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的影像艺术

来源 :摄影与摄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骨子里的生活态度,不会随着外界的纷扰而改变
  ——江一燕的生活哲学
  江一燕,说到这个名字时,让我使劲想了一会,印象中是2007年我在“博客”上开始关注她的,伴随我的青春一路走来。她在博客中会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公益进展、摄影作品、拍戏状态和有温度的感悟,真诚的很......至今还有深刻记忆的是她分享的“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的一首歌曲,很慢、很柔软、喃喃地诉说心事,这很江一燕!
  她是绍兴人,给自己取网名“江小爬”,因为从小做事速度很慢,妈妈给取的小名“爬爬”;她给自己的公益团队取名“爬行者”,因为她觉得公益不是一朝一夕的,是要坚持住、沉下心,慢慢地做,才能够见效的事情。所以“江小爬”这个昵称既包含了她的親情,也包含了她做人、做事的态度。江南女子的柔美、坚强、细腻,那种蜿蜒流水的品质,在她身上,都能看得见!而她,又多了一份随性。
  摄影和旅行,是让江一燕倍感快乐的事情。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这一点上江一燕一点也不含糊。相机是她最忠实的伙伴,用镜头记录她对世界的感情和认知,是她与生活和谐相处的方式之一。从她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得到,她一直是走走停停、沉淀,继续走走停停、再沉淀的生活状态。走的地方多了,沉淀下来的东西也越发珍贵,对自己、对世界的取舍也越发清晰。所以她崇尚大自然,崇尚一切美的事物,相信因果,所以她不拘泥于不值得的小事,更不去争辩。
  江一燕的执拗和倔强,大概全部用在对待演员这个身份上了。她从来不是一位高产的演员,她认为演员更重要的是精准地塑造每一个人物角色,这是她的责任。她并不喜欢那种看起来很完美的角色,就像她觉得自己也不完美一样,所以她选择诠释有着复杂性格、不同阶层的女性角色。她的生活状态似乎与演艺圈是不协调的,她既不是急流勇上的那一类,也不是惶惶不安的那一类,以前只觉得她很文艺,现在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坦然!她不着急,也不害怕,对于她所忙活的事乐在其中。她虽然慢,但却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面对生活给的压力,她知道怎样做是符合自己的。
  正是因为这样骨子里的生活态度,所以江一燕的动态都很随性、很随心。在多数人讲求“短频快”的时候,她选择偏安一隅,不急不躁,用自己的步调经营生活,用自己的心感悟生活!
  公益
  爬行团公益艺术教育实践
  这个故事有点多,因为发生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感人,总也说不完;
  这个故事有点长,因为到今年已经15年了;
  这条路有点艰难,因为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
  这件事有点幸福,因为收获了无数人的爱!
  听我讲小江的故事给你听!
  本刊记者 王文倩
  2007年5月, 江一燕到广西巴马县东山乡小嘎牙村拍戏,与那里的留守儿童们结缘。
  当时这里的生活和教育条件颠覆了她对世界的认知:孩子们一年四季都赤脚,穿破旧的衣服;村里大部分人长年只有玉米粥吃,且玉米种在悬崖峭壁上;没有水源只能靠天喝水;学校只有语文课、数学课,老师也不太会讲普通话;“艺术”这个词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就在这样贫苦境况下,孩子们的淳朴和懂事却让江一燕深深动容,她觉得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这些孩子的境况也令她无法袖手旁观。
  2007年江一燕接到文艺片《撒谎的村庄》的邀请,导演说那个村庄偏远、艰苦但是很美。本来就喜欢山村、大自然的她,没什么犹豫就应了。
