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班级文化的构建与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联系,良好的班级文化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针对数学教学工作,文化构建应该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引导,通过构建多元班级文化,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秩序化、高效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班级文化内涵包括两个部分:①班级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行为规范与准则以及心理氛围等价值制度体系;②反映这些价值理念的物化环境。其中,价值体系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要素,而班级环境等则是班级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心理氛围的物化反映。因此,班级文化可以理解为,不是形成一套制度,設计一系列活动,或者营造课室物化的环境,而是让班级形成一致认同的价值信念,愿意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同伴之间相互的信任,相互依恋的班级归属感。班级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只有基于人的发展的班级理念,才能引领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不再单方面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其基于人的发展的理念本质上与班级文化建设一致。课程标准基于学生的发展提出,小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构建良好班级文化为基础的数学教学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指教师与学生经过共同努力所形成的相同认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精神文化,逐渐形成了相对应的内容,同时在文化的作用影响下,以不同的活动形式呈现,在物质形态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在班级文化的构建中,需要实现与学生根本情况的结合,同时与实际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作为文化的构建引导,保证在文化的构建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通过与教学活动的实施相联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性的体现,引导学生更加深入课堂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无形的文化熏陶下,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理念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班级文化的融入对数学课堂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数学科组教师以“自主学习、自立成才”为引领,以“积极思考 主动成长”为班级目标,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和内核,创造班级特色文化,营造丰富多彩的育人环境。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点,也是班级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尝试用“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达到了高效课堂。“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生按照大脑优势和思维偏好之间的关系测试的“全脑图”,分成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全班分为10个四人小组,设置课堂活动的“专心听课”、“积极举手发言”、“练习的正确率”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为合作竞争积分点,展开数学课堂的学习。每周对积分进行统计,奖励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周冠军组”,组内积分最高的学生为小组“数学之星”,进步最大的学生为“主动进步之星”。学生在每一周的合作与竞争中,小组和成员都有机会得到相应的奖项,累计到学期末,评比一学期的奖项。通过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全班10个小组都在合作与竞争中积极思考,主动进步,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并学会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对数学学习兴趣逐渐提升,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良好的班级文化有效改善数学作业的质量
学生每日都有相应的数学家庭作业,但每天作业收齐与否及作业质量问题常常令老师们十分苦恼。一方面学生作业常常交不齐。已经上交的作业,常常存在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错漏多的现象。对此,教师们采用了以下方法:交了作业的学生可以在黑板的座位格子图里打“√”,没完成作业或有错题的要求其当天改错。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自主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但仍存在个别学生在老师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下不补交或改错,作业质和量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改进对学生紧追不放的策略,把重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设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改善数学作业的质量。
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关于数学作业的质和量的约定”。全班同学民主推荐出一位数学科代表主持这个讨论会,整个讨论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举手表决敲定每一个约定,最后定出一套“关于数学作业的质和量的约定”,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作业:①交齐作业每人获10分,缺交一人小组扣10分,当事人扣10分,全交小组加40分;②没完成全部题量,小组扣20分,当事人扣20分,全交全做完小组加80分;③作业马虎或错题多以致要重做的,小组扣30分,当事人扣30分,不需要重做的小组加120分;④全组成员作业都是A级的,每个组员加50分,小组加200分;⑤周统计小组积分最高的获“周冠军组”,月统计积分最高的获“月冠军组”,学期末统计积分最高的获“学期冠军组”。
通过三年级一年的实施,效果显著。一直到现在五年级,除了生病的孩子缺交作业,基本上没有人不交作业。量变促使质变,有了量的保证,加上利用课后托管“天天清”,“月月清”的改错和个别辅导,班里的数学作业质量有了保障。
三、良好班级文化在“单元测验卷讲评课”中的有效运用
