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心裁的创造与象征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志坚,1958年10月出生,湖南湘乡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齐白石纪念馆原馆长、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湘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湖南省美协等权威机构的金奖和银奖,在全国颇具影响,被誉为全国书画百杰。作品多次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等刊物。代表作《暖阳》获得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思》获中国美协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二等奖;《潮》入编《中国工笔画1900-1999作品集》。部分作品被中华世纪坛、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名家纪念馆等艺术部门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多年来其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湖南、澳门等地以及韩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2016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国画家。
  王志坚善画牛,也以画牛著称。他画的牛也的确自有特点。
  画坛上不少画家画牛。刘海粟、潘天寿、赵望云都画牛,李可染更以“师牛堂”为斋名,大画其牛,寓其“苦学派”的辛劳作画意蕴。的确,牛的意蕴太丰富了。牛憨厚忠诚,勤劳为人,而自己所取又少之又少,鲁迅亦以“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美誉称赞牛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艺术中,牛往往是一种美好精神高尚品格的象征。当然,上述一些画家虽然也画牛,但并不以牛为主,不过在山水、花鸟之余偶尔为之,以象征某种意蕴,但王志坚却差不多只是画牛。
  你如果到湖南去走一走,你或许会理解王志坚何以如此的喜欢牛。在那到处是水田的湖南,你也到处可以看到牛的身影。而作为齐白石纪念馆馆长的王志坚,也与齐白石一样,有着普通农民一样的感情,他对牛可谓情有独钟。
  在他的笔下,牛其实已不只是某种精神的标志物,而几乎是其全部生活的象征。在王志坚的笔下,借牛寓意,固然也有《不辞赢病卧残阳》《耕种辛酸自愿为》《不辞辛劳暮复还》一类传统象征意味;也有画牛中少见的《荷塘清趣》《平生借得几回歇》的休憩的闲适;还有儿童般玩耍斗趣的《斗牛》,亦有陪伴儿童玩耍的牛(如《执笔添彩写童真》《又唱晨曲摆秋千》)。令人感兴趣的是,牛在王志坚的笔下,更有许多难以想象的角度:有对坚毅勇敢的象征,如《雄风》《勇往直前尔可敌》;有对生活的感受,如《雷雨穿越过前山》《绿了沙洲青了山》《莽莽苍苍横出山》;他的《铁流》更以其超越的想象,以狂奔之牛群构成浩浩荡荡不可一世的“铁流”气势……我们又何曾见过画牛画出这般丰富的精神境界!牛在王志坚笔下,已不再仅仅是牛本身,而成为人格化的象征物,成为王志坚几乎全部生活与情感的象征,这无疑是专门画牛的王志坚对牛的别出心裁的理解,也是他通过牛的符号性表现传达出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他的斋名为“憨牛堂”,其情其趣亦可见之。王志坚画牛的独特价值亦在于此。
  王志坚别出心裁的画牛不仅表现在他的情感象征的多角度、独特性上,同样表现在他对画牛的独特处理上。我们常常看到的画牛,大多为侧身躯的牛的形象,这是一个易于显现特征的角度。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中四头牛均取此角度 ,仅一头牛取正面角度。其他画家们画牛,也的确多取得侧面角度。而王志坚画牛,却十之七八取正面造型角度,大多时候,这种正面的角度再辅以临空俯瞰的空中视角,更形成了罕见的造型。这固然给自己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与困难,却也给自己的画牛带来了特殊的意味。王志坚画牛的另一特别,是高度的大写意画法。与其他画牛者大多注意牛的造型准确性不同,王志坚画牛,逸笔草划,只注意大形的概括,大多时候,不过寥寥数笔,粗笔统墨,意到便止。尽管大笔挥洒,但王志坚亦精心处理。有时焦墨为之,大笔纵横,浓黑块面之中,却配之以枯笔勾就的一二牧童,黑白相映,线面相生;有时浓墨重笔,又辅以飞白扫就留出的不少空白小孔“出气”“作眼”;有时笔路虽然不多,却纵横恣肆,浓淡互破,水意盎然;有时水晕墨章之中,又辅以几许石绿、朱砂,彩墨生辉,相得益彰。可见王志坚画牛,纵横写意中,亦有不少精到的处理。
  比之他人画牛,王志坚这位画牛专业户,不论在内容意蕴还是技法语言上,的确有其独到精彩而成一体之处。
  (作者系著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四川師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其他文献
伍麒麟陶藝作品选
期刊
胡钜湛,1930年生于广东开平县。1953年、1956年先后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毕业后三十多年来一直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退休后兼任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为二系的创建人。系全国中小学美术科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李铁夫美术馆名誉馆长、全
期刊
仕女作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专门题材,至迟在唐代中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画科。唐周昉、张萱乃当时之专门名家,周昉并有“周家样”之目。宋代以后,仕女画已经相当流行,传世宋画仕女,可谓屡见不鲜。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仕女画最为兴盛的时代——《红楼梦》开篇中叙“金陵十二钗册”,每一钗皆系写一图,以寓言其生平遭际之况,画面除了以自然物象来间接暗示之外,其中多以仕女为意象来直接表现,即可见其流行之概焉。  本次展览
期刊
内容提要  本文单就《芥子园画传》本体内容的文字论述谈论阅读体会。着重于依据原著书名的意义并结合李渔的序和何镛、巢勋的序跋文字内容,考察原出版人及其后继者把此书列为与以往历史上记传类画史名著典籍相类似著作推出的学术追求;剖析李渔的序(1679年)所体现其本人对山水画的热爱以及对山水画之卧游养生功能的期待。笔者认为之后演化出的《芥子园画谱》书名,有违于原创者的初衷,是以降格该书原本的学术性诉求为代价
期刊
摘要:“衣食住行”,“衣”字当先。作为人类历史进化的产物,服装摆在第一的位置上,“地球村”的统一性,导致各种族之间的服装有着许多共同点以及相通之处。但是,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等多因素的差异,服饰形态也因此呈现多样性。中国与西方的服饰文化圈在发展根源上是有所不同的,本文就中西方的哲学、美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服装三要素差异作简要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服饰 西方服饰 文化差异  (一)不同哲学思想体现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调查了湖南4所高师院校美术师范生的学科能力是否适应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状况,并认为无论是从师范生的个体发展与就业需求,亦或是高师美教专业的办学宗旨、国家对师范专业的办学规范与人才培养要求来说,都显现出师范生学科能力这种“适应”的必要性;同时此调查也为探索构建培养合格中小学美术师资的师范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美术师范生 学科能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适应
期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人类现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状态下医用防护服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阻止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医用防护服的设计始终围绕材料、功能、防护能力为核心导向,基于情感精神层面的深化研究尚未涉及,本文将情感化设计带入到医用防护服的研究中,从服装结构、色彩、图案等设计元素,探讨患者认可的情感化设计因素,从而
期刊
陈秀莪,女,原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生于上海,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1948年于上海美专学习;1949年考入考入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作品入展或获奖数十次,其中《彭湃》《归》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小羊羔》入选全国水彩水粉画大展;《花》获1989杭州中国水彩画展“佳作奖”;《玉
期刊
卿笑天油畫作品选
期刊
清末民国之后,上海、杭州、北京为印坛重镇,辐射全国,或传承古典,或张扬个性,形成风格多元、交相辉映的格局。回眸1949年至今近70年的山西篆刻历程,山西篆刻的发展生态与创作进程与全国篆刻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但又呈现出自身的地域性特征。  一、山西篆刻发展的历史因素  “民国时期,山西出现过一批书法大家,但因与外界交流过少,使他们在全国几乎没有影响。”①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观。建国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