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春风皆过客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icious_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有长城的地方,一定闪烁着历史的星火。
  明嘉靖十八年至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39年—公元1550年),大同府北边的群山间,数以万计的兵士和劳工,忙碌地修筑着一项浩大的军事工程。人流一拨一拨地在山间往返,劳作的号子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夯土声由细微而宏大、由宏大而细微,宛如开战前擂响的阵阵战鼓,而那一副副袒露着的黝黑的脊梁,正合力将松散的黄土夯筑成一座座结实的墩台,再彼此相连。至此,原本平缓光秃的山脊上,站立起了一道伟岸的身影——长城。
  炽烈而刺目的阳光,照射着兵士和劳工们的脊梁,汗水顺着脊背流下,“哼唷”声此起彼伏。这些终年在山脚下忙碌的身躯,征服着眼前高耸的群山和脚下茫茫的大地。对他们而言,苦难无边,工事漫漫无期,这或许将是搭上性命的工程。劳作间隙,有人会讲一段诞生于这片土地上的传说,引發大家悠长的遐想;有人会扯着嗓子唱一段家乡的民歌,思乡情在山间回荡;还有的人,或许什么也不说,就那么默默地听着传说、听着民歌,想念身在异乡的妻儿,泪,从晒黑的脸膛上无声滑落。
  循着歌声飘向的地方远望,黄土的墙体和墩台连接成一条蜿蜒的“巨龙”,随山势一路奔腾至远方。风吹来,天地间涌动着一股浩气,茫茫群山间,似乎鼓角相闻。可是,这浩大的军事工程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对整个大明帝国来说,修筑长城既是为了护佑和平,也是为了迎接战争,因为北疆的边防线上,时常会燃起战争的烽烟,那么,长城的修筑,就是经年累月的工程了,忙碌而艰辛的劳工和兵士,也许永远不会知道长城何时能修完。
  五百年后,我们来到大同北部的堡子湾。当长城出现在眼眸里的那一刻,人们都由狂喜变得静默,感觉山间似乎有一股浩气在缭绕、在游走。伫立在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广袤旷野,面对长城,不必去想那些让人费解的历史,单眼前这项工程本身的浩大,就足以令人惊叹了。
  春风从山间吹来,历史早已归于平静,而曾经历史的样貌大抵也都无法寻找了。我努力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想听听当年修筑长城的那些血肉之躯们的诉说,还有他们扯着嗓子唱的那一曲曲或凄婉或雄壮的歌谣,然而没有了,永远也不会再听到,只有风从山的那头掠过,又呼啸着吹向远方。
  不过我想,和长城相对,就是和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相对;和长城相对,也是和我们渐渐远去的故土之情相对,而且,真正的历史,永远都无法归于平静。
  二
  长城,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最值得称颂的奇迹,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面对长城,都会生发出内心最火热的情感,因为它曾攸关着历史上那些王朝能否走向安定与繁荣,更象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性格和精神。
  作家张炜在他的长篇小说《古船》里开篇写道,“我们的土地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城墙,它们差不多和我们的历史一样古老。高筑墙,广积粮,被认为是上上之策,于是在黝黑的泥土上,在贫瘠的山岭上,就有了那么多崇高连绵的东西。”无数次走近长城,我都会想起这段话,内心随之涌动着一份无以言说的震撼,甚至怀疑这浩大的工程非人力所能完成!然而,眼前匍匐在山间的黄土“巨龙”,确为我们的先民用双手所筑,曾是守护家国的屏障。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以汉民族正统思想为基础,确立了构筑家国一体的战略防御体系,沿着北部防线设立了九大军事重镇,将他26个儿子中的9个,先后分封,以“九大攘夷塞王”之名,戍守边关,史称“九边重镇”。九边由东向西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位藩王所在之地,皆是长城蜿蜒、雄关漫道。明朝中叶之后,为了加强都城防务,朝廷又增设了昌平和真保二镇,与之前的“九边重镇”统称“九边十一镇”,可想大明王朝家国永固的宏大方略。
