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是指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互动学习区是指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实现互补、互助、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形式。
面对幼儿园有限的空间资源,学习区中所需的大量物质材料以及流动、变化着的幼儿参与群体,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支持互动学习区活动,促进幼儿在开放、有序的学习区中实现有意义的、个性化的发展呢?为此,我初步探索了对互动学习区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个问题。
一、在全园环境中呈现开放、多功能性的空间
我园的空间环境不大,各班的活动室比较小而且规整,这样的空间缺少变化,不适宜布局。为了创设更理想的活动空间,我打破了班级界限,跨过道、跨楼面,在室内外都设置了学习区。
(一)努力营造全方位开放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以及可以利用的空间都设置了学习区,学习区始终呈现开放的状态,幼儿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学习区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具体的空间布局是:
(1)利用桌子、椅子、矮柜、玩具箱等的组合造型进行空间隔断,分隔区域。
(2)利用地面、墙面、天花板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进行立体活动,营造错落有致的场景。
(3)利用过道、活动室、操场、阳台等室內外空间,设置动静分隔的区域。
(二)满足幼儿需要,开发多功能性的空间
幼儿园的空间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使每个空间角落都成为幼儿的活动场地后,我就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使这些空间呈现出多功能性的特点。例如二楼圆形大阳台就很少有闲置的时候,早上是大三班做操的区域,一会儿是建筑工地的游戏场地,一会儿又安排了幼儿的体育活动,自由活动时间这里还是幼儿们结伴游戏的场地。此外,我还根据幼儿的需要而改变区域的大小、空间的走向:例如抽去一个柜子、移动一张桌子、增加一块垫子,利用小小的空间变化引发幼儿新的活动倾向、促进幼儿的群体交往。
二、在主题背景中呈现动态的、多层次的材料
(一)由不同班级开展的主题而汇集来的材料集中呈现,极易形成层次
(1)在互动学习区中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是从各班主题中来的,但也考虑了年龄差异,关注到大、中、小班幼儿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要求的材料,将班级特色呈现在所有幼儿面前。
(2)分析、筛选出主题活动中富有价值的,以操作、探究、实验为主的材料投放于互动学习区中。鼓励其他班级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满足部分幼儿的探究欲望,也让本班幼儿学习如何交流和介绍经验,并在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中建构和提升经验。
(3)将主题活动中收集的资料或物品展示在互动学习区中。让幼儿在这个区域中互通信息,引发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使静态的材料呈动态性,提升材料资源。扩大学习区之间的交流 在互动学习区活动中,材料不是静止不动的。例如中一班“绘画区”中画的鱼,成为小一班学习区“印画”的模板;大二班学习区“制作灯笼、鞭炮”,大量的灯笼挂满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小二班“好吃的水果”学习区中制作水果的材料——报纸,单靠本班幼儿收集供不应求,全园幼儿发起收集旧报纸活动,解决了小二班的燃眉之急;大一班“有趣的树叶裙”,成为幼儿园舞蹈队的演出服装。
动态的材料不仅能促进幼儿在互动学习区中的群体交往,还能优化材料,体现材料利用的高效性,减轻教师在材料投放中的工作量。
三、在“规则引导”中促进幼儿的群体互动
刚开展互动学习区时,幼儿还不习惯这样的方式,许多幼儿还是停留在自己班级里,或者只在同年龄幼儿间互动,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带动幼儿开展有序、有意义的互动呢?我们利用“规则引导”促进幼儿的群体互动。
(一)刷卡——提示学习区人数和适用年龄段
由于是全园幼儿参与的活动,受空间、材料和游戏内容的因素影响,对每个学习区人数和适用年龄段的约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为每个幼儿制作了一张卡,卡上有幼儿姓名、照片、班级、号数等信息,不同的是大班幼儿的照片在卡的左上角,中班幼儿的照片在卡的右上角,小班幼儿的照片在卡中间。在每个学习区入口我要求幼儿都设置了“刷卡机”,幼儿进入学习区前要将卡插进刷卡机内,能看见照片则表示可以进入,用于区分年龄段;刷卡机被插满则表示这个学习区的人数已经满了不能进入,达到了用于控制每个区的活动人数的目的。