  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剧组,从南宁到巴马县城的路走了一天。广西是喀斯特地貌,拍摄期间有次路遇大雨,泥石流塌方,随时有巨石落下。那是江一燕第一次在手机上写类似遗书的告别给家人和朋友,这让江一燕开始思考生命这件事。她说走着走着,有一天才突然想明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么壮美的大自然里,生死又能有多重要呢?所以那天以后,她再踏上那条陡峭崎岖、之前令她害怕的上山路时,已经变成了让她心安的、注定要守护的路了。
  这里因为交通不便而远离城市,村民、孩子们显得格外淳朴,生活变得很简单。江一燕好似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她说有时候自己会恍惚,到底是哪里的人更幸福?大山的深处,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很低,所以快乐变得很容易。她似乎遇见心底的那个自己,靠眼睛和心交流,不需要去说恭维的话语,不用担忧人情世故。
  这一年因为拍戏她认识了很多孩子,听了他们的故事。那个年代因为交通、医疗不发达等原因,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庭也都是不完整的。
  “有一个孩子很喜欢跟我着我,他也在剧组做了个小演员,只要我到现场他就在我身边。后来有个村民无意间说了一句:他是个孤儿。孩子眼泪就流下来跑掉了。我后来再没有看到他,我想他可能不想让我知道他内心的痛点,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小孩,这也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单纯、善良的笑脸后面,心里那非常脆弱、敏感的部分。所以我很想保护爱护他们。”江一燕回忆道。
  这个孩子大家叫他“阿笨”,他父亲没有让他读书。江一燕看着这张照片说:“发物资那一年,我特别把绘本给他,他读的很认真、很专注,当时我劝他爸爸一定要让他读书,第二年再回到山里时,他已经在学校上学了。从我一开始看到学校只有几十个人,几年后变成400多学生。”讲到这里,江一燕的眼睛带着不可思议的兴奋神情。
  拍戏那段时间有空的时候江一燕就试着给这里的(长洞小学)孩子们简单上课。她发现给孩子们放音乐、弹吉他、唱歌跳舞的时候,他们会把眼睛瞪的又圆又大,但是不会跟着参与,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表达喜欢的方式就是偷偷的跟着江一燕,看她,然后当她去跟孩子们说话时,他们又害羞的全跑开了。
  第一年因为是去拍电影,有媒体跟去,当时江一燕请新浪带了LOGO娃娃大概20个左右。有一个男生今年来夏令营找江一燕,说:“当年小江老师上美术课,奖励画的好的同学一个布娃娃。所以我努力画,就得到了那个娃娃。”他特别特别珍惜并且在心里想以后也要当像小江老师一样的老师。这让我们在场所有人都很震惊,一个布娃娃他保留了15年,并且真的朝着那个信念去努力了,现在回到爬行者团队帮助修建的幼儿园当老师。山里的孩子特别懂得感恩,这也是让江一燕特别感动和难舍的地方。   在大山里,野生的木瓜他们不吃,江一燕好奇地问了一句为什么,第二天就会有一大筐的野生木瓜放在门。有一个被村里都看不起的六指爷爷,因为多长了一个指头被别人认为不吉利的象征,江一燕却跟他成为了好朋友,虽然他们没有用普通话沟通过一句。有一次,他给江一燕看他的手,里面握了一只小蜗牛,是送给江一燕的礼物。“他那个眼神真的好像水晶一样!” 江一燕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第一车物资跋山涉水运到小嘎牙村,同事们、村民们爬山帮助运下去,当时整个小嘎村都沸腾了,别提有多高兴,孩子们开心的一边喊“韦美秀”(《宝贵的秘密》角色名字)一边跑出来帮们搬。我送了一个小书包给六指爷爷,他也高兴的和孩子们一起蹦,村民说,那一定是他这辈子唯一收到过的礼物。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很多,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对于身外人可能并不觉得珍贵的礼物,却串成了江一燕的感动,一截黑黑的小玉米、一颗画了画的小石头、一声“妈妈”……这也是她要选择这条路的初衷,也是支撑她能够坚持了15年的精神支柱。
  在这些孩子童年时期,江一燕好像是一束七彩光照进了他们的生活里,告诉孩子们色彩是什么、善良是什么、勇敢是什么、梦想是什么......