  明朝将长城称为“边墙”。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长度约为8851.8千米。在帝国统治者的眼中,长城攸关着王朝的兴衰,是守护家国安宁最重要的军事屏障。曾几何时,那一座座由血肉之躯筑起的酷似艺术品的墩台上,狼烟四起、鼓声震天。几百年后,历史已然模糊,而长城却是真实的存在。
  明朝后期,朝政日趋混乱和黑暗,边务也渐渐松弛,战略上早已由进攻变成退守,长城是明王朝统治极度收缩的象征——长城并不能避免战争的爆发,也无法护佑一个王朝国祚永存。到了崇祯年间,明王朝持续走着下坡路,为筹各类军饷,肆意向百姓摊派,导致虐政不断,愈来愈显现出覆灭的征兆。当辽东的“关宁锦”防线被清军铁骑突破后,对整个大明帝国来说,耗费无数人力和财力修筑的坚固长城,便徒有其表了。飞扬的黄土尘里,回响着胜利者的得意,也留下了战败者的反思。
  三
  来堡子湾时,正是早春。
  大地还没有解冻,寒冷依然唱着塞北气候的主角儿,但一望无际的蓝天下,已隐隐看得见春天的气象了。当早来的春风将春天的讯息提前送达,曾经被无数边关将士踩踏过的黄土地,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迎接春天的到来。
  一声鞭响,打破了旷野的寂静。一群山羊从黄土墩台下漫过,荡起阵阵尘土,接着,是一个老汉,抄着手,举着鞭,瞭见我们的一刹,用手在额前遮个阳棚,觉着有些稀罕。老汉慢慢朝我们走来,友善地微笑着,嗫嚅的双唇,饱含着这片土地千百年来从未更改过的质朴,尽管我们并不相识。
  我想与这个放羊的老汉搭讪,因为他布满皱纹的脸,便是一部沧桑的史书,而他肚子里的故事一定很多很多。不过我想,和质朴的放羊老汉聊五百年前的大明历史,倒不如和他拉呱拉呱去年庄稼的收成和今春的打算。再细微的历史也有宏大的因子,而岁月是人的一日三餐,普通人终究和历史离得太远,尽管老汉就生活在长城脚下,但还是觉得历史之于他显得遥远。
  羊群撒着欢儿在山坡上跑,荡起的黄尘为烽火台罩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也将丝丝缕缕的春风搅得有些凌乱。然而,只要老汉的鞭儿一响,羊儿们便很听话地聚拢到一起,像是从天空落下一团硕大的白云;再一声鞭响,羊儿们便向老汉这边跑来,大地随之一阵躁动,但烽火台下却归于平静了。
  原本寂静的村庄,回荡着放羊老汉甩起的声声鞭响,循着鞭响望去,老乡家的窗花明艳绚丽,整个村庄因之而涌动着春天的活力。炊烟像五百年前一样缓缓升起,我不知人家灶上做的是莜面、黄糕,还是热乎乎的面条,但想必放羊老汉迈进家门时,炕桌上便飘过饭菜的香气了吧,盘腿而坐,抿上一口酒,一声细微的吧咂,人生的知足和逍遥,想必都在那里头了。
  和这放羊老汉一样,在堡子湾,随便遇见一个人,坐下来,一支烟、一杯酒,便能给你讲出许多故事——透着酒的醇厚,带着历史的锋芒。村里人不懂什么叫“历史”,他们只知道,那些往事一辈一辈传下来,都是这么说的,说得人热泪盈眶,也让人无端生起乡愁。酒罢,憨实的身影从长城下走过,脚步轻慢,但影子拉得很长,一步一步踏着时光的声响,恍惚间,竟看不出他们与长城哪个年轻、哪个迟暮?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这是谁的诗句?或者,是谁在人生的长旅中发出的慨叹?我与堡子湾的土长城相对,耳畔有呼呼的长风流过,忽然觉得,所有人皆是过客,连春风也不例外,只有长城不会走远,沉默却坚固地与黄土地同在,依旧默默塑造着我们这个民族和黄土一样的品格:一千年如此,两千年不变……
其他文献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区政治部敌工科长,20岁的曾雍雅,被党组织派到山西省广灵县担任广灵的首任县委书记。(从1937年到1944年,先后两次任广灵县委书记),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曾雍雅发展党组织,建立区、村政权,发展地方武装,在广灵燃起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有力地抗击着日寇的侵略行径。为广灵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智勇双
期刊
女人占人类的一半,传奇而有故事的女人不稀罕,最后站在金字塔顶,叱咤風云的政治女人凤毛麟角。  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女人,是堂而皇之上位的山西籍文水女人武曌,她是体面的则天女皇。此外还有几个站在皇帝身后,一段时期实际垂帘执政的皇帝的老婆。声名显赫的包括汉代的吕后,大清朝晚期的慈禧太后等。  世界各国史上,也出现了若干搅动政治风云的女人。印象深的有大不列颠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让英国走到世界前台的神话般的
期刊
