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勰《史传》中小说理论因子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几乎涉及了当时所有的文体,却没有对小说进行论述。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未出现明确的小说观念,而作为志人志怪小说大发展时期,从《文心雕龙》中可以窥见小说理论因子,现主要分析《文心雕龙·史传》中的小说理论因子。
  关键词:《史传》;小说;小说理论因子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巨著,它体大思精,从《明诗》到《书记》,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文体,但其没有论述小说。对此有学者进行推测,“一是‘刘勰的文学观相对保守,因而认为不值得列入文体论之中加以描述讨论’小说;二是在当时‘小说并不是一种文体,因而无法将其当作文体来描述’。”[1]虽然《文心雕龙》中没有明确提出小说理论,但是其潜在的小说观念,已有学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从《诸子》、《谐隐》和《变骚》中挖掘与小说相关的观念。
  而《史传》的小说理论因子并没有受到学者的注意。《史传》是刘勰论述“史传”这种特殊文体的专篇。虽然在《史传》中,刘勰论述的是史书,但是《史传》自身谈论的对象,与中国古代小说密切相关,而在《史传》中,刘勰也涉及到了古代小说的核心理论“真实”与“虚构”的问题。
  一、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始终与史传文学保持着密切关联,历史深深影响了古代小说艺术发展走向,史学观念也强烈影响对小说的认识。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小说加以论述: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2]
  班固在此指出小说的来源是“出于稗官”,并肯定了小说的作用:“亦刍荛狂夫之议”,是史的补充。班固对“史”与 “小说”的看法对后世影响颇深。在小说观念之初,小说的功能是“补史之不足” 史学的“真实”原则也是小说的创作原则。
  《搜神记》多记录神怪灵异之事,但干宝在《序言》中一再声明他的创作或考先籍,或遗轶, 皆属“ 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也就是说均为实录。南朝梁代萧绮在整理《拾遗记》时,也强调小说实录的观点,强调要“ 删其繁紊,纪其实美,搜刊幽秘,裙采残落”,要“ 考验真怪,则叶附图籍” (《拾遗记序》),哪柏所载灵怪,只要确实可稽,也须属真。刘知几在论述与小说的关系时,也认为小说具有实录的特点。
  小说在创作上与史传文学密不可分。史传文学作为叙事性文学,它的结构、情节、叙事方式都影响了小说的创作。尤其是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更是在小说中得以发挥。作为小说这种文体独立成熟的标志:唐传奇,多以人物为中心,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故事,如《刘毅传》、《霍小玉传》、《谢小娥传》,跟史籍中的人物传记写作笔法相似。就连清代的文言小说集大成者《聊斋志异》里记录的花鬼狐神,也以人物传记的结构行文。在《聊斋自志》中,蒲松龄明确强调《聊斋志异》如同《史记》一样是一部抒发“孤愤”之书。
  在写作题材上,史书更是给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有很多小说就是根据历史题材加工改编而来。鲁迅先生说:“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等长篇的叙述,皆本于讲史’。其中讲史之影响更大,并且从明清到现在,《二十四史》都演完了。”[3]发展到明清之际的历史演义小说更是直接从历史题材中敷衍而来。
  总之,我国古代小说与史传文学息息相关。
  二、《史传》篇中的小说理论因子
  现在定义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而在中国古代,对于小说的定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小说的观念也是在不断的深化发展之中。由最初的无小说观念到其萌芽、发展、成熟是一个伴随着小说这种体裁不断成熟发展的长期的过程。先秦两汉时期,“小说”观念是潜在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觉觉醒时期,随着小说的觉醒,小说观念也开始明晰。
  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涉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4]在这里,胡应麟指出了唐传奇成为小说成熟的标志的重要因素是“自觉虚构”,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志人志怪小说也荒诞不羁,但当时的人们还是以史家的“实录”作为写作原则,认为自己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如干宝在《搜神记序》中一再强调自己所写的都是真实的事实,所以并不能认为小说是独立的文体,它还是补史之不足的小言小话。
  “虚构”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当小说家开始有意虚构小说的时候,小说就真正诞生了。而对小说虚构有影响的是被公认为具有丰富想象的古代神话传说,其实在史传文学中也存在着“虚构”的因子。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写到:
  若夫追述远代,代远多伪。公羊高云,“传闻异辞”,况称录远详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伪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衰微辞,而世情厉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埋,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5]
  在这一段话中,刘勰叙述了写史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困难,一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很难了解事实的全貌而“代远多伪”;二是由于现实中的世俗原因,由于世情厉害而“时同多诡”。所以在史书记载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与原事实不相符合。
  更为重要的是,刘勰在这里指出了当时一种社会现象“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当时读史的普通读者都“爱奇”,相对于讲究“实录”的严肃史书,大家会不会更喜欢作为“传闻”的小说、小语呢?也正是为了迎合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传闻而欲伪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而在这样写史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作家的想象,对史书进行了虚构。只是这样一种想象和虚构是作为写史来说,不被认可的。