  2008年,江一燕成了孩子们的“小江老师”,每年抽取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假期时间去广西山区做她的公益艺术教育。“美秀”已经成为了小嘎牙村孩子一个牵挂的名字,江一燕也成为了孩子们打开山村之门的一位引路人。
  “我还没到学校,就有村民在村口喊‘美秀回来了,美秀回来了!’他们的声音就像是对久未归乡的女儿一样亲切。”江一燕心里笃定,未来的日子这里一定会是她要一直回来的地方。
  许多人都有着这样一个体会,在一个地方出生长大,在一个地方学习工作,这两个地方都会倾注个人的感情,所以许多人都会说自己有两个故乡。江一燕也一样,小嘎牙村就是她的第二个故乡,她把另一半的浓情放在了这里。
  “第二年(2008年)去山里我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孩子们物质条件真的急需改善,尤其是校园设施的安全性很低。虽然上学的孩子比第一年时来的多,但是蓝校长(长洞小学校长)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家庭非常困难,并不支持上学,认为让孩子在家里帮着爷爷奶奶做农活更实际。”江一燕说。
  回城市的日子里,江一燕用了许多的时间去传递山里的故事,筹到的几万元爱心款都用在了校园建设上。把校园的土坡改成台阶,这样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不会因为涌向操场而滑倒;向政府提交了学校盖宿舍楼的申请,在2009年解决了路远的孩子住宿困难的问题;学校的玻璃被很多路过的大车碎石震破,女教师宿舍都是有窗框没玻璃,这个问题也亟待解决。
  星光广播站的故事
  江一燕现在说起这个事情也依然是兴奋无比的,“2007年第一次到长洞小学上课,许多孩子第一次接触音乐舞蹈,甚是新奇。我当时有一个小心愿,要是学校里能有音乐响起该多好呢!回北京以后,我在“江一燕中文网”发动了一个建立“星光广播站”的活动,想着通过义卖当时出的唱片《星光电影院》筹集一些资金给学校。2008年1月21号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星光广播站”建成了!我一脸不解,也根本想不到是一个爱心人士自己上山带着工具到学校将一个广播站建好了,我到今天都能想起在电话里听到时的停顿和感动。要知道那时候一个人找到山上的长洞小学是多么不简单的事情。多年后凡一平老师跟我说起那时候我们在山上缺水实在快没水喝,他找人从巴马县城给我们送水上来,结果那个巴马人根本找不到,迷路了!你能理解2008年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有多么不可思议吗?可是至今我也没有见过这名爱心人士,他只留了自己的网名叫:上海的早晨。”
  早上起床,学校里音乐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乡村,连乡村都变得朝气蓬勃。这件事真的让江一燕开心了好久好久!她说:“在路上遇见过很多事,也看淡很多事,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无价的。这些旅途中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这一年,江一燕资助十几个特困生一直到读完小学的生活杂费,来确保他们的父母能不让他们跟着出去打工或者务农。那时候他们上学走路要几个小时,没有电话,没有联系方式,当他们小学毕业后就基本失联了,连学校老师也很难再找到。但当江一燕现在在山里走着,随时都会遇见开车或者走过的人突然停下来叫她一声:小江老师!也许,时间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但“小江老师”却是他们相认的信号。
  2009年6月,江一燕在网络成立了一个爱心义卖站,用置换的形式帮孩子们搜集物资。
  这一年大量的鞋子、校服、学习用品运输到学校,孩子们基本都有新衣服、新鞋子。
  多年后在乡村依然可以看到最早一批的爱心衣物穿在弟弟妹妹的身上,一代代传了下去。好像他们的瑶服,要留给最心爱的人。也是这一年,这个公益的队伍逐渐开始“壮大”起来,不是江一燕一个人了,由于上课的需求太迫切,她带四个可以利用假期的老师上山。
  “那时候学校还没有营养午餐,孩子们的餐食很糟糕,很多带到学校的饭都凉了。那时候学校也还没有干净的水源,孩子们都是喝生水,有时候天不下雨,水都喝不上。孩子们的情况着实让人担忧,我们想各种办法,修缮水窖、补助餐食、买药品上山。但要解决的事是做不完的,政府也在不断改善,这中間有许多未有留名的爱心人士也都在默默帮助,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团结大家力量,才能改变山村的物质生活条件。那一年教的课是最多的,是从普通话到生理卫生,音乐、舞蹈、手工......山上的每一天真的没烦恼,因为每天累的没时间烦恼!”
