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德育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多年探索实践,也取得显著成果。
一、精细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 建立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为原则,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和实施《“八项常规”管理制度》、《学生课间管理规定》、《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它对规范学生行为,建立良好班风校风起到重要作用。
“八项常规”涵盖学生在学校每一天的行为表现,内容包括(1)早读(2)课堂纪律(3)课间操(4)班容班貌和卫生(5)单车摆放 (6)课间与午休 (7)眼保健操 (8)仪容仪表八项。2007年开始学校实施了《学生课间管理规定》,它作为《“八项常规”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进一步加强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学生课间管理规定》是对学生早上到校、课间活动、中午午休、放学离校等时段作出了明细要求,如“同学谈话时应小声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在走廊上走动时应轻声慢步;严禁追逐、喧闹;到课室外上课的班级,先在课室门前集队,在班长带领下靠右行走,行走时应轻声慢步”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校园内“让声音降下来,让脚步慢下来,让校园静下来”,创建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制订有《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办法》,在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制订等《班规》等。
制度是行为的指南,是成功的保证,切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对提高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八项常规”管理制度》是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了解和评价班级管理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准则。管理和教育学生有依据、有准则,比我们简单的批评更有效果,老师信服,学生接受。《学生课间管理规定》是作为《“八项常规”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也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突出体现。一般情况下,学校对学生课堂纪律作了严格要求,课间学生活动没有发生打架等严重问题,老师是不大理会的,他们会认为下课后让学生放松一下也很有必要。现在学校都是多层楼房建筑,无论从安全角度看还是文明礼仪要求看,学生高声喊叫、追逐打闹都不是好现象。西方国家学校及我国香港的学校,对学生课间活动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在他们眼中高声谈话是一种陋习,但我们却习以为常。因此,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各班在制订《班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班会课全体同学讨论,制订《班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学校制度过程,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
(二)建设德育团队确保管理成效
德育处坚持每周召开德育例会,了解各年级学生情况,研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布置当周德育工作;各年级根据德育处要求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及时落实学校工作要求;每两周组织一次全体班主任集中培训,学习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或班主任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1.形成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老师参与的班级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增强班级管理和教育的力量。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研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商讨解决问题办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校建立完备德育管理教育网络。学校有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安全办、团委、年级组、班主任组成的德育管理和教育团队,还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和社工,每天还安排有值周行政、值日老师、护管进行检查和督促。学校学生会是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他们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校团委负责学生会,大约有近100名的学生干部组成,学生会干部竞选产生,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团委定期召开会议指导工作,学生工作积极性高,工作认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 、创设平台,
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
(一)周一升旗礼是庄重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有激情洋溢和富有感染力的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有值周行政的工作总结,对学生一周常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点,有校长亲自给参加各类活动、比赛获奖同学颁奖活动,内容充实,教育性强。
(二)校园电视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建立由学生主持的校园电视台,每周一的班会课开播15分钟,重点是校内新闻和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况反馈,内容直接涉及到年级、班级、和学生个人,对树立正气,营造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重要作用。
(三)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有了施展才能的平台。学校跆拳道队、民乐团、舞蹈队等课外活动组织,为学生發展个人兴趣特长提供了机会。他们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了过硬的本领,他们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他们精湛的演出不但技艺出众,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品德素养,使来访者赞叹。老师在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对他们思想教育,如跆拳道讲究“道义”,民乐团、舞蹈队讲求高雅和礼仪。他们在专业发展的同时不会忽视文化课学习,他们当中不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三、“自然分材”教学改革
深化学校德育内涵
三年前,我校推行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教学改革,课堂以“自学、互帮、点拨、检测”四环节模式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开展学习活动。课改不但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同时也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
(一)新课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分材”教学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以学生学为主,老师起引导和点拨作用。班级设立小型的学习小组和绩效评价机制,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课堂上学生学习活跃,参与度高,原来上课开小差、睡觉等不良现象现在很少出现。
(二)新课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围坐形式上课,小组讨论互帮以及学生充当小老师发言,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改变了以前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开始掌握探究问题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 新课改让后进生得到更多关注
课堂上,学生开展互帮探究学习,使原来无心学习的同学也受到感染,在同龄人的影响下互相促进。一节课,老师讲课最多占1/3时间,更多时间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新课改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上课时,学生讨论互帮是重要环节,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能较多机会表达自己见解、看法。学生们当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时,心理会获得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所以,学生喜欢上课,喜欢与同学老师交流。现在学生做错事时,同学提醒或老师批评都能诚恳接受,以往抵触甚至发生摩擦的现象很少发生。班主任感到现在学生好管多了,学德育处学生问题也少多了。教学改革改变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
(五)教育教学紧密配合,相互促进
随着“自然分材”教学改革在我校铺开,我们发现,教育教学工作是密不可分和互相促进的。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老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新课堂教学模式直接促进了学生思想改变,为学校德育开启了 一条新的途径。
