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财经作家吴晓波以一篇《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引发社会热烈的讨论。
文中的主角,是辞职的《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秦朔的出走,不是被市场诱拐而放弃个人理想、抛弃守望者的职守,逻辑上恰恰逆向而行,他是由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指引,扔下高位厚薪,舍却大报总编光环,远离应酬迎送,重新披上理想主义的斗篷,去面对不确定的生活。他将马鞭指向更开阔的世界,力图重塑中国的商业伦理,为百花齐放的商业园圃浇灌价值与德性。
2015年10月16日,微信自媒体“秦朔朋友圈”上线,秦朔变身为一名忙碌的“基层媒体人”。他用这家小企业,为自己及一批有理想的年轻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供养,同时为寻求一个更好的商业社会而发声。他的严肃与严谨,在众声喧哗中独树一帜。
“采访驱动型的研究”和“研究驱动型的采访”相结合,是他的工作方式。一年多来,他走过欧洲5国,去过4次美利坚,多次前往非洲和中美洲,加上博览群书,对当代中国商业精神的系统性探索,已经心有蓝图。秦朔说,未來一两年,大多数时间将会闭关著述。
一年多一无余暇的生活,不曾消磨这个年将知天命的理想主义者的激情,近日再见,秦朔说,相比乍起之时,激情更有增色。
“知识分子应该与大国一起成长。”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增,秦朔意识到,对世界现代文明成果贡献不足,成为了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严重掣肘。内心的士大夫情结,提醒他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新的担当。
因为深刻感知了商业领域汹涌的“狼性文化”所滋生的伦理失序与责任亏欠,秦朔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系统性地研究和阐述中国的商业文明。
从离开《第一财经日报》到创办“秦朔朋友圈”,4个多月的间隙里,秦朔建立了未来研究与写作的基础架构。“大致上是包括商业文明的定义,商业文明的两重性,商业文明的四大支柱,实现商业文明的几个路径,还有商业文明和制度化环境,包括制度资本、社会文化资本或者叫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技术资本,以及这四个资本与外部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按照这一架构规划,他开始了有针对性的采访和研究。一年多来,他采访了一两百名企业家,其中数十名是领袖性的商业人物。“除了完成‘采访任务’,我跟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探讨过什么是好的商业,什么是商业的价值,什么是好的机遇,等等。通过交流,我又对自己的框架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正,把过去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丰富进去。”
现代资本主义发端于西欧,一年多来秦朔也频频前往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不过他的问题意识并不是“西天取经”式的,而是试图寻求西方思想资源与中国哲学、商业传统之间的融会之道。
“早年比较专心研究西方伦理、资本主义精神,包括作为其代表的富兰克林,以及整个体系的其他方面,寻找他们的伦理机制。好比西方近代以来的慈善文化、基金会历史,挣钱与花钱的关系思考,企业怎样成为社会进步的阶梯,诸如此类。不过我同时认为,中国传统资源也很重要,比如从孔孟的思想,后世发展论述的天道、人道、理性、良知,再到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中的张謇、吴作孚、范旭东,整一个伦理链条的流变和家国情怀的坚持。重铸商魂,必须重视这个脉络,而不能仅仅有西方的MBA、EMBA。甚至解放后的实业家的思想资源,也都该有所借鉴。”
有了骨架,下一步就是丰富它的血肉。
架构性的研究,是秦朔钟情的学者角色所赋予的职分,而作为媒体人的角色,则时刻提醒他“故事”的重要性。在一个偏好故事消费的时代,做一些有意义同时有传播力的案例分享,也是他未来计划的内容之一。“从全球视野出发,可以看到很多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模式,或者说样板。”
在德国,秦朔参观了一家制作泰迪熊玩具的企业,只做泰迪熊,但做到全球最好。
“厂里有个博物馆,我看价格都很贵,钥匙扣那么大的一个就要19.9欧元,但在旁边有一批就便宜得多,七折、六折、五折。后来我问为什么这边的就那么便宜,介绍的人叫我仔细看那些打折的泰迪熊的脸部,他说你发现没有,他们脸上的快乐明显要少一点。他们招设计师,不是你会设计就行,还要看你对动物有没有爱心,没有爱心的再有创意也不要;他们的产品是员工纯手工制作的,员工心情好不好,他们认为会体现在泰迪熊的表情上,所以他们对员工特别关怀。”