  2010年--2013年,孩子们的色彩越来越多,他们的画,他们的手工,他们开始唱歌跳舞,他们开始给江一燕写多彩的“悄悄话”......第一次开运动会,第一次看露天电影······江一燕有太多孩子们的“第一次”了!在她眼里,这都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长洞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意味着到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要转去更远的东山乡中心学校了。有一个孩子叫蒙桂祥,后来因为家太远转学了,每年江一燕都到长洞小学待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而只要蒙桂祥听到她在,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跑过来,和他的小江老师见上一面。有一次江一燕在上课,突然闯进一个穿着不合身的西装、蓬头垢面的小男孩风一般地冲进学校,大声喊着“小江老师!”身后还跟着一个更小的男孩,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就是蒙桂祥和他弟弟。接着学校接到电话,有一个妇女特别着急,说她的孩子跑了,还领着弟弟,妹妹在后面追不上狂哭留在了家里。还有一年,江一燕周末要回北京了,在蒙桂祥家里等他和弟弟妹妹(他们都是寄宿生),但时间实在等不及只好先走了。车开在路上,江一燕从后视镜上看到有两个孩子追着跑,她仔细看,是的!就是蒙桂祥他们,他和弟弟又跑来了!江一燕就喊他们的名字,想把他们都抱在怀里!这种开心、感动、幸福是电影里都演不出来的。   蒙桂祥说:“江老师第一次来长洞小学,带了很多很多好看的东西,我们都没有见过。她教我们唱歌、跳舞、画画,给我们上课,陪我们过六一儿童节。后来,江老师每年都来,每次都带很多东西,校服、鞋子、篮球,还有别的老师一起来。我小时候爸妈都在外地打工,每次看到江老师和其他老师们,就觉得特别好。每年看到你们来了,就像一个信仰一样。以前我不太说话,我觉得自己说不好,但我现在很想说,小江老师,我不需要你们再带什么东西来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带你的精神来,我就会来追随你。”
  现在蒙桂祥他们都已经长大了。
  2013年,有一件事江一燕至今也无法忘记。有一个男孩叫蒙辉,蒙辉的爸爸在他出生十几天就去世了,妈妈也离开了。他的叔叔找到江一燕说蒙辉考上大学,但他实在经济困难,可不可以请她帮助。他说:“如果我们家里只能有一个孩子上大学,我让我的儿子读技校,要让蒙辉去读大学。”在没读过什么书的村民蒙叔叔身上,江一燕顿时感受到大爱。江一燕以个人名义资助蒙辉大学期间的学费。
  2014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学校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江一燕在长洞做公益的事情被外界人知道,前来采访的人络绎不绝,导致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学校孩子也容易受到干扰,很多不明情况的善心人捐助了很多物资到山里但是没办法被利用。在杨子圆老师加入到长洞小学的公益队伍后,为孩子们将多余物资展开利用,推出了“公益超市”项目,孩子们通过自己角色扮演,成为服务员、管理员、医生、厨师等,合理分配和利用物资,还在城市间开展社会实践。
  2015年,江一燕组织30多位明星朋友共同捐助了爬行者卡桥幼儿园,包括每一块黑板,每一桶油漆都是通过认捐支持。幼儿园有一个水窖命名《我们来了》,也是当时节目组共同修建。
  201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解决了水源的问题!
  因为长期干旱导致村民孩子饮用水出现短缺,志愿者马光源老师刚到东山爬行者卡桥幼儿园就和蒙园长一起进入溶洞找稳定水源。洞内狭窄黑暗,深入洞底困难重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只能亲自上阵;没有专业工具,村民们用竹子搭建适合洞穴尺寸的梯子。潜水泵重量大,梯子下去没多久就损坏了,只好隔天重头再来。经过几周的努力和一次次的试探,终于在近200米深的溶洞底部找到水源,当水泵开始运转,渐渐的把爬行者援助的水窖填满,乡亲们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在政府的帮助下,水质经检测符合安全,整个村庄都沸腾了。为了让孩子们用水更安全,爬行者组织爱心人士为学校捐助了净化设备和热水器。
  溶洞水源从2016年引水成功后,一直使用至今。很多人问小马老师第一次上山就做了这么危险的事,害怕过吗?他说:“跟着村民和老师一心就想着给孩子找水,根本没时间担心别的,后来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
  帮着爬行者幼儿园一点点建立,为孩子们找到安全的水源,为家境困难的孩子需求爱心支持,从什么都没有,到一步步完善,小马老师再没离开,一来就是六年。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很少发微博朋友圈,但全村都知道有问题找小马,并视小马为东山好青年的榜样!集小善成大德,爬行者马光源老师因此获得巴马瑶族自治县颁发的“社会助学先进个人”的荣誉。
  2016年,爬行者公益团成立,在全国26个地区组建志愿服务团队,2000余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让公益行动变成日常。
  2017年,爬行者长期艺术支教项目落地云南和山西;广西巴马东山乡弄结团爬行者幼儿园成立;“与你同在的夏天”公益夏令营启动,19名巴马山区学生前往北京。
  弄结爬行者幼儿园,缘起于江一燕和罗老师的相识。罗老师很爱唱歌,对乡村教育有非常高的热忱,从城市打工返乡后一心想为村庄做点什么。“我们那时候太苦了,没有办法去读书,我出去只能做苦工,什么苦都吃过,我希望我们村里的孩子将来不像我一样。”罗老师不算真正的教育者,他只有初中文化,但改变他的是对于艺术的热爱。弄结幼儿园在他的管理下,干净温馨,井然有序,孩子们面貌和江一燕07年来到山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2020年,弄结团有一名考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的乡村男孩,兰文志,父亲一人带大。罗老师说正是江老师当年的支持才没有让这个孩子辍学,现在是弄结团第二个大学生,学的还是艺术专业,他很骄傲!“我也很骄傲,我从来都觉得谁说山里孩子没必要学艺术,不需要接受美育教育呢!你看,他们多棒!”江一燕很骄傲地说。
  “每一年都是小江老师来山里看你们,有一天,我也想带着你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是这样一个允诺,2017年暑假,第一批山村孩子来到了北京。有一个孩子是山里的学霸,参加了这次公益夏令营之后说:“我敢做梦了,我要上北大!”