大多数人会认为老师在讲台上讲评测验卷一点都不难,似乎的确不难。可是就讲评后学生的吸收效果来讲,老师讲完了试卷,学生不懂的题、错了的题,又多少人能够真正听懂、会做呢,也就是说大多数老师讲完了试卷,但是不一定讲会了。为此,曾有一位数学教研员冼老师提出:可否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讲评测验卷。学生自主评讲试卷,有助于其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自主的新型班级。 基于良好班级文化的德育功能,数学科组教师采纳了冼老师的建议,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讲评测验卷。操作方法:首先,老师用一节课时间布置任务,把单元测验卷里面的题,让数学科代表分摊给10个“四人小组”,让每个“四人小组”完成本组题目的讲评。于是“四人小组”成员忙起来了,各自根据自己的优劣选题讲评,小组间为了能获得“最佳讲评小组”都在互相演练,某道题某人该如何讲解……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接着第二天用一节数学课进行正式讲评。精彩在这里:每个小组派出的讲评员都是昨天演练过的,一个比一个讲得清楚明白,讲到关键处还能提醒同学们做好笔记。即使有同学讲的不够明白的,允许同组或跨组成员上台补充。在评讲课的最后环节,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评出“最佳讲评员”5名和“最佳讲评小组”2组,每人加分记录在班级门口每周“进步之星”的光荣榜中。一节课下来,因为是同伴讲评,自己讲评,还可以加分获得表扬,孩子们觉得新鲜有趣,在练习讲评及倾听同伴讲解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學习能力。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远远大于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彻底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真正做到“退下来”。这种学习方式在两年的坚持后,孩子们自信心强了,学习数学兴趣高了,说算理算法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数学思维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从总体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两年的“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实施下,班级的期末区统考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均超越区平均水平,也杜绝了不及格现象。
四、在良好班级文化中适时融入教学评价
设置教学评价主要是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的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能够帮助学生共同面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确保学生的学习不被其它事物左右,正式的教学评价时需要认识到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合理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又能反映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可以由教师完成,学生自己也可以完成评价,无论是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还是对于同学的评价,都能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综合多方面实际情况去评价同学和自己,这一评价方式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更为客观地进行学生学习状况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展现出核心素养的魅力,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已经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观察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前面的陈述中如课堂教学、作业完成和“单元卷讲评课”都充分利用了班级文化的评价功能,教学评价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在班级文化实践作用发挥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强化班级文化的构建是重要的基础构成。通过上文针对班级文化的构建形式及其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产生影响的分析,以此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前期班级文化构建重要性的重视,形成正确的班级文化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和谐友好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活动的稳定展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海生.班级小组文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助推器[J].教书育人,2018(28):73.
[2]丁凤良.建设“新优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师,2018(07):104-106.
[3]吴志坚.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70.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班级文化内涵包括两个部分:①班级共同的信念与价值观,行为规范与准则以及心理氛围等价值制度体系;②反映这些价值理念的物化环境。其中,价值体系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要素,而班级环境等则是班级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心理氛围的物化反映。因此,班级文化可以理解为,不是形成一套制度,設计一系列活动,或者营造课室物化的环境,而是让班级形成一致认同的价值信念,愿意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同伴之间相互的信任,相互依恋的班级归属感。班级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只有基于人的发展的班级理念,才能引领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不再单方面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其基于人的发展的理念本质上与班级文化建设一致。课程标准基于学生的发展提出,小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构建良好班级文化为基础的数学教学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指教师与学生经过共同努力所形成的相同认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精神文化,逐渐形成了相对应的内容,同时在文化的作用影响下,以不同的活动形式呈现,在物质形态的方方面面有所体现。在班级文化的构建中,需要实现与学生根本情况的结合,同时与实际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作为文化的构建引导,保证在文化的构建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通过与教学活动的实施相联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性的体现,引导学生更加深入课堂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无形的文化熏陶下,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理念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班级文化的融入对数学课堂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路小学数学科组教师以“自主学习、自立成才”为引领,以“积极思考 主动成长”为班级目标,以精神文化为灵魂和内核,创造班级特色文化,营造丰富多彩的育人环境。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点,也是班级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尝试用“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达到了高效课堂。“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生按照大脑优势和思维偏好之间的关系测试的“全脑图”,分成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全班分为10个四人小组,设置课堂活动的“专心听课”、“积极举手发言”、“练习的正确率”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为合作竞争积分点,展开数学课堂的学习。每周对积分进行统计,奖励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周冠军组”,组内积分最高的学生为小组“数学之星”,进步最大的学生为“主动进步之星”。学生在每一周的合作与竞争中,小组和成员都有机会得到相应的奖项,累计到学期末,评比一学期的奖项。通过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全班10个小组都在合作与竞争中积极思考,主动进步,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并学会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对数学学习兴趣逐渐提升,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良好的班级文化有效改善数学作业的质量
