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育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6年,习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完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获得农业的物质收获,更重要的是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夯实农业后备劳动力基础,让中国农业未来在获得雄厚的资本和物质基础上,更具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这支队伍的骨干就是职业农民,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未来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正在成为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和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2017年1月,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规模达到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推进实施。
2015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农民培训经费24.9亿元,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财政资金投入已达15亿。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产业服务和精准培育方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工程,到2020年,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基本接受一次培训,年均增长超过60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数量超过6.3万人,农技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数量超过5万人,职业农民与新型主体相互并行,相互融合,为农业农村发展输入新鲜活力。
二、加快培育适应供给体系的职业农民队伍
(一)构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职业农民队伍
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总量平衡向结构性平衡调整的主体力量,培育职业农民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职业农民善于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职业农民自觉主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二是职业农民更加注重全成本核算。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经营,投入和产出总量高,有追求优质优价农产品的意识。三是职业农民是农业人才的“白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能够带领农户组建法人实体进行公司制经营以及产业化拓展,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蓝领”。他们是实用技术“工匠”,是将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实现土地产出高产高效的“土专家”。五是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示范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他们能发挥传导市场信息、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还可以组织分散农户,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的形成。
(二)构建跨界城乡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
近年来,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主等为主体的返乡创业潮悄然兴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吸纳从业人员达到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这片热土上的从业創业者大多数是职业农民,他们带动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吸引带动工商资本、各类人才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跨界城乡发展,是改造二元结构的先行者,孕育着农业供给体系的活力和动能。他们将现代技术、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注入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价值链条,催生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是农业供给体系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三)构建实现绿色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指引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农产品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困惑,发展绿色农业是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素质与职责,培育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保持农业的绿色底色。职业农民具备循环农业理念,懂得人多地少,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感知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职业农民通过接受科学、环保、生态的绿色发展科技,提升农业科技的转化率,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通过实施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运营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推动农业废弃物治理,减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三、探索职业农民成长之路,抓紧抓实培育基地建设
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必须要探索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突出主体地位,注重自主教育,建设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农广校正在建设“四个课堂”,即固定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建立固定课堂,就是让农民接受必要的、系统的、规范化的集中教育培训,适应农民系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建立空中课堂,就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便捷开展农民科技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智慧教育和培训平台。建立流动课堂,就是以教学培训流动服务车为依托,使农民接受方便的、普及性的简便培训服务,适应农民足不出村学习技术的需要。建立田间课堂,就是借助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设专门教育培训基地,使农民接受直观的、技能性的现场教育培训,适应农民提高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的需要。通过开展采用固定课堂定期授课、流动课堂送教下乡、田间课堂现场示范和空中课堂远程教学,帮助职业农民走向成长之路。
最近农业部公布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就是建立一个训练、模拟、实操和孵化的综合基地,建立以工作机制、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为基础的载体与平台。首先,要坚持创建创新创业新思想,为教育项目提供创意,提升创业层次,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念储备。其次,强化实训课程,将创新教育实践作为职业农民成长的快速通道。再次,拓展创业创新实训平台,安排创业实训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创业创新模拟载体。这种以实践育人为载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项目论证、就业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开设个性化咨询指导服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加快促进职业农民的成长成才。
四、鼓励完善扶持政策体系,营造成长的外部环境
扶持政策体系是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重要的外部环境,是促进职业农民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普惠式”农业补贴制度,正在向有利于新型主体涉及创业兴农、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性扶持政策倾斜。今后对有能力、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应建立农业准入制度,将职业农民资格作为享受农业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扶持的前置条件,使农业成为进入有门槛、经营有效益、收入有保障、职业有尊严的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二是应尝试让新型职业农民享受“五优先”待遇。即:鼓励成片土地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在每年新增惠农政策上,优先享受涉农优惠扶持政策;在编制和申报项目上,优先安排申报中央、省级农业项目扶持;在金融信贷和保险上,优先享受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和提供农产品保险支持;在财政安排强农资金上,优先逐步增加经费投入。三是加快制定梯度扶持政策。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同阶段,确定扶持政策重点。在发展初期,着力帮助其解决信贷担保、基础设施、土地流转、设施用地等问题;在成长成熟期,帮助解决质量安全、品牌建设等问题。
