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拥挤踩踏事故是指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学校、狭窄的街道、楼梯等由于现场秩序失去控制,发生拥挤、混乱,导致大量人员被挤伤、窒息或踩踏致死的事故。拥挤踩踏事故是校园安全事故中危害结果相对严重的事故,因此,研究如何预防控制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给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初中校园 ; 拥挤与踩踏 ; 预控措施
一、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预控措施的研究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在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的途中。拥挤踩踏事故是校园安全事故中危害结果相对严重的事故,也是所有安全事故中最令人痛心的一种。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一旦发生,轻则骨折,重则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
进入2000年后,学校拥挤踩踏事故频频发生,由于当时安全意识淡薄,网络信息还很不发达,往往出事后都是息事宁人,没能给世人一个警醒。所以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安全事故被报道传播出来,尤其是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更是影响之大。因为学校本是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报道整治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都有了一定安全意识,但近年来,中小学楼道拥挤踩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惨痛的教训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起教育工作者深深的反思。频发的校园踩踏事故被称为是“教学楼里的矿难”。说它是矿难,不仅是因为它和矿难一样顷刻间就能导致惨痛伤亡,更在于它还有着完全“矿难式”的发生规律和路径相似的情节、雷同的事故过程,一再宿命般地重演。
因此,研究如何预防控制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给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显得极为必要。
二、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预控措施的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盘点近年来我国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校园(尤其是中小学校园)是一个人口密度高,加上近几年城镇化加快,造成部分学校学生骤增,但学校设施落后,学生活动频繁,场地受限,极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场所。中小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阶段,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发生校园楼道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的后果及损失极为惨重。
三、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1. 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且心情急切。
2. 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3. 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4. 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三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四、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的预控措施
1.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珍爱生命意识。
(1)充分用好宣传阵地
通过广播会、网络、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工具,向学生进行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安全”二字深入学生的脑际。
(2)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近期将专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懂得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
(3)进行事故预案演练。根据应急疏散预案,每学期组织学生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突發事件的实际能力
2. 加强对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强化教职工的安全责任,建立起全员负责、人人参与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
(1)召开教职工大会。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等几个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2)开展网上论坛。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教职工在校园网上开展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发表见解。组织教职工共同查摆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献出自己的金点子,从而改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3. 完善设施,加强硬件建设;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更换楼道照明灯,将原来的照明灯改为声控光控灯。添置楼道应急灯。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总务部门每月一次落实专人检修,发现有损坏的及时修复或更换。检查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
我们将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未雨绸缪,把学校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预控措施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818aq25
关键词:初中校园 ; 拥挤与踩踏 ; 预控措施
一、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预控措施的研究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在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的途中。拥挤踩踏事故是校园安全事故中危害结果相对严重的事故,也是所有安全事故中最令人痛心的一种。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一旦发生,轻则骨折,重则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
进入2000年后,学校拥挤踩踏事故频频发生,由于当时安全意识淡薄,网络信息还很不发达,往往出事后都是息事宁人,没能给世人一个警醒。所以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安全事故被报道传播出来,尤其是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更是影响之大。因为学校本是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报道整治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都有了一定安全意识,但近年来,中小学楼道拥挤踩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惨痛的教训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起教育工作者深深的反思。频发的校园踩踏事故被称为是“教学楼里的矿难”。说它是矿难,不仅是因为它和矿难一样顷刻间就能导致惨痛伤亡,更在于它还有着完全“矿难式”的发生规律和路径相似的情节、雷同的事故过程,一再宿命般地重演。
因此,研究如何预防控制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给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显得极为必要。
二、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预控措施的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盘点近年来我国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校园(尤其是中小学校园)是一个人口密度高,加上近几年城镇化加快,造成部分学校学生骤增,但学校设施落后,学生活动频繁,场地受限,极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场所。中小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阶段,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发生校园楼道拥挤踩踏事故,造成的后果及损失极为惨重。
三、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特点
1. 易发生事故时间:事故多在下课、上操、就餐和集会时,学生集中上下楼梯且心情急切。
2. 易发生事故地点:事故多发生在教学楼楼层之间的楼梯转角处。
3. 易发生事故的学生群体: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初中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遇事容易慌乱,使场面失控,造成伤亡。
4. 易发生事故的管理因素:一是学生在集中上下楼梯时,没有老师组织和维持秩序;二是个别学生搞恶作剧,在混乱情况下狂呼乱叫,推搡拥挤,致使惨剧发生;三是没有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防范教育和训练,无应急措施。
四、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的预控措施
1.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珍爱生命意识。
(1)充分用好宣传阵地
通过广播会、网络、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工具,向学生进行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安全”二字深入学生的脑际。
(2)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近期将专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如何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懂得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
(3)进行事故预案演练。根据应急疏散预案,每学期组织学生演练一次,提高学生应对突發事件的实际能力
2. 加强对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强化教职工的安全责任,建立起全员负责、人人参与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
(1)召开教职工大会。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等几个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2)开展网上论坛。结合学习内容,组织教职工在校园网上开展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发表见解。组织教职工共同查摆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献出自己的金点子,从而改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3. 完善设施,加强硬件建设;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更换楼道照明灯,将原来的照明灯改为声控光控灯。添置楼道应急灯。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总务部门每月一次落实专人检修,发现有损坏的及时修复或更换。检查教学楼楼梯、扶手、楼梯间照明设施,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购置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
我们将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未雨绸缪,把学校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初中校园拥挤与踩踏预控措施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818aq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