学生每日都有相应的数学家庭作业,但每天作业收齐与否及作业质量问题常常令老师们十分苦恼。一方面学生作业常常交不齐。已经上交的作业,常常存在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错漏多的现象。对此,教师们采用了以下方法:交了作业的学生可以在黑板的座位格子图里打“√”,没完成作业或有错题的要求其当天改错。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自主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但仍存在个别学生在老师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下不补交或改错,作业质和量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改进对学生紧追不放的策略,把重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设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改善数学作业的质量。
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关于数学作业的质和量的约定”。全班同学民主推荐出一位数学科代表主持这个讨论会,整个讨论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举手表决敲定每一个约定,最后定出一套“关于数学作业的质和量的约定”,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作业:①交齐作业每人获10分,缺交一人小组扣10分,当事人扣10分,全交小组加40分;②没完成全部题量,小组扣20分,当事人扣20分,全交全做完小组加80分;③作业马虎或错题多以致要重做的,小组扣30分,当事人扣30分,不需要重做的小组加120分;④全组成员作业都是A级的,每个组员加50分,小组加200分;⑤周统计小组积分最高的获“周冠军组”,月统计积分最高的获“月冠军组”,学期末统计积分最高的获“学期冠军组”。
通过三年级一年的实施,效果显著。一直到现在五年级,除了生病的孩子缺交作业,基本上没有人不交作业。量变促使质变,有了量的保证,加上利用课后托管“天天清”,“月月清”的改错和个别辅导,班里的数学作业质量有了保障。
三、良好班级文化在“单元测验卷讲评课”中的有效运用
大多数人会认为老师在讲台上讲评测验卷一点都不难,似乎的确不难。可是就讲评后学生的吸收效果来讲,老师讲完了试卷,学生不懂的题、错了的题,又多少人能够真正听懂、会做呢,也就是说大多数老师讲完了试卷,但是不一定讲会了。为此,曾有一位数学教研员冼老师提出:可否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讲评测验卷。学生自主评讲试卷,有助于其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自主的新型班级。 基于良好班级文化的德育功能,数学科组教师采纳了冼老师的建议,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讲评测验卷。操作方法:首先,老师用一节课时间布置任务,把单元测验卷里面的题,让数学科代表分摊给10个“四人小组”,让每个“四人小组”完成本组题目的讲评。于是“四人小组”成员忙起来了,各自根据自己的优劣选题讲评,小组间为了能获得“最佳讲评小组”都在互相演练,某道题某人该如何讲解……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接着第二天用一节数学课进行正式讲评。精彩在这里:每个小组派出的讲评员都是昨天演练过的,一个比一个讲得清楚明白,讲到关键处还能提醒同学们做好笔记。即使有同学讲的不够明白的,允许同组或跨组成员上台补充。在评讲课的最后环节,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评出“最佳讲评员”5名和“最佳讲评小组”2组,每人加分记录在班级门口每周“进步之星”的光荣榜中。一节课下来,因为是同伴讲评,自己讲评,还可以加分获得表扬,孩子们觉得新鲜有趣,在练习讲评及倾听同伴讲解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學习能力。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远远大于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彻底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真正做到“退下来”。这种学习方式在两年的坚持后,孩子们自信心强了,学习数学兴趣高了,说算理算法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数学思维得到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从总体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两年的“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实施下,班级的期末区统考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均超越区平均水平,也杜绝了不及格现象。
四、在良好班级文化中适时融入教学评价
设置教学评价主要是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的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能够帮助学生共同面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确保学生的学习不被其它事物左右,正式的教学评价时需要认识到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合理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又能反映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可以由教师完成,学生自己也可以完成评价,无论是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还是对于同学的评价,都能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综合多方面实际情况去评价同学和自己,这一评价方式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更为客观地进行学生学习状况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展现出核心素养的魅力,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已经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观察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前面的陈述中如课堂教学、作业完成和“单元卷讲评课”都充分利用了班级文化的评价功能,教学评价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在班级文化实践作用发挥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强化班级文化的构建是重要的基础构成。通过上文针对班级文化的构建形式及其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产生影响的分析,以此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前期班级文化构建重要性的重视,形成正确的班级文化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和谐友好的班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活动的稳定展开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海生.班级小组文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助推器[J].教书育人,2018(28):73.
[2]丁凤良.建设“新优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师,2018(07):104-106.
[3]吴志坚.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