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画演绎自然界神秘力量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电视栏目《绿色空间》是一档以环境为话题的节目,其中“导航生命”这期节目带领观众去领略一个好似由一种神秘力量所控制的未知的神秘世界。电视节目层层设置悬念,情节叙事起伏跌宕,环环相扣,引入入胜;节目采用多景别、多角度拍摄,影像呈现多姿多彩,激荡人心;本期《绿色空间》音乐音效表达张弛有度,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节奏感与体验感。
  [关键词]电视栏目;《绿色空间》;视听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36-02
  《绿色空间》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于2005年12月创办的唯一一档以环境为话题的节目,节目试图通过历史与现实中的话题,借鉴国内外自然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筛选典型案例来警示广大观众。这档节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醒人类要自觉尊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在自然界的生物链中,努力让自己与自然更好地相处。
  人是地球的主宰,是高等生物,是自然界的骄子,可就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中,一些动物所拥有的神秘力量却令人为之叹服,也让人苦苦探索了千百年不得其解,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呢?电视栏目《绿色空间》之“导航生命”要带我们去领略的,是一个好似由一种神秘力量所控制的未知的神秘世界。
  一、悬念设置起伏跌宕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电视栏目《绿色空间》,具有相当准确且到位的栏目定位—关注生灵,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创造和谐。人类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中,一直是领先于其它的生命体,并最早认识了自然,开发和使用了自然资源。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还发现了人与其它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在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中需要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里,“人为”去灭绝一种生命、破坏生物链中的某种动植物后,人类终将遭遇来自自然的无情报复。因此,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生态是《绿色空间》栏目首选诉求目标,也是《绿色空间》栏目一直遵循的创作理念。
  具体到每一期节目的创作中,编导们又把这样的栏目定位和创作理念落实到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个案考察和鲜活生动的故事讲述之中。《绿色空间》“导航生命”这期节目,其叙事手法高超,故事讲述生动,把科普电视节目的科学性、大众电视节目的普及性,以及电视节目要面向观众必须追求的可视性很好地融为一体。节目层层设置悬念,情节叙事--起伏跌宕,环环相扣,引入入胜。
  节目在一开始,主持人白桦便向我们精彩地讲述着候鸟们几千年来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之旅,然后主持人话锋一转,给观众留下一个疑问,候鸟们是如何准确无误地辨别方向的?成年鸟并未给雏鸟教过什么,为何刚出生的幼鸟就能自行迁徙?正当观众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思考之际,小海龟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上,主持人说,不仅鸟类如此,海洋生物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一连串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领观众开始步入探索生命的旅程。
  一只只小海龟争先恐后地朝着大海爬去,最终徜徉在大海的怀抱中。为何小海龟能辨别出海的方向?电视节目的解说并没有紧接着就给出答案,而是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这时一只只小海龟游向远方,节目解说再次抛出疑问,小海龟为何能在30年后回到自己出生时的沙滩上产卵?一系列问题激发着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进一步观看的欲望。这时,节目解说适时揭开了谜底,因为小海龟头部天生有一种磁性物质,这磁性物质似的海洋就像地球的经纬网一样,能让小海龟对其中任何一点判断无误。观众这才恍然大晤。
  一个特写的螺旋形物体边转动边哗哗作响,令观众心生疑惑,这是什么东西?紧接着电视画面切入—个拉镜头,由局部细节慢慢拓展到整体环境,观众疑惑逐渐消失,原来是一条蛇,蛇的尾巴在哗哗作响。这时观众又犯嘀咕了,这条蛇正在做着什么?电视节目的解说不失时机地告诉观众,蛇的尾巴通过转动能够产生并储存静电,蛇体内为何能存储静电呢?又设下另—个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
  一名自行车运动员骑车摔倒在蛇身边,当另一个人拉起自行车运动员时,只见两人的手间一道紫光,随着一丝响声消失殆尽,解说员的声音响起,人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身上的静电就消失了。蛇是绝缘体,而且蛇的皮肤干燥,所以蛇的体内能够存储静电。节目通过对比解开了之前留在观众心中的悬念。这时,电视画面上一条蛇顺着空气中的电离子快速移动着,蛇发现了什么?观众神情紧张地看着电视节目,蛇突然向一只老鼠扑了过去,画面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影像呈现多姿多彩
  电视栏目《绿色空间》更有其在节目编导和制作中所奉行的栏目宗旨:“探寻大自然的环境,你总会有新奇的经历。在和谐生态空间中,你总能相遇难忘的瞬间。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你得到的是心灵的震撼。”—个关注环境的栏目,一档尊重自然的节目,让观众足不出户,轻松感悟这个世界每天都有的千变万化,畅快进入身在家中的自然生态环保之旅。
