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den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倡导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不管教学的实际情境,为了生成而生成。这是对生成的误解和滥用,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是在应有的预设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对教学主题的升华。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是实现生成性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生成性课程 开发 冷思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反映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构建动态教学课堂。这一教学新理念相对于传统的教师“满堂讲”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提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可以随意、无目的的生成,完全背离教学预先设计目标的生成是盲目的、无效的生成。下面通过对一则语文教学案例的分析,就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做一辩证的分析,以期引起一线教师的思考。
  
  1.案例简述
  
  《鹬蚌相争》故事学起来可真带劲,孩子们诵读着,表演着,乐不可支。
  奇怪的是,每逢这时就分外活跃的小常今儿个怎么似乎游离在外?
  我正待悄悄过去看个究竟,他已经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语气是那样地兴奋,“你看,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死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
  “是呀是呀,这样想来下面也有问题。下面课文又写蚌得意洋洋地对鹬说:‘我就夹着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蚌正夹着鹬的嘴呢,怎么说话呀,一开口不就让鹬拔出嘴了吗?”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有了新的发现。
  这不就是新课改提倡的“生成性资源”吗?我接着他们的话题: “同学们不迷信书本,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是好样的!这样吧,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另外,还可以参阅老师课前发下的这则寓言的古文。”
  片刻之后教室里唧唧喳喳响成一片。
  “我同意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课文这样写不妥。”
  “我觉得那不能怨编者,古文就那样写着呢,课文是根据古文改编的。”
  “不对,古为今用,可不是照搬照用,不正确的也要修正。”
  “要我说,课文是寓言,你想想,鹬也好蚌也好,其实哪个会说话呀,那是人们借这么个故事说明道理呢,所以我觉得课文这么写是可以的。”
  “我不同意,尽管是寓言,想像也要符合实际情况,譬如总不能说鹬夹住蚌的嘴吧!”
  “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也很够水平。不过咱们不能光停留在发现问题上,我建议,同学们一起动脑采改改教材,再动动手给编辑叔叔写封信。如何?”
  “好!”一致通过。
  下面是柠檬酸小组的一封信。亲爱的编辑爷爷:
  您好!
  您组织编写的语文课本真是太棒了!这一本本语文书就像一艘艘小船,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次新学期开学发新书,我们总是抢先翻看语文书。
  今天上《鹬蚌相争》时,我们觉得有些地方有点欠妥。我们读到“鹬威胁地说”和“蚌得意洋洋地说”这部分内容时,脑子里闪出了疑问:蚌用外壳把鹬的嘴夹住,鹬怎么能说话呢?而蚌一旦说话,鹬不就可以趁机拔出嘴巴逃走了吗?我们想是不是可以这么改: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来,便恶狠狠地瞪了蚌一眼,心想:哼,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干死在这河滩上吧。蚌好像看透了鹬的心思,得意洋洋地想:我就夹住你的嘴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编辑爷爷,您觉得我们的想法有道理吗?
  海门市实验小学四(6)班
  正想着为这次讨论画上句号时,又有一位学生要求发言:“我觉得我们刚才的讨论有问题。鹬的嘴被蚌夹住了确实不能说话,可是蚌就不一定了。它是软体动物,嘴应该在壳里,也许不用开合壳就能说话呢!”
  呵,链接到生物学上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问。
  “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
  “请教自然老师去。”
  “不,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
  呵呵,看来这一课还没有结束呢!
  (本案例由海门市实验小学周易民老师提供)
  
  2.案例分析与探讨
  
  上述案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反应积极、讨论热烈,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鼓励了学生的“离经叛道”精神。表面看来,完全是一堂精彩的好课,但经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漏洞百出。首先,就教学目的而言,上述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明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而是为生成而生成,完全抛弃了预设的课程目标,导致了迷失方向的盲目生成。最终,寓言课上成了写作课,一封给编辑爷爷的信可谓是本堂课最出彩的部分,但是否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仍值得怀疑,也许学生的写作水平完全超过了写那样一封信,况且在信发给编辑爷爷之后,有没有积极的反馈,不得而知,如果没有,那么学生对教材富有创意的革新热情是否还会继续。其中,最让笔者感到不解的是,教师心中的教学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单纯追求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还是发展学生的某种能力?如果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发展了哪些能力?这样的教学只能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谁的想法越离奇谁就越了不起。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再次,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是一堂寓言学习课,而整堂课却找不到半点寓言的影子。所谓寓言,就是用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寓言的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故事中蕴涵的道理,而本堂课中,教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节外生枝的举止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视为“生长源”而进行随意开发,完全否定了文本的价值。就学生的疑惑“鹬的嘴正被蚌夹着能否说话?”而言,这个问题是不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性或全局性问题?对课文学习作用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展开讨论?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如果这堂寓言课就此结束,教师是否还要留出其他时间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补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最后,在教学主体方面,学生主体完全取代了教师主体,学生活了,教师“死”了。当学生对文本提出异议时,教师却不能敏锐地把握教学契机,不知从哪里入手深入点化、引导,巧妙地指出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面对生成,教者无所适从,只能将问题推给学生集体讨论。表面看来,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质上是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教师被动地隐身于学生“异彩纷呈”的讨论之中,丧失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其实,越是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3.课程资源开发中生成性与预设性相结合的必要性
  