  “立德树人,美育启智”。江一燕听到这句话的時候,觉得很像她这么多年希望通过艺术带给孩子们的改变。“十年以后,随着乡村教育的发展,我自己不太适合再上专业课。专业的艺术课程老师是山区学校迫切需要的,于是教育局与我们达成合作,共同选派和支持长期支教老师。然而能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到山里教艺术的老师毕竟不多,于是我们组织一些优秀的短期授课的专业老师通过夏令营这样的研学活动陪伴孩子们一段时间。”
  “与你同在的夏天”公益夏令营,是为优秀志愿者老师和品学兼优的孩子提供的一个研学、旅行、交流的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公益夏令营、山区教师训练营和城市孩子研学营。公益夏令营已经开展了四期,带着孩子们爬过长城、去过草原、看过大海并在今年回到了巴马,让孩子们发现家乡之美。爬行者希望把美育带给山区孩子、教师,也让城市孩子体验乡村,共同分享爱,感受美。
  2018年,爬行者公益团在巴马注册成立“巴马瑶族自治县爬行者支教志愿者协会”,为支教活动搭起平台,贡献力量。
  这一年,爬行者公益团正式开展了更丰富的公益活动。“与你同在的夏天”公益夏令营带领广西、山西24名左右山区学生前往内蒙;各地分团积极开展暖冬系列活动,为贫困地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城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送过冬物资、医疗物资、劳保用品等;为乡村学校建设图书室;分团积极开展特殊儿童助教接力活动、流动儿童周末课堂等持续性教育项目;为全国各地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免费观影机会。   爬行者支教志愿者协会搭建“长期支教教师培训”的平台。
  2019年,爬行者长期艺术支教项目与巴马教育局达成合作落地广西。
  “与你同在的夏天”公益夏令营,带领广西、山西、云南三地25名左右山区学生前往青岛。广东、湖南、山西、广西4地同时举办乡村夏令营,为300多名乡村学生开展假期美育活动。持续开展暖冬系列活动、特殊儿童助教接力活动等,并为乡村学校捐赠各类教学物资。
  2020年,疫情期间为巴马、武汉、新疆等地捐赠物资,长期支教老师们线上持续提供教学服务,获得“最美志愿者团队”“先进社会团体”称号。
  公益这条路坚持下来很难,尤其对一群始终只怀着初心前行的志愿者。而江一燕的公益之路一走就是15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件事到许多公益项目,有需要她做的她都尽力去做。这群人都是探索前行,没有宣传团队,没有专职人员,大部分人白天上班晚上公益,好多小伙伴就这样一直在坚持。“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这句歌词也是追随她十几年的志愿者对她的评价。
  江一燕说:“不可能每件事都完美无缺,但公益就是这样,不能有一丝怠慢,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尽可能做到好。”
  穿越风雨,无所畏惧,归来仍是少年!无论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初心,问心无愧,就无所畏惧。
  出租车司机“领悟”说:“江一燕啊,来巴马帮助山区的孩子很多年了,那个地方太困难了我们都不去的。但我们都知道她!”
