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时个体化PEEP的确定:EIT法和Cdyn法比较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法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法确定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时个体化PEEP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全麻后仰卧位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EEP峰值不超过10 cmH2O,以2 cmH2O进行递增和递减滴定,并采集滴定时相应的Cdyn和肺部EIT数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A组滴定时先递增后递减,B组滴定时先递减后递增。个体化PEEP确定方法:Cdyn法为最大Cdyn相应的PEEP;EIT法通过PV500 PC软件分析获得。比较Cdyn法和EIT法所确定的个体化PEEP水平和成功情况,并对其所确定的个体化PEEP进行ICC一致性分析。

结果

与Cdyn法比较,2组EIT法确定个体化PEEP的成功率较高,个体化PEEP降低(P<0.05)。A组:EIT法和Cdyn法滴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法与递增-EIT法的ICC值为0.761,P<0.05;递减-Cdyn法与递减-EIT法ICC值为0.763,P<0.05)。B组:EIT法和Cdyn法滴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法与递增-EIT法的ICC值为0.809,P<0.05;递减-Cdyn法与递减-EIT法ICC值为0.797,P<0.05)。

结论

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时用EIT法和Cdyn法确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然而EIT法成功率较高,其个体化PEEP水平较低。

其他文献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脑膜脑炎常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或移植术后患者,罕见于免疫正常成人。该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抗病毒治疗有效,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不良。文中总结分析了天津市海河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反复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诊断,脑脊液二代测序可提高其检测率。
期刊
目的探讨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以“癫痫”和“发作性睡病”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共有5例患者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癫痫起病年龄为2~12岁,发作性睡病起病年
期刊
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世界数千万人生活。目前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绝大多数是以离子类机制拮抗癫痫发作,包括作用于各种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型受体。但随着对
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慢性创面现代治疗方法发展快速,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慢性创面传统治疗方法也具有潜在优势,应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相关认识,并且积极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临床以发挥其治疗作用。本文主要就创面清洁、保守性清创、中医中药、蛆虫疗法和酶清创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也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器官之一。创面是皮肤完整性遭受破坏的结果;慢性创面和增生性瘢痕形成是创面异常愈合的结果,也是目前创伤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研究者观察到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MSC的治疗作用可能源于其所衍生的外泌体。本文简述了近年来MSC外泌体在创面愈合与增生性瘢痕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