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对于学生的政治教育,通常大学生思政课堂的授课有效性极低,学生很少给予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一定的重视,而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又是其他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这之中仍存在的矛盾值得我们探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于高校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心理学在其中的运用的相关研究,再从心理学与政治教育过程之间的联系入手逐步探究应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政治教育
  一、高校政治教育中心理学应用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说是仅有一个虚名却无实质性的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概念,他们并不常用,取而代之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这样的实质性教育概念。不同的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也略有不同,例如在美国和法国,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为“公民教育”,而在英国和加拿大则被冠以“政治教育”之名,可见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国情来阐述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目前国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尚且不是很深入,还处于空白阶段,但是仍然可以从教育内容和方法途径入手,寻找有关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欠缺,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各种学术期刊网站中,很少能够找到相关的文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无非是从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构建主义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利用在进行政治教育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作规律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等视角来阐述对于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观点。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逐步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以理论研究为主,以动手实践为辅,逐步系统化相关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高校政治教育。
  二、高校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联系
  (一)教育对象相同
  高校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高校政治教育课是通过高校思想品质教育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实现了高校思想品质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出了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学生。在进行高校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活动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而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在高校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应用,这个阶段的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在学校中授课的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互动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无论是高校政治教育还是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学研究,它们具有相同的教育对象。
  (二)内容构成相同
  其次,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信念、意志等构成要素,在我国现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诸多方面,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也包括政治观、法制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优良的品德,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教师以及他们互动时的心理活动外化表现为心理现象即认识、情感、兴趣等。人的心理活动会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情感的过程。积极的认知能推动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适当的行为调节能力,从而使学生为了自身目标的实现,形成更加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信念意志等都是高校思政课和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忍的意志品质,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目标相同
  再次,二者都有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思政课教学目标从总体上来看是“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生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也研究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学习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管是高校思政课还是教育心理学,二者都是通过解决学生在认知、情感以及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培养受教育者的方向和最终目标来说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三、影响高校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一)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无论在课业学习中还是平时生活中,心理问题都在不断变多,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政治教育的重点将放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
  据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識主要体现在认知上、情感上以及意志上三个层次,而目前他们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立与依附心理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指学生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中的状态产生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升级到难以调和时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达到心理平衡而降低对理想状态的标准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而独立与依附心理之间的冲突则是指随着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独立性的要求的升高,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要求也升高,一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就会令学生不知所措只能依靠父母或老师的能力来解决问题,此时就会出现冲突,导致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影响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教师心理的影响因素
  教师是授课群体,他的心理因素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政治教育的效果,想要让学生能以自觉的心态来接受政治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到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握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此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同类型的教师在进行政治教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   从人格魅力角度来说,教师人格魅力与其授课有效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产生一种权力性的影响。授课教师的仪表风度、思想道德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能够增加政治教育课在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
  从教师威信角度来说,教师威信程度与其授课有效性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只有教师德才兼备,并且通过平时的言行变现出来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尊重,也就是在学生群体中拥有威信。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威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观点,并且教师的个人行为将成为学生的榜样,这种状态不但能够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励教师,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
  四、心理学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一)重视心理教育,改进教學理念
  高校的政治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在心灵上进行有效沟通的过程,主要目标是通过政治教育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需要高校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改善授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呆板无效的被动式授课模式改善成为生动有趣具有极强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式学习模式。这要求教师能够克服心理对教育过程的不利面,辨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积极调动学生的个人潜质,同时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运用心理理论,丰富教学内容
  政治教育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要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求高校的授课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心理理论,把握学生在接受政治教育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带来的积极效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成效。在利用情感因素来激励学生学习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运用需要理论,从教材、教学内容入手,提高高校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质量,将当代社会上的时事热点结合进课堂,不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让课堂与时俱进,让学生学有所用,真正地从本源上激发学生的知识需要,开展教学。
  (三)改善学生态度,纠正个性偏差
  学生作为高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改善学生对于课堂的态度,纠正由于个体个性的不同而带来的偏差,有利于学生克服在政治教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主动积极地汲取政治教育课堂上的知识。高校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究其根本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思政教育完善学生自我认知,使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生在学习政治教育相关知识时应充分了解政治教育所表达出来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想通过学习政治教育来完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创建和谐校园,改善心理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而通常这种无意识的教育相比于强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加有效,因此在高校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创建出和谐的校园学习文化,改善学生们在接受知识时的心理环境,让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和谐的文化环境中与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五、结语
  高校开设的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通过把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针对性地提高课程的有效性,真正将大学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70-77.
  [2]王新山,王玉婷.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思考[J].思想理论育,2009,17:53-57.
  [3]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6-68.
  [4]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构想[J].思想教育研究,2008,01:26-29.
  [5]胡东武,陈爽,吕灿文,吴迪,谭汉明,周沃欢.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综述[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51-5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以高职体育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构建一个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拓宽高职生在“工学结合”阶段的体育锻炼水平、职业素质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信息平台。使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体育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训、实习岗位工作有机结合,对我国高职院校重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做出实际的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体育教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媒体在教育中应用得越来越普遍,教育工作者也开始不断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趋势,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媒体技术与小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关键词】教育;小学;融合;媒体技术;应用趋势  一、媒体技术与小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很大的功劳应该归与教育方式的改变。小学生年纪尚小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构建主义为视角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实质进行归纳与梳理,挖掘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当代高校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从高校生的情感层面入手,即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使高校生能够从内心接受体育教学内容,以增强高校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建构主义;快乐体育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重视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实现增强体质、娱乐生活的目的。龙狮运动是一项竞技性与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既能够培养人们的竞争精神、又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随着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不断优化与完善,竞技龙狮运动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笔者结合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工作经验,在该文中从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演变分析了竞技龙狮运动的发展,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对高职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随着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频率与教学项目越来越多,其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起到了启发性创新探索。优质体育教育资源的重复运用、高难度动作的直观性形象性示范教学、跨学校、班级等学生同步学习交流活动等改革载体的创新与运用,既丰富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也展现了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多媒体事业;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科
期刊
【摘 要】比赛训练法是乒乓球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在实际的操作与运用过程中,从诸多方面显示了其他训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但通过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处理不当,比赛法会给教学活动带来某些消极影响。但比赛训练法必须建立在有一定竞技能力储备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的“以赛代练”。  【关键词】比赛训练法;乒乓球;影响  比赛训练法是乒乓球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在实际的操作与运用过程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才可以让学生自觉且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当前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随着我国阳光体育事业的发展,小学
期刊
【摘 要】中学思想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是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中学思想教育更应该培育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做好中学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中学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巩固自身的基础阶段,对于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学阶段,学校和教师需在学校知识教育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身体健康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国民强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我国开始重视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提出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了我国在进行全民建身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找出提高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以促进全民健身的
期刊
【摘 要】大学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大学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体育设施的投入。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常规的训练,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渗透“趣透”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趣透”教学法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趣透”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