  史书与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史书是讲实录讲真实,而小说讲虚构。当小说不在作为补史之不足,小说家开始虚构故事,或者因为“俗皆爱奇”,或者因为娱消遣,或者因为抒发孤愤的时候,小说才成为独立的体裁。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把“真”与“伪”的对立,看成是“史传”与“传闻小说”的对立。
  刘勰的这一段论述,似乎隐约间透露出史传与小说的分流,有了小说与史传的朦胧的区分。虽然刘勰因为某种原因,在《文心雕龙》中没有明确的涉及对小说的理解,可是学者从其相关篇章如《谐隐》、《诸子》、《辩骚》中窥见一些小说因素,对于后世的小说理论有所影响。
  在《史传》篇的这段话中,虽然刘勰论述的史传,可是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志怪小说的出现发展提供了一个证据,就是“俗皆爱奇”的心理。“虚构”在文学作品中一直存在,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虚构”融入到叙事文学之中而出现小说这一独立的文体。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而把“虚构”作为自己的创作手法。
  总之,《史传》中的这一段话,已经涉及到了后世重要的小说观念“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三、结语
  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传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虽没有明确的小说理论,可在《史传》篇中涉及到了后世重要的小说理论“真实”与“虚构”的问题。在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大发展的时期,刘勰即使有意或无意的回避小说,但是我们能够从《文心雕龙》中找到一些与小说理论相关的因素。这些小说理论因子也是后世小说观念觉醒、发展、成熟的前期积淀。
  参考文献:
  [1]董定一《小论<文心雕龙>中的刘勰小说观》,《安徽文学》,2008年第8期。
  [2]班固《汉书·三十卷》,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745页。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出版社,1941年,第289页。
  [4]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7页。
  [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3年9月,第151页。
其他文献
我在川上细听风中的鸣啼,似是某种轻柔的吟诵,又像是穿越千年而来的一声长叹,捉不住地流淌着,淌过大宋之世,在悄然无声处回旋起万点涟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曾是何等英雄气概,也曾料想自己也能在滚滚东流不复回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下绚丽的一笔,“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振臂一呼后,全城黎民百姓的纷纷响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是他眼中的多娇江山,那是他眉间一抹惊艳世俗的不
期刊
“人的本质”的问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离开了“人的本质”问题,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摘 要:阎连科的《丁庄梦》是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小说。加缪的《鼠疫》讲述奥兰城突发鼠疫后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二者共同体现了作家对人性的反思,但写作手法上仍有不同。  关键词:加缪;《鼠疫》;阎连科;《丁庄梦》  灾难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免的,疾病是其中之一。  阎连科的《丁庄梦》讲述的是一个河南艾滋病村的故事。这部作品以中原地区曾经发生的艾滋病蔓延为背景,着力描
摘要: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表现在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满足人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必须走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的道路。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此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关键词:邓小平;全面发展;人的解放  一、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
题目(2011年四川雅安)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探究一: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Subject (Ya’an,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终于一改教师满堂灌的单向教学弊端,取而代之的是课堂互动交流蔚然成风,师生教学合作渐成大局,各种课本剧演出、小组交流讨论纷纷登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但是热闹的背后,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知识掌握不到位,学习技能不过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片面的尴尬现象。浮华背后反映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教与学貌合神离,课堂效率不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
情感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理智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题记  生活没有情感,那世界便成了沙漠。  人的感情凋零,便荒芜了整个人生。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因为离开情感,自然没有神奇,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  美好的感情,给生命带来光彩,使得生命更加生动。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有关它的组成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 Water is one of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NA)配置过程中的差错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静脉全营养混合液配置差错,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照组新生儿静脉全营养混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