  生成就其本质而言,是非线性的、动态变化的,是不可以被预设的。既然生成性的东西无法预设,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要沦为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奴隶呢?这倒未必。合理地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缺失,而是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课堂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要理直气壮地拥有自己的声音,把握课堂主旋律,切实渗透“三维目标”,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没有预设的课堂很难取得教学的实效性,生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以想像的,生成源于预设的充分把握。教学不能没有一定的目标预设,今天的中小学教学承载的使命、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向、教师评价考核的运行机制、家长对教学的关注与期望等诸方面的因素都要求我们的教学指向一定目标的达成,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正确地分析学情教情。预设不一定是僵化的、固定的,预设也可以是动态的、开放的,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生成的。预设只是一个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科内容的框架构建,最终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的。
  当然,强调预设,并不意味着轻视生成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分追求教案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使本该灵活多变、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变成讲究“套路”、固定不变的封闭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实施方式的转变,倡导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余地和空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在预设的基础上突出“生成”的意义与地位。
其他文献
互动是指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互动学习区是指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实现互补、互助、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形式。  面对幼儿园有限的空间资源,学习区中所需的大量物质材料以及流动、变化着的幼儿参与群体,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支持互动学习区活动,促进幼儿在开放、有序的学习区中实现有意义的、个性化的发展呢?为此,我初步探索了对互动学习区的资
期刊
[编者按]北京十一学校,在校生5650人,任课教师中有120多人获得研究生班结业证书,94人有硕士学位,20名博士,20位特级教师,是一所以其成功的“改革”而备受全国关注的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使得这所十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海淀区普通中学,逐渐成为一所改革名校。而今更在教育教学领域大胆探索,迈向“质量名校”和“品牌名校”。我们将分期刊发一组文章,深入细致地展示该校的教育实践及其理路。  2005年9月1
期刊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在上课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顺顺当当,即能按自己预设的路线走,不要出现什么“意外”,以致把课给上“砸”了。为此他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导语、过渡语,甚至连每一个环节几分钟都作了安排,期望在这样的“缜密”、“完整”而且“天衣无缝”中上出一节好课来。然而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
期刊
高尔基说过:“智慧如果用情感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情智交融的课堂,让学生的情生起来,脑动起来,心飞起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下面就三年级《周长》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智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有效情境,善于沟通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动情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的情境不能游离于数学之外,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更要为数学知识的
期刊
顶撞一般是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一种强烈的语言反驳行为。本文所研究的顶撞行为特指发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因不服教师的管理和教育而表示拒绝的语言和行为。  根据诱发顶撞行为的具体情况,可将教学中的顶撞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类,因拒绝接受教师的批评而引起;第二类,因拒绝接受教师的安排或支配而引起;第三类,因拒绝接受教师的劝告或建议而引起。三类顶撞行为发生的频率依次降低,但一旦发生,则表明师生对立程度和学
期刊
科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索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观察的开放、课程思考的开放、课程动手的开放以及课程评价的开放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观察的开放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对科学这门学科来说,训练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要
期刊
我在讲授到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8章第3节《合理膳食》内容时,让七(5)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了《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这个活动。每个同学根据测量出的身高和体重(为了精确,由专门培训过的小组长进行测量,且每项指标都要测量3次,取平均数作为自己的身高体重数值),按照公式: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计算自己的体质指数,再对照评价指标(体质指数<18.5为营养不良,体质指数在18.5~25之间为正常,体质
期刊
[编者按]2006年12月20日,广西教育学会与本刊在南宁市举办了“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研讨会”,共有38个本刊理事单位代表与会。会上代表争相发言,有理论上的阐析,有具体措施的介绍,也有对前景的展望,从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精神。本刊特刊发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林 红(广西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
期刊
因材施教是班主任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实施的思想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往往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班主任只有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的提高和转化,才能使所有学生真正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想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应当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期刊
责任障碍,是各种不负责任心理和行为的统称。这些障碍,有的表现为某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有的表现为某些行为的失常。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责任障碍,如破坏公物、乱扔纸屑、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等。责任障碍,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学校和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责任障碍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生责任障碍的主要表现    1.对自己不负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