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法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cai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服务地方经济和法制建设作为改革的总方针,通过文献搜集和实地调研,围绕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教育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旨在对应用型法学本科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借鉴。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一)娴熟的实务技能
  应用型人才应当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法学研究成果、现行法律规则解决社会纠纷、为社会特别是为基层提供法律服务的人才。要改变那种把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错误认识,实践教学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开展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具有坚定的职业信仰
  职业信仰是从事某一职业的主体对该职业发自内心认同、尊重和赞美。应用型人才不仅是将法条烂熟于心、司法程序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树立对法律的尊重与认同。孙晓楼先生曾说过:“只有了法律知识,断不能算作法律人才;一定要与法律学问之外,再备有高尚的法律道德”,“学法律的人若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学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的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奚晓明受贿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奚晓明身居司法最高层,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使其锒铛入狱的是法律信仰的缺失,在金钱面前职业道德的沦丧。所以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核心要素,也是最难能可贵的。
  (三)多元化的知识背景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所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应当是具有多元化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二、法学专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实务技能,忽视法律信仰的培养
  從上述专业改革的成果可以看出,近两年法学专业应用型改革主要集中在提升学生法律实务能力、探索校企合作方面。在如何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法律信仰方面还是比较欠缺。在专业改革过程中,培养目标功利性太强。从入学教育、课程设置再到教师的言传身教,都围绕着两个中心——考研和司法考试。诚然考研、司法考试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是法学教育的全部目标。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宽广的思路和眼界,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去体会和认识到法条背后的法律理念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而不应当把法律只作为考试的敲门砖和谋生的工具。
  (二)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精细化管理
  一是实践内容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实时施内容及程序。如有些部门法学的课程在理论学时之外还有课程实践环节,但是对于该实践环节的内容、实施程序、任务目标都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实践课程内容同质化。比如法律文书写作,专业技能训练里有这项内容,理论课程中有法律文书学,实践课程中有法律文书实践教学。如是重复训练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最后大多学生都从网上下载,草草修改,应付了事。三是实践课程缺乏有效监管,特别是学生考核机制,致使很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模拟法庭,学生们更多是下载剧本,实践过程中背台词。
  (三)办学特色不突出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实现服务地方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双赢。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参与一些地方立法和普法宣传活动,没有地方法治成果转化到学科建设中去,没有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那么久而久之,法学专业可能会沦为政府的“花瓶”,涂饰耳目,装饰门面而已。
  (四)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盲区
  一是“双师”的标准不明确,当下衡量“双师”的标准是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具有其他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就是所谓“双师”型人才,很多通过了司法考试,但是从未执业,当然也谈不上丰富的实务经验了。二是“双师”不应当成为衡量应用型教育师资的主要标准,就法学专业而言,“双师”除了教师身份以外主要是兼职律师。律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一个优秀的律师首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但对于性格偏内向的教师而言,显然是不太适合这个职业。所以师资水平的提升应当从多方面考虑,不应当仅仅限于“双师”。
  三、法学专业改革完善对策
  (一)将坚定的法律信仰作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品质,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而言尤为重要。地方普通本科法学院校是为各地方提供各类型法律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更多合格乃至优秀的法律实务工作者的重任,其培养的法学本科生更多的是服务地方基层尤其是“服务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这使得我们大部分毕业生可能不会像高端名校的毕业生入职就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工作的环境很可能是法律资源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才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二)突出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的作用,改进理论教学方法
  法学应用型改革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不应该弱化这些学科,让这些学科给部门法让路。首先,法律实用能力,是一种问题思维能力和经验分析推理能力,其培养离不开艰苦的理论学习和材料积累。只有在严格的理论学习基础上,才能真正培养出法律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突出法理学、宪法学、法律史学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法理学阐释法律的一般原则和价值理念,法史学帮助学生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以及规律,宪法学部门法的“母法”,所有的部门法的制定都有服从宪法的精神。
  (三)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独立不孤立、联系不依赖。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开展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三,实现不同实践教学之间的资源共享。比如法律诊所接收的案例,经过整理就可以应用于模拟法庭和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和案例分析中的经典案例又可以当做法律诊所处理案件时的参考判例。这样即提高了校外法律资源利用率,又节省了教师找案例的时间。