互动学习区中,利用“刷卡”的方式既能控制每个学习区的活动人数,还可以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区分年龄段,推进幼儿的活动向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邀请函——促进幼儿间的交往与互动
我园大二班的“水果吧”是最吸引幼儿的地方。那里有好喝的水果饮料和大班幼儿们喜欢的飞行棋游戏,所以平时都是大班幼儿在里面玩。由于人数的限制,小班、中班的幼儿总是缩在一旁观望,没法参加。为了鼓励幼儿间的互动,我在每个班级里发了2张邀请函,持有邀请函的幼儿可以进入“水果吧”。这样每次活动中都可以看见“水果吧”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大班幼儿,而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水果吧”里冲饮料、看图书、玩飞行棋,小班的幼儿不再对大班的幼儿有畏惧感,大班的幼儿也渐渐学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幼儿。
邀请函呈现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它引导幼儿思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尝试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整合,并学习关注他人。
(三)密码锁——幼儿中断、预约活动提示
幼儿进行一项活动时,有时需要中途离开,比如上厕所、喝水等;或活动时间到了活动尚未完成,幼儿下次还要继续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进行一半的活动就可以用密码锁起来的方式,告知后来者“我会回来,请不要占我的位置”,保证自己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活动。例如,思豪在建筑工地中种树,种了一半他想上厕所,他就拿了纸板做成的密码锁放在工地里,放心地离开了。佳佳发现工地里有一个空位置,开心地走了过去,当她看见工地里的密码锁,便转身离开了。思豪回到工地,把密码锁收起来,接着种起树来……思豪在离开前用密码告诉別人:“我的工作还没完成”,后来者佳佳了解到了密码的意义,即使有游戏的愿望,也知道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学会等待。
密码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增强了幼儿群体交往的能力。
总之,互动学习区的空间资源、物质资源和幼儿群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空间资源,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幼儿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走进更广阔的群体中,接触更丰富的环境信息,去面临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面对幼儿园有限的空间资源,学习区中所需的大量物质材料以及流动、变化着的幼儿参与群体,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支持互动学习区活动,促进幼儿在开放、有序的学习区中实现有意义的、个性化的发展呢?为此,我初步探索了对互动学习区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个问题。
一、在全园环境中呈现开放、多功能性的空间
我园的空间环境不大,各班的活动室比较小而且规整,这样的空间缺少变化,不适宜布局。为了创设更理想的活动空间,我打破了班级界限,跨过道、跨楼面,在室内外都设置了学习区。
(一)努力营造全方位开放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以及可以利用的空间都设置了学习区,学习区始终呈现开放的状态,幼儿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学习区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具体的空间布局是:
(1)利用桌子、椅子、矮柜、玩具箱等的组合造型进行空间隔断,分隔区域。
(2)利用地面、墙面、天花板组成的三维立体空间进行立体活动,营造错落有致的场景。
(3)利用过道、活动室、操场、阳台等室內外空间,设置动静分隔的区域。
(二)满足幼儿需要,开发多功能性的空间
幼儿园的空间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使每个空间角落都成为幼儿的活动场地后,我就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使这些空间呈现出多功能性的特点。例如二楼圆形大阳台就很少有闲置的时候,早上是大三班做操的区域,一会儿是建筑工地的游戏场地,一会儿又安排了幼儿的体育活动,自由活动时间这里还是幼儿们结伴游戏的场地。此外,我还根据幼儿的需要而改变区域的大小、空间的走向:例如抽去一个柜子、移动一张桌子、增加一块垫子,利用小小的空间变化引发幼儿新的活动倾向、促进幼儿的群体交往。
二、在主题背景中呈现动态的、多层次的材料
(一)由不同班级开展的主题而汇集来的材料集中呈现,极易形成层次
(1)在互动学习区中投放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虽然是从各班主题中来的,但也考虑了年龄差异,关注到大、中、小班幼儿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要求的材料,将班级特色呈现在所有幼儿面前。