“说实话我真看不出这一堆熊就比较不快乐,但人家有这种信念和坚持,就形成了德国制造的优良血统。商道即人道,道不远人,是跟人关联在一起的,这本来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智慧,但今天我们要向人家好好借鉴。比如欧洲奢侈品,其实从材料来看并不真的那么值钱,但是你来做还就做不出人家那个调调,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人道’介入,正如项兵教授讲的,你习惯了‘做不披羊皮的狼’。”
在犹太商业文化中,人们讲究“和而不同”,秦朔认为,这也值得中国从大企业到个体户集体思考。
“你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别人都不会再开了,他们会在旁边开洗衣店、理发店、餐馆,最后形成一个和而不同的生态,大家都能分享繁荣红利。我们中国人呢,谁先开了一家赚钱的店,就会集体杀进去,马上打价格战,把大家一起搞死。”
西方资本主义当然有其不堪的历史,但就像一种进化,它在商业文明发展上也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进行成果积累。“通过参观研究,我形成了一个观点,商业文明其实就是通过商业的方式对人的价值、力量和权利的协同实现。”
秦朔在深圳采访了许多3C外设的小店,他发现了这些店主们的一个共同点—对乔布斯心存感激。“因为乔布斯把苹果做好了,它要充电,要外壳,还有各种各样的外设,他们就卖这些东西,利润非常高。为什么利润高?因为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用苹果的人,一个配件是20元、40元还是只要10元,他不太在意。和苹果相关的外设产品有多少?2000多种,简直无法想象。如果你能生产一个产品,把大家都连起来,跟着你受益,这也是商业文明的一部分。” 收集故事的时候,秦朔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个思想者。
秦朔所强调的商业文明,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资本,既包括刚性的制度法律环境,也包括软性的人文环境,如社会道德水准、人的观念现代化程度、对隐形价值的重视程度等。
而后者,恰恰是难中之难。学术界、舆论界对此探讨颇多,提出各种方案,但私底下人們往往寄托于时间,要“用一代人或者数代人”的跨度来完成自然改造。正如犹太政治理论家阿伦特所认为的,人本身的更新换代,会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希望。
如果把问题消极地扔给时间,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努力无足轻重了。而秦朔立足于现实的观察,提示自己也告诉人们,“未来未可乐观”。
“文明意义上的价值观进化,是非常非常慢的。新一代的创业者会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像前一代那样急功近利谋生存;受过国内外通识教育,本身也更加阳光。从这一点来说是一个进步。”秦朔说,“不过今天的新一代创业者更多是在风险资本驱动下、在技术中立原则下进行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90后创业者的失信行为。价值观并不是天然地会在代际之间升级的,有时候还可能会降级,就像我不认为今天的年轻企业家比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他们这一代在价值观上更有高度一样。”
“现在的年轻一代,因为去意识形态化、去中心化,被赋予了更多的个人自由,但人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显得非常漂浮。”
秦朔举出了新一代创业者中,处于“顶级企业家”行列的几个知名人士的例子。有人以“平台中立”的借口,“整天在平台上推送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使得谣言漫布;有人以“分享经济”为幌子,堂皇忽视跟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而且,大部分新一代创业者打着颠覆旗号,体现出明显的贬低传统产业的倾向。“这些其实都是有问题的,而且都是价值观的问题。”
秦朔的思维流动中,总是是非分明,而就算他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价值判断,他在神态和语气上却始终冷静如常,和风细雨。
这,正是时代需要秦朔的理由。
秦朔的出走,不是被市场诱拐而放弃个人理想、抛弃守望者的职守,逻辑上恰恰逆向而行,他是由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指引,将马鞭指向更开阔的世界,力图重塑中国的商业伦理,为百花齐放的商业园圃浇灌价值与德性。