  坚持
  摄影的坚持
  江一燕的摄影,准确的说是有童子功的。她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江妈妈是绍兴府山公园的景点摄影师,江一燕与摄影的缘分从一台海鸥相机开始。
  江一燕说:“妈妈总会用剩余的胶片给我拍照,也教我用镜头看世界。”在生命的启蒙阶段,对于美的向往和认知是摄影带给她最大的收获。“我的心很柔软,也容易心生善意,我愿意看见更多美好的东西,这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就学习用镜头去记录美好,寻找美好的缘故。”
  10岁左右,江一燕师从绍兴市少年宫哈苏摄影大师董建成老师学习摄影。得到上海佳能公司的器材资助,每个学生有一台胶片相机,拍完以后老师会带着大家暗房冲洗。每周末董建成老师都会带着摄影班的一二十名学生外出进行研学、采风。“我们会互相拍,有时候我做大家的模特,骑个车来回,大家学习运动摄影。有时候大家一起拍同样的静物,洗出来再做分析和对比。但相比技术技巧,对于年幼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农家生活,感受大自然,彼此相互协作,感恩谦卑。我很感恩我的老师,他也是我日后成为老师的榜样。立德树人,美育启智。大概就是这段启蒙教育的意义。我从来没说过我是专业摄影师,但用摄影看世界,我真的很喜欢。”江一燕很认真的说。
  江一燕在14岁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后,远离家乡求学,但摄影学习并没有放弃,她利用每年假期回乡的时间继续跟随董老师学习摄影创作。
  18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江一燕用实习后的第一笔收入买了一台单反相机。从此开启了她的摄影旅行之路。江一燕的摄影作品多以自然风景、野生动物、女性、孩子为主题,这些照片更像是她内心的写照,她希望摄影也可以成为她爱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
  心灵
  带着相机和心灵去往中国和世界各地
  活动
  社会活动
  2016年,江一燕随公益组织野生救援前往非洲,探访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
  在这次行动中,她与当地的军队一起反盗猎训练,跟踪不小心走出安全圈的犀牛。每晚都可以听到枪声,那是盗猎的声音。江一燕回国后将公益摄影展的内容增加了野生动物的主题,也与国家地理和迪斯尼合作,举办专门介绍野生动物情况的专题公益展览,同时也呼吁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
  2018年苏丹离世,虽然科学家一直在为它的两个女儿人工受孕,但希望很渺茫,这也意味着这一物种将在这个地球上消失。
  “我曾经希望,我的镜头里只有美好。但因为摄影,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更多面。摄影这个爱好似乎也在赋予我新的使命。”——江一燕
  2010年左右,江一燕的摄影作品陆续在杂志和义卖中露面,个人散文摄影书籍相继出版;应国家地理邀请将作品参展,获得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奖。
  在2015年-2019年,江一燕举办《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个人公益摄影展免费面对公众开放,最小的观众不到五岁,最大的观众80多岁。摄影展以积极向善、朴实真挚的态度得到观众的认可;山区记录视频首次在公益影展中露出,感动、感染了许多人。其作品还在《国家地理野生动物摄影展》以及迪斯尼野生救援摄影展中列出。江一燕将个人书籍、展览所得款项均全部捐献。
  欣赏
  摄影作品欣赏
  华夏典藏奖获奖作品
  1.你永远站在我背后,为我指引方向
  2.如果,这是回家的路
  3.火烈鸟的爱
  野生动物
  通过一组野生动物的摄影作品,呈现大自然的生存状态。以此来提高和警醒人类对大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知。
  1.爱情
  2.母子亲情
  3.兄妹情
  4.爱情
  5.友情
  6.竞争
  7.家园
  人文
  江一燕的人文类摄影,会特别关注青少年的眼睛。“我希望通过镜头捕捉下他们最真诚的眼神,One world, One dream!”――江一燕
  《你的眼神系列》攝影作品
  红色主题——《白骏马》
  这组《白骏马》是为了纪念建党百年在新疆拍摄《白骏马》的群众演员。新疆人民以最高的骑马礼遇来庆祝剧组杀青。
  “那一刻,我对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各民族团结、国家繁荣强盛的新时代由衷的敬佩!”——江一燕   影视的路
  ——为了更好的遇见
  在大众的眼中,演员才是江一燕的“正经”职业。江一燕是演员,但绝不是明星。她总是游走在演艺圈的边缘,因为她骨子里的特质,很难从演艺圈中找到类似的群体。
  她会很随性的出现在观众眼前,这对观众的记忆也是一种挑战。江一燕执拗地饰演了很多反派或者复杂性格的角色,这并不容易讨好观众,并且有很大一部分观众会把角色和演员混为一谈,带着主观色彩进行言语抨击。所以如果想做明星,大概是不能这样选择的!
