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柴静的《穹顶之下》,到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再到龙应台的《野火集》,回味犹未尽,心中沉寂的声音已被那一道道惊雷唤醒。
  “野火的中心信仰:比体制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关于体制的问题不甚了解,仅叙一叙“个人”。难忘丰子恺一句话:“不是生活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生活。”真正的生活中,又有多少田直之谔谔,有多少屈原之耿直,有多少龙应台,有多少柏杨呢?人世间,你是甘于与世人碌碌为伍,缄默终生,还是脱离沉默的大多数,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莫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诗经·大雅》有言:“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敢于发声的人便同凤凰拒绝栖息于通常之木,必找一处高点;便如同梧桐拒绝萌芽于寻常之壤,必寻一处朝阳的地方。所谓发声,不必非得局限于语言,只要展示出自我,便算无愧于生命。然而在汹涌人潮中,多数人却是安于本分,墨守成规,未曾想过要打破生活的条条框框,可如此循规蹈矩的生活,岂不丧失了人生原本的乐趣和韧性?
  唯有亮剑无声处,言他人之不敢言,行他人之不敢行,方不负广阔人生。也许有人会说,即便缄口不言,也能得安逸生活,又何必另辟蹊径,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毕竟发声总要付出些代价。
  
  
  诚然,谁都无从知晓毅然决然亮出自己的观点后会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无从知晓打破常规,危墙倾倒舟楫摧折后,疲惫的筋骨是否还能奋然铿锵前行。但只要心中破除业障,掷一言半语心声,便可不问结局,只求问心无愧。因为那仆仆步履早已撼动大地之声,而他人的质疑甚至责骂,只不过是你征途中的一芥微尘,无碍无妨。
  踽踽独行于发声之路,也许割舍了欢乐与名利,但心境清明,笃定自我,其心必坚,其力必勇。1914年8月2日,卡夫卡在日记里写下一行字:“德国对俄国宣战。下午游泳。”“把游泳和战争齐物论的卡夫卡,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虚无,事实上,他的深刻和真实使得他的个人小我经验,可以涵盖甚至于超越国家的大我经验。也就是说,从国家社会的大叙述里抽身而出,获取自由,并不等同于意义的抽空、价值的犬儒化、叙述的琐屑化、理想主义的空洞化、传统的失忆化。从大叙述抽身可以,但是不可以离开深刻和真实,不可以离开某些最简单、最原始但是最永恒的原则,比如人道,比如美,比如善与恶的分野,比如思想和文学。”
  这,是我的声音。对于从“大叙述”中抽身而不可离开的“最永恒的原则”,龙应台将“思想与文学”与“人道”和“美”相并列,或许是作为一个作家对思想与文学的偏颇,又或许是她对人的思想中正的重视程度,真正地到达了这一层次。然而我们从她在《倒影·星斗·沙漠玫瑰》的话便可判别:“文学和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后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知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鉴于此,前者似乎更合理。然而想到如今小岛的书店里,真正可以达到这一层次的、算得上“文学”的图书却寥寥无几。在书架前踱步,发现许多书名可圈可点、封面吸人眼球,然翻看两页后便觉内容之肤浅的图书,此类之数三五成群霸占了近乎一半的书墙;而那些名家之作又往往是多次翻印,内容大同小异,年代久远更是如此;再有中外名著,书名皆是可一一道来者,着实缺少新鲜血液。
  想要创作文學,需对文学心中通透。所谓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必得先抛却功名利禄,以自我为出发点,更高者以社会、国家为出发点,对受众有所裨益或有所启发,需得经得起大浪淘沙。
  故既然需要时间检阅,情愿等待。“所以,哪一个时代,可以不需要点火的人?”这,是社会的声音——没有一个时代,不需要点火的人。
  柴静他们作为千万人之一者,不再沉默,在中原大地上率先放出了一把扎扎实实的火。在《穹顶之下》中,柴静不再是以一个记者,而是以一个母亲、普通市民的身份来看我们天空中的雾霾。运用大量的数据、事件及亲身经历来回答这3个问题。从中我们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看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性、无奈性……尽管对她的动机和方式褒贬不一,但是《穹顶之下》的出现,本身是值得赞赏和珍惜的。如此,当点火之人变多,星星之火现于各个角落,那么不需东风,便可成燎原之势,将那些“酱缸文化”云云焚烧殆尽。
  最后,依然是卡夫卡:“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