  (四)应用型教育背景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建立教师分类培养制度,目前应用型法学教育下的教师培养都是以“双师”为主,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适合去实务部门兼职,因此本课题组提出教师分类培养机制,一类是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师,对于此类教师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学者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另一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对这类教师要求其不定期的在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以提高对司法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总结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检校共建机制,还可以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检方则将指派资深检察官参与学院教学,亦可以参与校方调研课题,加强科研合作。校方推荐名有律师资格的老师加入检方涉法涉诉专家库或到实务机关挂职锻炼,既能提升教师的实务技能,又能为地方立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田金花.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6(5)
  [2]黄素梅.论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化实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4)
  [3]王琦.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海南大学学报,2016(5)
  [4]项松林.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中国法制史”与“法理学”互动性教学探究[J].牡丹江大学大学学报,2015(1)
  [5]姜发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16(10)
其他文献
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今有“千金买房,万金买邻”之说,不难看出人们对环境潜在能量的认同。作为一个孩子,家庭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智商20%来自于父母遗传,80%来自于环境的影响,然而,家庭环境的影响既是人生的启蒙亦是后天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  孩子在0~6岁是没有社会经验的,主要依靠父母、亲人营造的家庭教养环境,认识周围的世界,家庭成员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会被孩子熟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在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激发学生识字的活力竞相迸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充分涌流。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学校中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这样的模式下,如何实现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结合,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将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思政内涵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其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具体的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路径,希望能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现代学徒制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许多的变化,为了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许多老师开始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现实条件积极的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项目化教学法符合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需要严格按照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积极的将项目化教学法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相联系,
期刊
摘 要:邢昉是明末清初以布衣名世的遗民诗人。他的诗歌受到王士禛、施润章、宋荦、钱谦益的赞赏。近人邓之诚更是推崇备至。20世纪以来学界对于邢昉的研究已有少量成果,但仍可继续展开。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其遗民、布衣的身份,以及一生不举的事实。  关键词:邢昉;《石臼集》;《唐风定》  邢昉,初名忠卿,后做昉,字孟贞,江苏高淳人,明诸生。崇祯五年,弃举子业。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七月十八日,卒于清顺
期刊
我总是在想,有时候,人的选择就在一刹那间。我们是否真能选择自己人生的存在方式?假使我做这个决定,将来会怎样?决定要那样做,结局又会如何?也许生而为人,最为惋惜的是我们不能窥测未来。我们的精力在现在地不断选择中消耗殆尽,挣扎着要看看最后的一支舞曲是什么,好像我们生来就是为观赏这最后一支舞曲,却无情地忽视了之前,尽管也有高尚和雅致。  小影初探  旋哥:今天超级烦  我 :咋啦  旋哥:都没有起来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心理品质。总体而言,心理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给人带来促进作用,反之则亦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积极品质的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低年级学生;心理品质  1 前言  人的心理品质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小学生作为现阶段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对读写能力的要求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这点我们不能改变,应该继续保持,但同时,我们对听说能力、对语源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应当提升起来,毕竟时代在发展,我们对这些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急需通过保持对读写能力的重视、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扩展对语源文化的了解等方式,做出一定程度的改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英语是高考重要科目之一,分数占比大,培养周期长,这几年来还一
期刊
摘 要:李白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有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如同其在诗中感慨的一样,传统与当下,是一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再思考,也是关于人类审美情趣是否延续的再思考。明月村,一座坐落于成都蒲江古老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贫困村落,隋唐以来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归林驿站,这里拥有6000亩生态雷竹碧波荡漾,2000亩生态茶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保持了一千多年
期刊
摘 要:面对实际童年已经逝去的现实,中年时期的林海音为了让了能够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写了《城南旧事》这部思乡之作。其中双重视角的额设置使得该作品极具文学魅力。  关键词:《城南旧事》;儿童视角;女性视角  “视角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同时,恰当地运用叙事视角可以使作者的内在意蕴及作家的创作目的得以富有意味的传达。”[1]《城南旧事》中具有去避性的儿童视角的选择,给人一种天真烂漫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