  江一燕说:“我对角色和演员这个工作是怀有责任感的,尽管我也不一定做到完美,但我会尽力去感受,每一个女性我都希望被观众看到她的全面性和人性深处。这可能和生活里的我看世界相关,我不会非黑即白地判断一个人,也不会‘听说’,我更愿意看到,这个看到是指真正的了解。但演这样的角色真的很累,有连续几年我都把自己放在这样的角色里,想为她们找到出口。”
  有一位她喜欢的女摄影师黛安·阿勃丝拍了很多社会边缘人物,也许因为内心承受不住现实,最后选择了自杀。“我也很难说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长时间把自己放在黑暗的角落而难以挣脱,但是有几年真的很辛苦,加上拍古装戏都是日夜颠倒。有一次我走出摄影棚看见早上的太阳,真的分不清自己是谁,所以有时候自己很喜欢喜剧。”江一燕颇思考的讲述着她内心的体会。一般喜剧找到江一燕,她都不想拒绝,她需要在工作里得到平衡和释放。
  作为演员,她更希望通过角色残缺的部分去和观众一起感知人性。这是一个矛盾点,也是她的叛逆和执着。“记得我的第一部膠片电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女一号周蒙特别单纯,但和我生活里并没什么太大不同,所以我要求过演更多面的女二号。”江一燕说。观众当然会喜欢更单纯无暇的那一个,因为观众更期待看到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形象。
  其实江一燕本可以找到一条更好走的路,但她却一定要走在悬崖边上,去看到更危险也更广大的景致。从《南京!南京!》开始,导演第一次找她演了舞女小江,继而《四大名铺》《消失的子弹》《消失的凶手》《三少爷的剑》等等,每一个角色都不简单。
  后来江一燕的拍摄减少了,这些角色呈现以后,她的内心是压抑和疲惫的,也许洞悉的越多越难接受残酷的部分。“毕竟我是内心很柔软的人,但再柔软也要面对、承受外界的压力。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反而不那么爱演员这个工作了,去到大自然里面找回自己,我会感觉更轻松。”江一燕也许需要磨炼更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自己来面对自己的这个矛盾点。
  休息一段时间,也是自我调整的一段时间。她幸运地遇到了两个为建党百年献礼的角色。这对演员来说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
  一部是《理想照耀中国》,这部剧主要讲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长河中,40位优秀代表型人物的真实故事。江一燕饰演《白骏马》(第27集)中的角色吴燕,她是感动中国人物吴登云的女儿。和吴老一样,吴燕也是一位留在边疆的牧民医生,也是因为一次在送伤员的途中遇难了,去世的时候非常年轻。女性虽然在平衡家庭、事业、社会的关系中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但依然有非常多的女性在默默奉献, 吴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默默的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西部边疆,在牧区医生中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彰显着坚定与勇气,牺牲与包容。
  江一燕说:“回顾历史,我觉得在这些优秀人物的身上,理想都是一种精神,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角度,尽心尽力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平凡的力量。参与这部剧中,你的奉献、付出也是很有幸福感的,是那种发自内心产生的信念感。我也希望这40个故事能够给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激励,为此而去成为更光明的、充满爱和斗志的人。”
  她参与的另一部是《百炼成钢》,这部剧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为主轴,通过八首经典歌曲串联起八大板块的近代革命历史剧。江一燕饰演《为希望祝酒》版块的女工程师宋勤勤。宋勤勤是一个坚韧好学,拥有满腹才华却不外现的人。她骨子里有华钢人的滚烫斗志,即使出国留学获得了大平台,也坚持回国造福华钢。她用自己年轻的意志在推动着华钢前进,给华钢赋予青春的气息,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她也绝不放弃华钢。
  江一燕说:“我能从这个角色中感受到无穷的力量。饰演这样一个角色让我对集体荣誉有了新的认知,也让我感受到改革开放时期,那一代人不抛弃,不放弃的探索精神!”