  《绿色空间》栏目在关注生灵、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的栏目定位引导下,用敏锐的眼光捕捉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清醒的头脑去判断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相关的事件。电视栏目以一种发掘事实真相、讲述精彩故事的呈现方式,编导、创作、摄制每一期节目。在表现自然界的美好画面的同时,也展示本不该出现的地球创伤的景象。《绿色空间》栏目以画面叙述为主的表述方法,在叩寻自然奥秘、捍卫地球家园的媒介内容传送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本期《绿色空间》之“导航生命”采用多景别、多角度拍摄,影像呈现多姿多彩,激荡人心。节目先是从一只候鸟的角度进行拍摄,镜头移动迅速,表现出候鸟的飞行速度。然后镜头一转,对一群候鸟进行仰拍,蔚蓝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们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接着镜头再次变换,俯拍浩瀚的大海,仰俯之间,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鸟儿们同呼吸、共命运,切身体会到候鸟迁徙旅途的美丽与千万里征程的艰辛。转瞬之间,电视镜头又带领我们潜入了海底,让我们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迁徙候鸟到海洋生物,从辽阔天空到浩瀚大海,从细微特写到全景远景,电视节目音画融合,结构安排合理巧妙,给观众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在讲到蛇时,对蛇制造静电的尾巴和感受电离子的头部进行特写,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生物体的奇妙。在说到火蚁因对电的特殊感应而接近有电物体时,特写了火蚁在人类使用的电器上所进行的大肆破坏,然后一个拉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覆盖了人类家园的火蚁,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在表现动物对地震的灵敏感知时,镜头特写了各种动物感知地震的部位,蜘蛛的腿、大象的脚、蚂蚁的触角等,而人类对地震不能产生任何预知,令观众无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潮汐变化时间对特定地域的生物都会产生影响,涨潮时扇贝会格外兴奋,游来游去,节目用跟镜头对一只兴奋的扇贝进行特写,然后镜头突然转到海边,大海退潮了,电视镜头再次回到那只扇贝,扇贝突然安静得不动了。动静变化之间,令观众l京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三、声音表达张弛有度
  电视栏目《绿色空间》让主持人在节目前后做引导和主题提炼的基础上,适当地考虑了在演播室让主持人对节目中出现的自然界的事件精彩点做出恰当剖析,起到穿针引线和突出强化的作用。但是,栏目又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节目模式,在播出的诸多期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节目样式和节目形态。这一点体现在节目声音元素的调用与表达上更为充分。
  本期《绿色空间》之“导航生命”的音乐音效表达张弛有度,观众在观看时会有强烈的现场感、节奏感、体验感。节目开始时配合画面以一声声鸟叫,高亢振奋,让观众感受到生物的顽强拼搏。在说到生物的生死存亡与潮汐的关系时,汹涌澎湃的浪潮声,拍击海岸的浪花声,给观众一种宁静空灵的感觉,此时有声似无声,产生了强烈的立体声效果和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在谈及古代人民想探索自然界奥秘而造出的巨石阵时,配乐神秘紧张。画面由黑暗变明亮时,配乐也由低沉变得欢快。在特写一只欢快的扇贝时,音乐也清丽欢快,扇贝似乎在随着音乐起舞,观众也似乎感觉到扇贝内心的喜悦。拍到地震中四散奔逃的动物时,音效也极具震撼力,渲染着紧张混乱的场面,激荡人心,令观众深度体验了地震强烈的破坏力和动物面对危险时的慌张心理,绷紧了观众神经。在紧张的音乐和混乱的场面中,画面戛然而止,定格在一只落荒而逃的老虎身上,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还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电视栏目《绿色空间》依据中央的环境保护决策,并在中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出现逆转的背景之下,努力将现实中的真实环境状况,包括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美与丑,经验与教训,及时准确传递给观众,实现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的环境价值观,即保护地球资源,善待自然界的所有生命,维系人类社会的健康延续。本期《绿色空间》之“导航生命”带我们探索了许多生命的奥秘,让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时,也产生了太多的感悟与思考,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动物,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等着人类去探索,精彩纷呈的《绿色空间》在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视听享受和生命领悟。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也是—个生命体。当它的五脏六腑被人类掏尽时,其生命活力也就走到了尽头。怎样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寻找最小的伤害地球的方式,将涉及人类高效开发利用地球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类似《绿色空间》这样的“生态环保类”电视栏目,有义务更有责任将我们这个世界里的聪明人,一些智慧群体所做的具有高智慧开发的成果及使用经验及时传递给观众,并将愚昧无知者破坏地球资源的案例曝光在观众面前,让人类不断去提醒着自己,地球的生命活力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存亡。