文中的主角,是辞职的《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秦朔的出走,不是被市场诱拐而放弃个人理想、抛弃守望者的职守,逻辑上恰恰逆向而行,他是由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指引,扔下高位厚薪,舍却大报总编光环,远离应酬迎送,重新披上理想主义的斗篷,去面对不确定的生活。他将马鞭指向更开阔的世界,力图重塑中国的商业伦理,为百花齐放的商业园圃浇灌价值与德性。
2015年10月16日,微信自媒体“秦朔朋友圈”上线,秦朔变身为一名忙碌的“基层媒体人”。他用这家小企业,为自己及一批有理想的年轻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供养,同时为寻求一个更好的商业社会而发声。他的严肃与严谨,在众声喧哗中独树一帜。
“采访驱动型的研究”和“研究驱动型的采访”相结合,是他的工作方式。一年多来,他走过欧洲5国,去过4次美利坚,多次前往非洲和中美洲,加上博览群书,对当代中国商业精神的系统性探索,已经心有蓝图。秦朔说,未來一两年,大多数时间将会闭关著述。
一年多一无余暇的生活,不曾消磨这个年将知天命的理想主义者的激情,近日再见,秦朔说,相比乍起之时,激情更有增色。
规 划
“知识分子应该与大国一起成长。”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增,秦朔意识到,对世界现代文明成果贡献不足,成为了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严重掣肘。内心的士大夫情结,提醒他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新的担当。
因为深刻感知了商业领域汹涌的“狼性文化”所滋生的伦理失序与责任亏欠,秦朔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系统性地研究和阐述中国的商业文明。
从离开《第一财经日报》到创办“秦朔朋友圈”,4个多月的间隙里,秦朔建立了未来研究与写作的基础架构。“大致上是包括商业文明的定义,商业文明的两重性,商业文明的四大支柱,实现商业文明的几个路径,还有商业文明和制度化环境,包括制度资本、社会文化资本或者叫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技术资本,以及这四个资本与外部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按照这一架构规划,他开始了有针对性的采访和研究。一年多来,他采访了一两百名企业家,其中数十名是领袖性的商业人物。“除了完成‘采访任务’,我跟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探讨过什么是好的商业,什么是商业的价值,什么是好的机遇,等等。通过交流,我又对自己的框架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正,把过去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丰富进去。”
现代资本主义发端于西欧,一年多来秦朔也频频前往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不过他的问题意识并不是“西天取经”式的,而是试图寻求西方思想资源与中国哲学、商业传统之间的融会之道。
“早年比较专心研究西方伦理、资本主义精神,包括作为其代表的富兰克林,以及整个体系的其他方面,寻找他们的伦理机制。好比西方近代以来的慈善文化、基金会历史,挣钱与花钱的关系思考,企业怎样成为社会进步的阶梯,诸如此类。不过我同时认为,中国传统资源也很重要,比如从孔孟的思想,后世发展论述的天道、人道、理性、良知,再到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中的张謇、吴作孚、范旭东,整一个伦理链条的流变和家国情怀的坚持。重铸商魂,必须重视这个脉络,而不能仅仅有西方的MBA、EMBA。甚至解放后的实业家的思想资源,也都该有所借鉴。”
有了骨架,下一步就是丰富它的血肉。
故 事
架构性的研究,是秦朔钟情的学者角色所赋予的职分,而作为媒体人的角色,则时刻提醒他“故事”的重要性。在一个偏好故事消费的时代,做一些有意义同时有传播力的案例分享,也是他未来计划的内容之一。“从全球视野出发,可以看到很多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模式,或者说样板。”
在德国,秦朔参观了一家制作泰迪熊玩具的企业,只做泰迪熊,但做到全球最好。
“厂里有个博物馆,我看价格都很贵,钥匙扣那么大的一个就要19.9欧元,但在旁边有一批就便宜得多,七折、六折、五折。后来我问为什么这边的就那么便宜,介绍的人叫我仔细看那些打折的泰迪熊的脸部,他说你发现没有,他们脸上的快乐明显要少一点。他们招设计师,不是你会设计就行,还要看你对动物有没有爱心,没有爱心的再有创意也不要;他们的产品是员工纯手工制作的,员工心情好不好,他们认为会体现在泰迪熊的表情上,所以他们对员工特别关怀。”