  过往参演作品(由于版面有限,只介绍部分作品)
  《三少爷的剑》
  导演:尔冬升
  饰演角色:慕容秋荻
  合作演员:林更新、何润东
  角色介绍:江一燕在电影《三少爷的剑》中饰演慕容秋荻,慕容世家的大小姐。因为被天下第一神剑谢晓峰所吸引,进而背婚,为他生下谢小荻。但慕容秋荻又遭受三少爷的背弃,而受尽天下人的耻笑。本该美艳动人的她流露出的却是孤寂与幽怨。想杀掉爱人,爱人却躲开了,最后慕容秋荻死在了爱人怀里,眼角挂着一滴可以解读出万千情绪的泪。
  《南京!南京!》
  导演:陆川
  饰演角色:小江
  合作演员:刘烨、高圆圆、范伟
  角色介绍:江一燕在电影《南京!南京!》中饰演小江。难民区的所有女性都要剪短头发,换上男装,但舞女出身的小江却对这个规定置之不理。而当日军要求难民区交出一百个妇女的时候,小江这个平时固执又爱美的女人,却自愿站出来牺牲自己以换取更多的人活下去。此时她的心中已懂得民族大义和战争,她的坦然和勇气,已经宣告她的灵魂不可轻视。
  《消失的子弹》
  导演:罗志良
  饰演角色:傅源
  合作演员:谢霆锋、刘青云、杨幂
  角色介绍:江一燕电影《消失的子弹》中饰演女囚傅源。她如三月春风一般温柔和顺,看不见、摸不着、留不下行踪,徒留淡淡余香;而当她爆发时又如怒旋狂风,卷起层层惊涛骇浪,教世界为之震动和惊叹。她是天才,她是女囚,她,是站在“奇智神探团”背后的神秘女人。
  《暴雪将至》
  导演:董越
  饰演角色:燕子
  合作演员:段奕宏
  角色介绍:在这部充满着男性色彩的悬疑凶杀片里,江一燕饰演的女主燕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影里都会出现的一类风尘女子。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带着浪漫的想象——“去香港开一家理发店”成了她人生的出口。直到遇到了余国伟,他在老城号称“小香港”的街口为她盘下了一间理发店。燕子以为她的爱情发生了,却最终发现自己只是对方引诱凶手的诱饵,绝望之后人生轰然崩塌。江一燕凭借此电影获得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提名。
  《四大名捕》
  导演:陈嘉上
  饰演角色:姬瑶花
  合作演员:邓超/刘亦菲/吴秀波
  角色介绍:江一燕在电影《四大名捕》123中饰演姬瑶花,反派侠女,美貌异常,懂得迷魂之术,是财神爷派往六扇门的卧底,游走在正义与邪恶间的双面妖姬。性格刚烈而直接,面对财神爷的垂青,偏偏对“冷血”情有独钟,冷酷狠毒中又有一分妩媚的柔情。
  江一燕塑造的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每次呈现的人物都会让观众眼前一亮。一路走来对不同角色的体验、感悟,让她对自己也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认知。所有的过往都是遇见,遇见不同的角色,遇见不同的自己。
  江一燕,这位执拗的演员,在来的路上!
其他文献
瑞典的冬天阴暗、寒冷,而且十分漫长,与地处温带的日本不同,这里的冬天是很少能看到太阳的。在瑞典,每年到4月上旬冰雪才开始消融,草木开始发芽。由于冬天寒冷、人们很少活动的双脚也开始迫不及待地走到屋外,去寻找太阳。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明朗、欢快的神情。特别是在斯德哥尔摩的王宫附近,通常聚集着很多人。在我还是留学生的时候,我经常拿着哈苏SWC去那些人多的地方拍摄。我到现在也一直喜欢用这款相机的原因是,它
期刊
春秋时期,齐鲁地区的织绣最为发达,素有“齐纨”“鲁缟”之说。新时期,山东在保持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对鲁绣进行工艺创新,大力发展鲁绣文化创意产业。2020年12月,鲁绣(山东绣)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此为契机,从新媒体环境的视角浅析鲁绣艺术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推广。  毫无疑问,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
期刊
敬德出山
期刊
文章以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摄影中的创作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摄影的性质与分类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客观成像与主观成像的探讨,提出了情感投射对旅游摄影的重要性,从而明确了旅游摄影中的创作观。进而以区域系统理论为指导,针对旅游摄影中的创作问题提出了摄影后期的分区域控制法。通过以上研究和讨论达到促进和提升文旅与摄影深入融合发展的目的与意义。  关键词:旅游摄影;客观成像;主观成像;情感投射;分区系
期刊
农业电视节目是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和涉农工作者喜欢的大众媒体传播作品。其中,在电视节目的质量把控上,减少错字错音是一个重要的创作环节。基于农业电视节目固有的内容和特点,其中会产生诸多常见的错字错音。文章试图通过搜集分析一些实例,对这些常见错字错音进行辨析,并提出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以期对提高农业电视节目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业电视节目;错字错音;辨析义  常见错字错音辨析  为便于讨论,本
期刊
做頭
期刊
2010年7月,从蒋玉秋在合肥参加廉租房公开摇号仪式开始,新华社安徽分社摄影记者李健就在关注着她。摇号结束后,小蒋拄着双拐兴奋地告诉大家,自己摇到的是“二人户”。那天的好运并非小蒋独有。坐在她边上的朋友也摇中了,在倏忽而至的好消息里,仍然显得有些难以置信、手足无措。  李健也很幸运,相机在手,不早不晚,他把这一幕定格下来了。相信每每面对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表情,很多人都会被瞬间感染,不由得和小蒋们一
期刊
期刊
我相信我能飛
期刊
盛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