【简绍林,深圳市文汇中学德育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副主任】
责任编辑/齐欣
一、精细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 建立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依法治校为原则,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和实施《“八项常规”管理制度》、《学生课间管理规定》、《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它对规范学生行为,建立良好班风校风起到重要作用。
“八项常规”涵盖学生在学校每一天的行为表现,内容包括(1)早读(2)课堂纪律(3)课间操(4)班容班貌和卫生(5)单车摆放 (6)课间与午休 (7)眼保健操 (8)仪容仪表八项。2007年开始学校实施了《学生课间管理规定》,它作为《“八项常规”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进一步加强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学生课间管理规定》是对学生早上到校、课间活动、中午午休、放学离校等时段作出了明细要求,如“同学谈话时应小声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在走廊上走动时应轻声慢步;严禁追逐、喧闹;到课室外上课的班级,先在课室门前集队,在班长带领下靠右行走,行走时应轻声慢步”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校园内“让声音降下来,让脚步慢下来,让校园静下来”,创建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学校还制订有《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办法》,在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制订等《班规》等。
制度是行为的指南,是成功的保证,切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对提高管理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八项常规”管理制度》是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了解和评价班级管理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准则。管理和教育学生有依据、有准则,比我们简单的批评更有效果,老师信服,学生接受。《学生课间管理规定》是作为《“八项常规”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也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突出体现。一般情况下,学校对学生课堂纪律作了严格要求,课间学生活动没有发生打架等严重问题,老师是不大理会的,他们会认为下课后让学生放松一下也很有必要。现在学校都是多层楼房建筑,无论从安全角度看还是文明礼仪要求看,学生高声喊叫、追逐打闹都不是好现象。西方国家学校及我国香港的学校,对学生课间活动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在他们眼中高声谈话是一种陋习,但我们却习以为常。因此,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各班在制订《班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班会课全体同学讨论,制订《班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学校制度过程,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
(二)建设德育团队确保管理成效
德育处坚持每周召开德育例会,了解各年级学生情况,研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布置当周德育工作;各年级根据德育处要求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及时落实学校工作要求;每两周组织一次全体班主任集中培训,学习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或班主任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1.形成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老师参与的班级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增强班级管理和教育的力量。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研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商讨解决问题办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校建立完备德育管理教育网络。学校有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安全办、团委、年级组、班主任组成的德育管理和教育团队,还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和社工,每天还安排有值周行政、值日老师、护管进行检查和督促。学校学生会是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他们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校团委负责学生会,大约有近100名的学生干部组成,学生会干部竞选产生,有严密的组织架构,团委定期召开会议指导工作,学生工作积极性高,工作认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 、创设平台,
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
(一)周一升旗礼是庄重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有激情洋溢和富有感染力的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有值周行政的工作总结,对学生一周常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点,有校长亲自给参加各类活动、比赛获奖同学颁奖活动,内容充实,教育性强。
(二)校园电视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建立由学生主持的校园电视台,每周一的班会课开播15分钟,重点是校内新闻和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况反馈,内容直接涉及到年级、班级、和学生个人,对树立正气,营造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重要作用。
(三)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有了施展才能的平台。学校跆拳道队、民乐团、舞蹈队等课外活动组织,为学生發展个人兴趣特长提供了机会。他们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了过硬的本领,他们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他们精湛的演出不但技艺出众,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品德素养,使来访者赞叹。老师在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对他们思想教育,如跆拳道讲究“道义”,民乐团、舞蹈队讲求高雅和礼仪。他们在专业发展的同时不会忽视文化课学习,他们当中不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三、“自然分材”教学改革
深化学校德育内涵
三年前,我校推行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自然分材”教学改革,课堂以“自学、互帮、点拨、检测”四环节模式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开展学习活动。课改不但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同时也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
(一)新课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分材”教学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以学生学为主,老师起引导和点拨作用。班级设立小型的学习小组和绩效评价机制,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课堂上学生学习活跃,参与度高,原来上课开小差、睡觉等不良现象现在很少出现。
(二)新课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围坐形式上课,小组讨论互帮以及学生充当小老师发言,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改变了以前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开始掌握探究问题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 新课改让后进生得到更多关注
课堂上,学生开展互帮探究学习,使原来无心学习的同学也受到感染,在同龄人的影响下互相促进。一节课,老师讲课最多占1/3时间,更多时间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新课改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上课时,学生讨论互帮是重要环节,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能较多机会表达自己见解、看法。学生们当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时,心理会获得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所以,学生喜欢上课,喜欢与同学老师交流。现在学生做错事时,同学提醒或老师批评都能诚恳接受,以往抵触甚至发生摩擦的现象很少发生。班主任感到现在学生好管多了,学德育处学生问题也少多了。教学改革改变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
(五)教育教学紧密配合,相互促进
随着“自然分材”教学改革在我校铺开,我们发现,教育教学工作是密不可分和互相促进的。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老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新课堂教学模式直接促进了学生思想改变,为学校德育开启了 一条新的途径。
【简绍林,深圳市文汇中学德育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德育杂志社“校本德育创新基地”副主任】
责任编辑/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