题多是深感语文教学之艰。这几年我也很有同感,往往教得很累,可收获并不大。因此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实践,我真的感受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巨大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上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
期刊
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兴趣激发要先行    1.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而文言文中的许多名句,言简意赅,运用得当,尤显典雅,意蕴深厚。例如,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相煎何急”,取自曹植《七步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国民党屠杀同胞的残忍和制造内讧的愚蠢,悲愤之情力透纸背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老师不知怎样去教,学生不知如何去写,一学期难有几次作文课。学生写作文,就像画方框,四平八稳空无一物。这种情况让老师大伤脑筋。为此,笔者有一招——妙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