侯文宜,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与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作协评论委员会委员,山西知名批评家。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美学研究、文学批评。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文学批评》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评论近百万字,出版有专著《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中国文气论批评美学》《文学双桅船:理论与批评》,合著《20世纪山西文学史》《山西文坛风景线》等。曾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赵树
期刊
中午偶然发现路边的鸢尾开了,几天不见,它们竞相怒放。  五月,柳眉舒了,柳絮飘飞,风在冷暖不定的天空中忽而西,忽而东,率性不定。三四月的争奇斗艳,桃李芳菲的缤纷己归于暂时宁静。春天似乎已醒悟到绚烂之极是一种奢侈,它开始把节奏放舒缓。杏子,桃子,毛茸茸的小果一串串缀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枝头。  有些花,矜持着,不去争艳,不悦人耳目,放低了身子,在一场风一场雨之后,在你不经意伫足的刹那,你惊羡它的美丽
期刊
“摄影必学的构图用光技巧” “摄影小白如何速成大师” “学摄影必学的黄金法则”……大多数摄影者都看过类似的文章。  所谓的摄影法则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摄影者的认知和拍摄,一方面给了摄影小白一些摄影知识上的积累,另一方面也使得“模式化”的照片屡见不鲜:一些过度痴迷于设备、执着于法则的“技术流”,用昂贵的摄影设备复刻出千篇一律的图片。  太过重视零散的摄影法则导致了摄影作品同质化。数码设备大众化赋予了更多
期刊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母爱就延伸到哪里,它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天下所有母亲对子女的爱都一样,贾玲有她的“李焕英”,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李焕英”。  记忆是个秘密容器,里面有我永久珍藏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美丽的,她有高挑的身材、姣好的面容、明亮的双眸,美丽中尽显优雅;母亲是和善的,和她交往过的人都知她的善良与随和,温和中透着果断;母亲也是慈爱的,似乎从未发过火,从没对子女严苛过
期刊
一大早天就阴了,黑沉沉的像是锅底一般。接着就是一场风搅雪,呼呼啦啦,那劲头有点势不可挡。可吃过早饭,风搅雪突然就停下了脚步,天空晴朗起来。直如西游里形容妖怪之行走一般,来无影而去无踪。  老家人把这种气象称之为三花脸。所谓的三花脸,不是讲没洗脸,而是说脸色变化无常,想笑就笑想恼就恼。文化人形容三花脸,说翻脸比翻书来的快,村庄里的人说三花脸翻脸就像是脱裤子。怎么把翻脸之快比作脱裤子?可能与当年的大裆
期刊
三晋大地上有许多名宅大院,比如著名的乔家、王家大院等,名震华夏,享誉海内外。还有一处大宅院,融合了南、北方建筑风格,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大院之一,它就是吕家大院。  前些天,我慕名观览了吕家大院。  有凤曾落美名扬  出大同城,沿着御河东路往南走约20公里,向东转约走一公里,也就到了吕家大院的所在村——落阵营。村庄的名称因传说而得:上古时曾有一只凤凰飞临此地,在此停歇一阵儿
期刊
中国的瓦当存世量甚夥,其中燕瓦、齐瓦、秦瓦,皆名闻宇内。而北魏平城瓦当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便少有了解了。  北魏平城瓦当多出于大同市北魏宫城遗址(今大同市操场城)、城东南北魏明堂遗址、城东北方山永固陵遗址、城西云冈石窟遗址,还有城周边北魏行宫和寺院遗址。当文书体以隶书为主,或参楷意,少有篆书。当面亦多以井字分九格,中置大钮,其余空白处均以小乳钉补之。纵观其字迹和空间布白较之汉瓦更加简约朴率,更加空
期刊
你从南湖走来  一路栉风沐雨  一路筚路蓝缕  红船留下了你的誓言  南昌起义留下你的枪声  土地革命有你的胸襟  长征路上有你的神勇  革命圣地有你的佳话  抗日战争有你的坚守与信念  解放全中国有你的气量与自信  你一路与革命相随  一路为了人民翻身做主  你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发展壮大  “一五”计划有你的高瞻远瞩  “十四五”规划有你的巨幅蓝图  解放汽车因你而常变常新  长江大桥因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