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着文字之美、灵魂之美,产生共鸣,并萌生了把内心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愿望。这,也许是我爱上写作的理由吧。寫作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写作能让思维更有条理,同时让人拥有捕捉美的眼睛。在写作时,你需要把别人没看过的景或物描写得仿佛能让人在眼前看到,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写作让我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它渐渐地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
  窗外,有幅画。
  顺着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远处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其中最显眼的,是喜尔宾酒店。一扇扇浅蓝色的玻璃窗排成条形,在阳光的照耀下,一边深蓝,一边浅蓝,映出旁边建筑的影子。
  若是只有这随处可见的景色,还不能算是一幅画。把目光拉近些,用蓝色与白色的砖搭成的建筑,格外醒目。不,还不能算是格外醒目,投向它的目光,全被天台上的双色簕杜鹃花夺走了。一根根纤细而苍劲有力的枝条从花盆中一直延伸到天台外,枝条上长满了碧绿的叶子,开满了一簇簇娇艳夺目的簕杜鹃。这画里的一切,都因为这盆可爱的簕杜鹃有了色彩,被它点亮,顺着簕杜鹃枝条延伸的方向望去,突然,漂移的目光停住了。
  不远处,有一座圆顶形建筑,灰色的圆顶上还竖着一根天线。除去圆顶,其余部分为黄色,虽然感觉年代久远,在周围的建筑中有些突兀,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粉刷的精细。
  同样在高楼大厦中显得突兀的还有圆顶黄身建筑斜后方的钟楼。华丽的塔顶,塔身同样被漆成黄色。三角形塔顶下有一个大时钟,似乎已经停止了摆动。这两座建筑,就无声地矗立在那儿,与周围的一切无声地对抗着。
  后来得知,那灰色圆顶建筑是广州市天文台遗址,钟楼是鲁迅故居。
  真是不可思议!与高楼相比“自惭形秽”的天文台曾是人们与星空对话的通道。在这里,天文学家们不知道破译了多少星空密码,它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迢迢星河的魅力。虽没有高度优势,但它何尝不是天文的引路人?
  曾经热闹的大钟楼经过岁月的沉淀,也安静了。曾经,鲁迅在中山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让学生们一边读书,一边革命,因而它也被染上革命的热血;然而,现在它修长的塔身,更像一座储存罐,留着当年仅存的一丝气息。四方围栏隔绝了时代的变迁,围栏上的介绍似乎让人永远把它当成遗迹,只有风儿偶尔光顾,才会带来一点生气。
  建筑虽然已被遗忘,但不能否认它曾经的辉煌。虽然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但它们仍在那儿。周围的人来了又走,周围的环境变了又变,楼建了又拆……只有它们,还在追忆着从前。也许万年之后,它们也会像它们的伙伴一样渐渐地消失,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兴起与衰落、消逝之间,在热闹与冷清之间,在记忆与遗忘之间,我想,这就是历史。
其他文献
一杯清茶,味道不浓,但富有意韵。生活也是如此,虽然平淡,却有无限诗意。  大考将近,书桌上堆着一本本教辅书籍,一张张试卷摊在床上,我看着这些试题,如同来到了一片煞白的盐碱地,心里莫名地感到焦躁。  心烦意乱的我想起了久不练习的书法,拿起柜中尘封的笔墨纸砚,直奔小时候的书法班。老师远远看到我,脸上带着笑说:“呦,稀客呀!正好来给小弟弟、小妹妹们露一手!”我心里有些忐忑,书法久不练习,笔法已然有些生疏
【中考真题】  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4月22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他指出,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沂蒙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迁精神、垦荒精神,再到当下的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这些精神背后都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蕴藏着同一种力量——爱国主义的力量。这道中考作文命题正源于此,不仅很贴近生活,更
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大雨。我静坐在书房里,为这次考试失利而反思叹息。心里仿佛也在下着雨。扑通扑通,敲乱了我的心。  抬眼望见一幅画,一幅我画的山水画,手指触到手边的砚台,一股熟悉的情绪从心底慢慢升起。  墨香袅袅,水波荡漾。握住笔,笔肚轻探入砚台。流动的墨便顺着羊毛向上蹿,很快沾满了浓墨,笔尖探水,再在色盘里晕染开,层次分明的墨感在毛笔上盛开。铺开雪白的宣纸,宣纸上似乎还留存着树木的清香。下笔快速有力
(一)  孩子的天性,总是天真而顽皮的。  小时候偷偷摸摸去厨房吃东西,吃完后竟不知擦嘴,被察觉问起时还一本正经地抵赖,直到被大人指责嘴角的油渍,才悻悻低头认错。那时,真不知什么叫掩饰,像极了偷采白莲而不知藏踪迹、留得一道浮萍开的小娃。没有狡诈,连小小的欺瞒都让人觉得单纯而美好。那便是孩子,干净得如白纸,一尘不染,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以最原本的面目展示给世界。  可大人,会告诉孩子,所谓的人情,社
黄昏的风,漫无目的地吹进这条寻常巷陌,路边草树氤氲在斜阳的光晕中,我独自走着,在一派祥和中逐渐沉醉。这里的傍晚,平平淡淡,寻常无恙,却似乎自有一番岁月静好的光景。  她  心境蓦地被几声抽噎打得散落满地,我皱眉望去,竟丝毫无获。又是一阵小声的呜咽,我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望见一个人影。她背着漂亮的粉红色书包,正对一堵斑驳的墙,蹲在墙角,只能望见因头深埋在臂弯而高高耸起的马尾和一对不住颤动的肩膀。她
初,世人笑汝,怨汝,或为笑柄。然,吾懂汝心,识汝意。  吾懂君心,识君毅然之意。  硝烟弥漫,哀鸿遍野,马革裹尸,乃凄神寒骨。日月如梭,却落得国破家亡。嘗君临天下,尝唯君独尊,悉随风散之,成往事矣。往日之君,沦为吴阶下之囚。尝穿绫罗绸缎,今朝沦为粗衣麻裤;尝食山珍海味,今朝沦为残羹剩菜。呜呼!其此苦不堪言!遂舔闻胆之辛苦,似石上之纹,铭于其心。往日万人侍奉,沦为日日岁岁之劳役与鞭责唾骂。  勾践逼
【真题回放】  根据要求作文。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写作。【写作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助手】  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他被称为“稀土之父”,在稀土化学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就,使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带领中国走进稀土强国的——徐光宪。  稀土到底有多厉害?美国媒体曾经给出一个答案:“稀土会影响到一切——小到手机、照相机,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都离不开稀土!”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稀土生产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
一个人,一包行囊,在寂静的清晨里,在孤独的脚步中,独自走向诗和远方。  朋友,你可知沙漠的故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际的沙漠中,夕阳下勾勒出金边的小沙丘,匍匐而生的小草,沙尘中飘荡着单调的驼铃声,这就是沙漠的锦绣。没有闹市的喧嚣,没有京城的繁华,只有博大的情怀与荒凉的朴素。我是多么向往远方啊!  朋友,你可知波涛汹涌的三峡?  郦道元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