“说实话我真看不出这一堆熊就比较不快乐,但人家有这种信念和坚持,就形成了德国制造的优良血统。商道即人道,道不远人,是跟人关联在一起的,这本来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智慧,但今天我们要向人家好好借鉴。比如欧洲奢侈品,其实从材料来看并不真的那么值钱,但是你来做还就做不出人家那个调调,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人道’介入,正如项兵教授讲的,你习惯了‘做不披羊皮的狼’。”
在犹太商业文化中,人们讲究“和而不同”,秦朔认为,这也值得中国从大企业到个体户集体思考。
“你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别人都不会再开了,他们会在旁边开洗衣店、理发店、餐馆,最后形成一个和而不同的生态,大家都能分享繁荣红利。我们中国人呢,谁先开了一家赚钱的店,就会集体杀进去,马上打价格战,把大家一起搞死。”
西方资本主义当然有其不堪的历史,但就像一种进化,它在商业文明发展上也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进行成果积累。“通过参观研究,我形成了一个观点,商业文明其实就是通过商业的方式对人的价值、力量和权利的协同实现。”
秦朔在深圳采访了许多3C外设的小店,他发现了这些店主们的一个共同点—对乔布斯心存感激。“因为乔布斯把苹果做好了,它要充电,要外壳,还有各种各样的外设,他们就卖这些东西,利润非常高。为什么利润高?因为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用苹果的人,一个配件是20元、40元还是只要10元,他不太在意。和苹果相关的外设产品有多少?2000多种,简直无法想象。如果你能生产一个产品,把大家都连起来,跟着你受益,这也是商业文明的一部分。” 收集故事的时候,秦朔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个思想者。
升 级
秦朔所强调的商业文明,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资本,既包括刚性的制度法律环境,也包括软性的人文环境,如社会道德水准、人的观念现代化程度、对隐形价值的重视程度等。
而后者,恰恰是难中之难。学术界、舆论界对此探讨颇多,提出各种方案,但私底下人們往往寄托于时间,要“用一代人或者数代人”的跨度来完成自然改造。正如犹太政治理论家阿伦特所认为的,人本身的更新换代,会给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希望。
如果把问题消极地扔给时间,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努力无足轻重了。而秦朔立足于现实的观察,提示自己也告诉人们,“未来未可乐观”。
“文明意义上的价值观进化,是非常非常慢的。新一代的创业者会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像前一代那样急功近利谋生存;受过国内外通识教育,本身也更加阳光。从这一点来说是一个进步。”秦朔说,“不过今天的新一代创业者更多是在风险资本驱动下、在技术中立原则下进行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90后创业者的失信行为。价值观并不是天然地会在代际之间升级的,有时候还可能会降级,就像我不认为今天的年轻企业家比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他们这一代在价值观上更有高度一样。”
“现在的年轻一代,因为去意识形态化、去中心化,被赋予了更多的个人自由,但人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显得非常漂浮。”
秦朔举出了新一代创业者中,处于“顶级企业家”行列的几个知名人士的例子。有人以“平台中立”的借口,“整天在平台上推送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使得谣言漫布;有人以“分享经济”为幌子,堂皇忽视跟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而且,大部分新一代创业者打着颠覆旗号,体现出明显的贬低传统产业的倾向。“这些其实都是有问题的,而且都是价值观的问题。”
秦朔的思维流动中,总是是非分明,而就算他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价值判断,他在神态和语气上却始终冷静如常,和风细雨。
这,正是时代需要秦朔的理由。
颁奖词
秦朔的出走,不是被市场诱拐而放弃个人理想、抛弃守望者的职守,逻辑上恰恰逆向而行,他是由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指引,将马鞭指向更开阔的世界,力图重塑中国的商业伦理,为百花齐放的商业园圃浇灌价值与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