  指导老师 何平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网红复旦美女老师陈果,最近出了一个小差错,惹了麻烦。在一次讲课中,陈果一如既往地以睿智的人生导师的口气对同学们说:“不论你是中年、少年、青年,还是耄耋(mào zhì)之年……”这一错,让美女教师更加举世瞩目了。硬币都有两面。出名有出名的好处,同时也有弊端。如是我等凡夫俗子,就这么一个鸡毛蒜皮的小错,算个啥呀。而陈果不行,她太红了。于是在网络上,“mào zhì”如春天的柳絮,漫天飞扬。  在北京
一大早,同事李凯又在向我们抱怨他的不幸福。李凯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加上弟兄3个,若都留在家里,估计只能有一个娶上媳妇。作为老二的他,主动提出成全哥哥和弟弟,找了一独生女家庭,做起了上门女婿。刚开始,夫妻和睦,有一个8岁的女儿。但随着儿子的降生,问题开始凸显。先是家庭开支倍增,贫贱夫妻百事哀嘛,最后,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居然变成了女方一家对这个上门女婿的各种防范:防止他把家里的钱卷跑。说到
大人物可以不拘小节,小人物当以细节取胜  东晋时,有些读书人自恃其才,不修边幅,放浪形骸,许多人还认为这是一种个性,而陶侃却持反对态度。在他看来,真正的人才,除了具备丰富的学识外,必须时刻以健康向上的外在形象示人。  有人鼎力向陶侃推荐一位青年才俊,陶侃虽然对其有所耳闻,甚至还读过他的文章,的确不错。但因为对此人并不了解,他决定登门看看。当陶侃微服步入青年的居室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床上的被
善良是所有规则的根基之一  日本思想家寻幸哉早年当老师时,就龟兔赛跑的故事,问同学们有何感想,同学们都为乌龟庆幸,埋怨兔子活该,这让他觉得有些难过。  之后寻幸哉去印度求学,当问起印度人同样的问题时,一位印度人说:“兔子没错,乌龟不好。”他问:“为什么乌龟不好呢?”“乌龟应该叫醒睡觉的兔子啊,叫醒它,一起比赛,才是真朋友。乌龟不讲交情,是坏蛋。”听了这话,寻幸哉很受触动。同时故意反驳说:“兔子和乌
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宝妈,她被老公要求生娃的费用AA均摊。据说两个人此前准备做丁克族,生宝宝前,两人的收入差距不大,所以决定AA制。因为女方做销售工作,休产假期间的工资只能领基本工资的75%,有了宝宝后,各项费用陡然增加,宝妈让老公支付费用,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付钱可以,但这笔钱我们算清楚后,你要还我。”他的理由貌似很充分:“孩子是两个人的,一起分担费用不是很正常的吗?”这位宝妈在网上诉说了自己的郁
2018年8月12号,一组九宫格陶俑插画悄然现身网上。隋唐时期的陶舞俑,扑闪着魅惑的大眼睛,婀娜身姿,长舒广袖,跳起了海草舞;手握长箫,一脸困倦,仍竭力睁开双眼的吹箫俑被批注成“宝宝不困”;来自汉代的歌舞俑,原本是“长跪击剑”,摇身一变,成了龇牙咧嘴,表情夸张的广场舞的“杠把子”,正跳着“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骑着怪兽的灯盏俑,成了和坐骑“皮皮怪”一起闯荡江湖的侠客;最辣眼睛的当属“剁手俑”,袖筒
10年前,苏家铭还是浙江工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攻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那时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山西原平市的陈天文、郭改然夫妇,在20多年间收养了40多个残疾弃婴,这些弃婴有的是兔唇,有的患有小儿麻痹症,有的得了肿瘤。苏家铭被这个家庭所打动,就将它选为毕业作品的选题,预备拍摄一部纪录片。  在那年快过年时,苏家铭踏上了去山西的火车。在火车上,苏家铭一路设想:一个家庭养这么多残疾孩子,家里每天一定阴
在马未都刚刚踏上收藏之路时,喜欢骑着车子到农村去转转,看能不能淘到宝贝。  有一天,他在一戶老农家里发现了一个珍贵的老式柜子,马未都特别激动,决定买下它,就和老农聊了起来,当然话题是这个柜子。马未都问老农要拿这个柜子做什么,老农说:“这个柜子木头已经朽了,正准备劈了它当柴烧。”马未都想:“既然他这么说,这个柜子他一定不会要高价。”于是对老农说:“我住的地方有些冷我想买了破柜子劈了烧火,你这个柜子正
演员孙俪曾在部队当过跳舞的文艺兵。有一次,部队有大型的文艺演出,让孙俪领舞。孙俪那时候因为年轻,取得了一点儿成绩就开始飘飘然,以为以自己的能力不用练习也能应付,就没有多加训练,结果领导审查的时候,她跳的不过关。这时,领导找孙俪谈话:“如果下次审查你还跳成这样的话,这个角色一定就不是你的了,我们就要换人了。”  如同挨了當头棒喝,孙俪回去哭了一整天。她痛定思痛,明白了一个道理:属于自己的机会如果自己
我过马路一定会看红绿灯,但在我生活的城市,人们并不看红绿灯过马路。在这里,只要人攒得够多,就可以过马路。我只是更愿意遵循规则,坚持原则,这也是为自己负责。  经常会发现很多事情的存在是与人们的原则冲突的,可能有的人觉得这些事情对,也有的人觉得这些事情错,因为每个人对不同事情的看法和原则不一样,导致在意识影响下做出的行为也并不相同。还有一些人的原则并没有意义,他们明白一些事情并不正确甚至是错的,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