总之,培育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动能不足、变资源要素投入为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投入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体系的人才红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资源。让我们努力构建起数量充足、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6年,习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完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获得农业的物质收获,更重要的是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夯实农业后备劳动力基础,让中国农业未来在获得雄厚的资本和物质基础上,更具有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这支队伍的骨干就是职业农民,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未来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正在成为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和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2017年1月,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规模达到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推进实施。
2015年至2016年,中央财政通过安排农民培训经费24.9亿元,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财政资金投入已达15亿。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产业服务和精准培育方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工程,到2020年,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基本接受一次培训,年均增长超过60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数量超过6.3万人,农技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数量超过5万人,职业农民与新型主体相互并行,相互融合,为农业农村发展输入新鲜活力。
二、加快培育适应供给体系的职业农民队伍
(一)构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职业农民队伍
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总量平衡向结构性平衡调整的主体力量,培育职业农民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职业农民善于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职业农民自觉主动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二是职业农民更加注重全成本核算。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经营,投入和产出总量高,有追求优质优价农产品的意识。三是职业农民是农业人才的“白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能够带领农户组建法人实体进行公司制经营以及产业化拓展,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职业农民是农业生产的“蓝领”。他们是实用技术“工匠”,是将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实现土地产出高产高效的“土专家”。五是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示范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他们能发挥传导市场信息、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还可以组织分散农户,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的形成。
(二)构建跨界城乡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
近年来,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主等为主体的返乡创业潮悄然兴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吸纳从业人员达到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农村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这片热土上的从业創业者大多数是职业农民,他们带动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吸引带动工商资本、各类人才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跨界城乡发展,是改造二元结构的先行者,孕育着农业供给体系的活力和动能。他们将现代技术、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注入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价值链条,催生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是农业供给体系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三)构建实现绿色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指引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农产品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困惑,发展绿色农业是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素质与职责,培育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保持农业的绿色底色。职业农民具备循环农业理念,懂得人多地少,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感知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职业农民通过接受科学、环保、生态的绿色发展科技,提升农业科技的转化率,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通过实施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运营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推动农业废弃物治理,减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三、探索职业农民成长之路,抓紧抓实培育基地建设
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必须要探索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突出主体地位,注重自主教育,建设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农广校正在建设“四个课堂”,即固定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建立固定课堂,就是让农民接受必要的、系统的、规范化的集中教育培训,适应农民系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建立空中课堂,就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便捷开展农民科技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智慧教育和培训平台。建立流动课堂,就是以教学培训流动服务车为依托,使农民接受方便的、普及性的简便培训服务,适应农民足不出村学习技术的需要。建立田间课堂,就是借助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设专门教育培训基地,使农民接受直观的、技能性的现场教育培训,适应农民提高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的需要。通过开展采用固定课堂定期授课、流动课堂送教下乡、田间课堂现场示范和空中课堂远程教学,帮助职业农民走向成长之路。
最近农业部公布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就是建立一个训练、模拟、实操和孵化的综合基地,建立以工作机制、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为基础的载体与平台。首先,要坚持创建创新创业新思想,为教育项目提供创意,提升创业层次,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念储备。其次,强化实训课程,将创新教育实践作为职业农民成长的快速通道。再次,拓展创业创新实训平台,安排创业实训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创业创新模拟载体。这种以实践育人为载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项目论证、就业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开设个性化咨询指导服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加快促进职业农民的成长成才。
四、鼓励完善扶持政策体系,营造成长的外部环境
扶持政策体系是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重要的外部环境,是促进职业农民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普惠式”农业补贴制度,正在向有利于新型主体涉及创业兴农、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性扶持政策倾斜。今后对有能力、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一是应建立农业准入制度,将职业农民资格作为享受农业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扶持的前置条件,使农业成为进入有门槛、经营有效益、收入有保障、职业有尊严的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二是应尝试让新型职业农民享受“五优先”待遇。即:鼓励成片土地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在每年新增惠农政策上,优先享受涉农优惠扶持政策;在编制和申报项目上,优先安排申报中央、省级农业项目扶持;在金融信贷和保险上,优先享受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和提供农产品保险支持;在财政安排强农资金上,优先逐步增加经费投入。三是加快制定梯度扶持政策。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同阶段,确定扶持政策重点。在发展初期,着力帮助其解决信贷担保、基础设施、土地流转、设施用地等问题;在成长成熟期,帮助解决质量安全、品牌建设等问题。
总之,培育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动能不足、变资源要素投入为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投入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体系的人才红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资源。让我们努力构建起数量充足、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