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摘要]讲解工作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是一项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就讲解本身而言,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讲解工作者,应该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和钻研,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讲解技能,为拓宽广大参观者的视野而服务,为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而努力。本文根据史前遗址博物馆的特点,就如何做好大地湾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作了概述。  [关键词]史前遗址博物;讲解工作;教育功能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以及相关的衍生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利用,建立敦煌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永久存储、保护、研究、利用、弘扬和传播,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永久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便捷传播使得公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到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情境认知理论,在高职职业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构建“案例精选+情境创设+角色参与”的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要积极促进各种有效教学方法之间的协同互补,进一步优化基础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74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竹笛独奏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竹笛独奏作品也进入了创作繁荣的时期。一大批改编、创作的优秀中国竹笛独奏作品不断涌现,并形成了不同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   [关键词]竹笛艺术;创作风格;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4-0062-02   一、“20世纪经典笛曲音乐会”概况   200
期刊
[摘要]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弃官来到秦州,作杂诗二十首,内容相对独立、完整。本文试对秦州杂诗二十首内容作一些浅析。   [关键词]杜甫;秦州杂诗;诗歌主旨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4-0050-02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很大,后世称他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   杜诗之所以被称
期刊
[摘要]1994年美国《中国语言学报》第7期刊载了爱荷华大学著名汉藏语言学家柯蔚南教授的《西北汉语方音纲要》(《A Copendium of Phonetics in Northwest Chinese》)一文。本文选自其中第一部分第一章,文中勾勒了关中和河西走廊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认为西北地区历史已经影响其语言的演变。该文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纵深研究及构建西北汉语方音史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期刊
[摘要]于阗位于东西往来贸易的交通要道上,文化艺术融合了东西方艺术。为便于发展自身经济而自造货币,东汉时自铸汉文钱币,既能与中原进行兑换,也能与贵霜王国交流。之后自造的汉怯二体钱,将汉文与怯卢文两种文字制于一币,更加便利了与东西方的交流。于阗发展经济提高自身实力,在家园遭受侵犯之时,奋力抵抗的同时笃信护国神,在精神层面也有了抵御外敌的力量。  [关键词]于阗;汉怯二体钱;毗沙门天王;护国神  [中
期刊
[摘要]从敦煌地区的古籍文献及图像资料中均能找到晚唐五代时期僧人随侍现象的端倪。本文通过史料与图像二者之间的比对、联系,对出现的女性随侍的身份、地位等问题进行考证探究。  [关键词]晚唐五代;佛教僧人;敦煌图像;女性随侍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23-02  晚唐五代时期,在佛教世俗化的影响下,僧人随侍现象已经不再拘泥于寺院僧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件清末书法作品的修复过程纪要,对古字画修复技法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并结合修复者的实际操作心得,对此类珍贵文献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做出探讨。   [关键词]书画艺术;文物保护;装裱工艺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4-0070-02   传统书画装裱和修复技艺是延缓书画作品老化、使其焕发生机的重要手段。学习和传承这一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的主要阵地,在育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校图书馆新生导读工作为例,通过对图书导读工作重要性的论述,提出开展新生导读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工作;新生导读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3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