(2)分析、筛选出主题活动中富有价值的,以操作、探究、实验为主的材料投放于互动学习区中。鼓励其他班级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满足部分幼儿的探究欲望,也让本班幼儿学习如何交流和介绍经验,并在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中建构和提升经验。
(3)将主题活动中收集的资料或物品展示在互动学习区中。让幼儿在这个区域中互通信息,引发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使静态的材料呈动态性,提升材料资源。扩大学习区之间的交流 在互动学习区活动中,材料不是静止不动的。例如中一班“绘画区”中画的鱼,成为小一班学习区“印画”的模板;大二班学习区“制作灯笼、鞭炮”,大量的灯笼挂满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小二班“好吃的水果”学习区中制作水果的材料——报纸,单靠本班幼儿收集供不应求,全园幼儿发起收集旧报纸活动,解决了小二班的燃眉之急;大一班“有趣的树叶裙”,成为幼儿园舞蹈队的演出服装。
动态的材料不仅能促进幼儿在互动学习区中的群体交往,还能优化材料,体现材料利用的高效性,减轻教师在材料投放中的工作量。
三、在“规则引导”中促进幼儿的群体互动
刚开展互动学习区时,幼儿还不习惯这样的方式,许多幼儿还是停留在自己班级里,或者只在同年龄幼儿间互动,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带动幼儿开展有序、有意义的互动呢?我们利用“规则引导”促进幼儿的群体互动。
(一)刷卡——提示学习区人数和适用年龄段
由于是全园幼儿参与的活动,受空间、材料和游戏内容的因素影响,对每个学习区人数和适用年龄段的约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为每个幼儿制作了一张卡,卡上有幼儿姓名、照片、班级、号数等信息,不同的是大班幼儿的照片在卡的左上角,中班幼儿的照片在卡的右上角,小班幼儿的照片在卡中间。在每个学习区入口我要求幼儿都设置了“刷卡机”,幼儿进入学习区前要将卡插进刷卡机内,能看见照片则表示可以进入,用于区分年龄段;刷卡机被插满则表示这个学习区的人数已经满了不能进入,达到了用于控制每个区的活动人数的目的。
互动学习区中,利用“刷卡”的方式既能控制每个学习区的活动人数,还可以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区分年龄段,推进幼儿的活动向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邀请函——促进幼儿间的交往与互动
我园大二班的“水果吧”是最吸引幼儿的地方。那里有好喝的水果饮料和大班幼儿们喜欢的飞行棋游戏,所以平时都是大班幼儿在里面玩。由于人数的限制,小班、中班的幼儿总是缩在一旁观望,没法参加。为了鼓励幼儿间的互动,我在每个班级里发了2张邀请函,持有邀请函的幼儿可以进入“水果吧”。这样每次活动中都可以看见“水果吧”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大班幼儿,而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水果吧”里冲饮料、看图书、玩飞行棋,小班的幼儿不再对大班的幼儿有畏惧感,大班的幼儿也渐渐学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幼儿。
邀请函呈现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它引导幼儿思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尝试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整合,并学习关注他人。
(三)密码锁——幼儿中断、预约活动提示
幼儿进行一项活动时,有时需要中途离开,比如上厕所、喝水等;或活动时间到了活动尚未完成,幼儿下次还要继续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进行一半的活动就可以用密码锁起来的方式,告知后来者“我会回来,请不要占我的位置”,保证自己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活动。例如,思豪在建筑工地中种树,种了一半他想上厕所,他就拿了纸板做成的密码锁放在工地里,放心地离开了。佳佳发现工地里有一个空位置,开心地走了过去,当她看见工地里的密码锁,便转身离开了。思豪回到工地,把密码锁收起来,接着种起树来……思豪在离开前用密码告诉別人:“我的工作还没完成”,后来者佳佳了解到了密码的意义,即使有游戏的愿望,也知道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学会等待。
密码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增强了幼儿群体交往的能力。
总之,互动学习区的空间资源、物质资源和幼儿群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空间资源,扩大了幼儿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幼儿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走进更广阔的群体中,接触更丰富的环境信息,去面临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