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用鼓励和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惩罚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以赞赏: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帮助而不能横加斥责。我在班级工作中,常常鼓励同学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凡是有创见的,我都要在全班大加赞扬,并和学生一起民主协商,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这样民主的管理方式,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舞台。
  1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我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实践舞台之一就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学生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的“施政”措施。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同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人人当“主编”,办好《班级日报》是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实践舞台。《班级日报》采用统一的纸张,用手抄报的形式“出版发行”,全班同学每个人轮流当主编。谁当主编,谁就负责组稿。谁当主编,谁就负责组搞、编辑、版面设计、抄写,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级日报》有“学校新闻”、“班级生活”、“社会大观”、“名言警句”、学习专栏”、“一事一议”、“我来夸夸他”、“文体活动”等众多栏目,内容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生活;新闻采写、文字编辑、版面设计生动活泼而又各具特色;花边插图、工笔抄写色彩斑斓而又赏心悦目。每天一期,大家都争相传看,先睹为快;每月的合订本同学们更是爱不释手。实践证明,办好《班级日报》既对班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又为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除了人人当“班长”、人人当“主编”之外,还让学生主持主题班会、组织班级文体活动等等。总之,作为班主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2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创新的氛围和创新的舞台还不够,还需要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有关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早在70年代,世界上有的国家就开设了“创新力开发”的课程。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国中小学还没有创造教育的专门课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学习“创新教育”的有关知识,并尽可能利用班会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品格等方面的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曾经在班会上向学生宣讲社会发展与创造发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创新和发明中发展的,从而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我还通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明创新的信心。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收集整理了有關知识,分期刊登在《班级日报》上,较为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内涵、形式和特点,并分别列举了一些生动的例子加以说明,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创造型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要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勇敢精神,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我向同学们推荐有关书目,动员他们阅读有关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和传记,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己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向科学家、发明家学习”的主题班会。
  迈入新世纪,知识经济呼唤着人们的创新能力。为了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里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广大班主任,应该奋发有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学习数学,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只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起来了,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
期刊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来说的,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善于“放权”;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
期刊
【摘要】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新课标的总体方向,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自我解读,强调交流互动;开展合作学习导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生 阅读教学    自从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重知识,轻能力和素养的思想已经在不断的改变。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百
期刊
英语新标准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学习。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单一地讲解语言知识、语法句型,而应巧妙地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载体,使学生在一定的英语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会英语,同时把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学活、学扎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施三年来,很多教师已接受了新
期刊
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學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文字优美的文章。在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如果教师能够细心地发掘其中美的因素,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塑造学生的灵魂是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
期刊
小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小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
期刊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若闭合电路为一个n匝的线圈,则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单位Wb,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单位为ε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单位为V。因磁通量变化
期刊
小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小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根据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谈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情境是一堂语文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
期刊
推行个性化阅读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不想让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不想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也不想让质疑问难在唯书唯上面前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丝毫浪漫的想象。这就要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理解,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通过个性化的阅
期刊
在课程理念的更新与“课标”的实施中,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课标”中对四则运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不能放松,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如果现在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牢记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显然是缺乏现实意义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题材,把握好教学时机,教师应该借助教学情境这个载体,引领学生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