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贯穿着全部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但是在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尺度就不以那么掌握了。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多年的数学教学我有了一些认识。
一、教师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适当
新课程标准分学段要求:(1——3年级)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4——6年级)进一步发展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这就说明低年级要求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而高年级要求学生把计算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避免一些程式化机械化的练习。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计算的准确,这是计算的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低年级计算如果只讲,然后要求学生做对,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计算的兴趣,计算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
1、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种条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比赛、奖励、情境模拟计算等等。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如:20以内的加减法算理很简单,老师课堂上设置了给小动物找家、比一比等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计算中,兴致勃勃的完成了一道道的计算题,效果很好。
2、严格尊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教师教学把握的尺度很重要。有的教师为了充实课堂或者是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计算,设置一些超出学生计算能力范围的题目,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教学,事倍功半。如一些奥数的计算题放在了课堂上,不能面向全体,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出示了32×14,许多孩子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会笔算这样的计算题。但是,当我问他们4分别乘32上的各个数所得的积表示什么意思,能说清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他们只是机械化的记忆了计算过程,没有理解算理,在今后的简算计算中等等会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已算理为重难点,让学生明确:32×14第一步4乘32,表示4个32相加,4乘2表示8个一,因此8写在个位上,4乘3表示4个30得120,因此写在十位和百位上……,在后续的练习中让学生说说算理,巩固强调了计算的意义,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很扎实有效。
三、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把抽象的思维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容易,并能及时的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引导思路,让学生正确的思考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明确先乘除后加减。8×8÷8×8的习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的答案是1。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误区,必须加以强调和指导,明确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8×8=64,再算64÷8=8,最后算8×8=64。在反复强调后,同时也让同学们自己找找有关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接下来的几次类似的题目学生都把握的很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思维方式的准确性,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抽象化变直观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小学生逐步把数学与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20以内加法教学,教师通常利用小棒、图片、纸盒等等让学生直观的凑成整十,慢慢的过渡到算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凑十的意义。其实这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选择最优化算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99×88,利用简算我们可以选择直接两数笔算相乘,也可以选择99=100-1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还可以可以选择呢88=99-2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但哪一个更容易计算,一目了然,引导后,学生大多选择了99=100-1。类似这样的题目选择最优化的算法,引导学生寻找,再自主的完成,自然而然的也就培养了灵活的思维。
4.培养学生估算意识,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课程标准对于估算有了特别的要求:从低年级起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加强估算,加强估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38×41,约等于多少?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38接近40,用41接近40,40×40=1600,所以38×41约等于1600,习惯性的让学生对此类计算题养成估算的习惯,使其思维直觉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很多孩子一张草稿纸用的面目全非,还要在上面继续笔算,结果字落着字,数字和数位都不知道写在哪一位,错误也就必然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的严格要求,有错必找原因,让学生们没有懒散的可乘之机,才能逐步培养出计算的能力,也使学生终生受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国家与地区弱化了数学计算的教学,而是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完成计算。我个人认为,计算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方式与途径。大脑在不经意间的计算既锻炼了大脑思维,又培养了思维方式,也使得数学更生活化、简单化。因此,计算教学的加强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一、教师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适当
新课程标准分学段要求:(1——3年级)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4——6年级)进一步发展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这就说明低年级要求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而高年级要求学生把计算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避免一些程式化机械化的练习。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计算的准确,这是计算的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低年级计算如果只讲,然后要求学生做对,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计算的兴趣,计算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
1、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种条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比赛、奖励、情境模拟计算等等。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如:20以内的加减法算理很简单,老师课堂上设置了给小动物找家、比一比等活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计算中,兴致勃勃的完成了一道道的计算题,效果很好。
2、严格尊重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教师教学把握的尺度很重要。有的教师为了充实课堂或者是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计算,设置一些超出学生计算能力范围的题目,不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教学,事倍功半。如一些奥数的计算题放在了课堂上,不能面向全体,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出示了32×14,许多孩子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会笔算这样的计算题。但是,当我问他们4分别乘32上的各个数所得的积表示什么意思,能说清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他们只是机械化的记忆了计算过程,没有理解算理,在今后的简算计算中等等会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已算理为重难点,让学生明确:32×14第一步4乘32,表示4个32相加,4乘2表示8个一,因此8写在个位上,4乘3表示4个30得120,因此写在十位和百位上……,在后续的练习中让学生说说算理,巩固强调了计算的意义,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很扎实有效。
三、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方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把抽象的思维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容易,并能及时的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引导思路,让学生正确的思考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明确先乘除后加减。8×8÷8×8的习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的答案是1。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误区,必须加以强调和指导,明确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8×8=64,再算64÷8=8,最后算8×8=64。在反复强调后,同时也让同学们自己找找有关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接下来的几次类似的题目学生都把握的很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思维方式的准确性,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抽象化变直观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小学生逐步把数学与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20以内加法教学,教师通常利用小棒、图片、纸盒等等让学生直观的凑成整十,慢慢的过渡到算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凑十的意义。其实这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选择最优化算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99×88,利用简算我们可以选择直接两数笔算相乘,也可以选择99=100-1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还可以可以选择呢88=99-2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但哪一个更容易计算,一目了然,引导后,学生大多选择了99=100-1。类似这样的题目选择最优化的算法,引导学生寻找,再自主的完成,自然而然的也就培养了灵活的思维。
4.培养学生估算意识,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课程标准对于估算有了特别的要求:从低年级起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加强估算,加强估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38×41,约等于多少?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38接近40,用41接近40,40×40=1600,所以38×41约等于1600,习惯性的让学生对此类计算题养成估算的习惯,使其思维直觉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很多孩子一张草稿纸用的面目全非,还要在上面继续笔算,结果字落着字,数字和数位都不知道写在哪一位,错误也就必然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的严格要求,有错必找原因,让学生们没有懒散的可乘之机,才能逐步培养出计算的能力,也使学生终生受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国家与地区弱化了数学计算的教学,而是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完成计算。我个人认为,计算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方式与途径。大脑在不经意间的计算既锻炼了大脑思维,又培养了思维方式,也使得数学更生活化、简单化。因此,计算教学的加强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