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经纬忙着为他的毕业设计秀做最后的准备,他把衣服摆在一起重新泼了颜料,加入一些更随机更直觉的元素作为创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并用视频记录下来。
他将与其他10名来自皇家艺术学院女装设计专业的硕士同学一起,在6月8日开幕的伦敦男装周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将自己的系列命名为“矛盾志”,意为探索服装和躯体之间的故事,反思生命的繁复与散布其间的矛盾。随着作品对生命的模仿,紧身网眼裸装逐渐瓦解,变为低垂剪影上宽松暗沉的天鹅绒。
可以预见的未来,尹经纬将成为中国服装设计业诸多年轻设计师中的一员,正如他的许多前辈那样。近年来,活跃于中国时装界的设计师大多毕业于伦敦的专业院校,仅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下简称“中央圣马丁”)毕业的学生就包括了如今国内时装界著名的王汁、张卉山、王海震、Masha Ma、万一芳等拥有自己品牌的独立设计师,而先于尹经纬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王逢陈,正成为中国服装界的新星。毕业于伦敦服装学院的刘旻则较早从淘宝起家,创办了自己的品牌Ms MIN。这个名单还可以更长。伦敦已经成为培养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最重要的基地。
在英国,超过30间学院与大学提供时装相关课程,每年为社会贡献数以千计时装设计毕业生。中央圣马丁时装设计专业本科过去每年只招收20到40名学生,而现在这个数目扩充到了120人。康泰纳仕时装学院以及马兰戈尼(Istituto Marangoni)则更进一步,在中国、印度等地开设分校,以满足亚洲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时装教育需求。旗下包括中央圣马丁和伦敦时装学院在内的伦敦艺术大学联盟的数据显示,5年前,中国留学生申请时尚专业方面的比例仅为20%,而现在这个数字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
皇家艺术学院一直是“创意至上”理念的坚定捍卫者。2015年上任的时装设计专业总监Zowie Broach是其中的代表人物。Broach在1997年和Brian Kirkby一起成立了Boudicca品牌。Boudicca的设计充满故事性,其尖锐多变的风格常被拿来与Alexander McQueen比较。来到皇家艺术学院之后,她首先把时装专业来自女装、男装、配饰等不同方向的学生,都放在同一个工作室里,鼓励他们互相合作激发彼此灵感,同时她还定期举办名为“Talk,Debate,Draw”的活动,邀请来自神经科学、历史、游戏和表演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做讲座,学生会针对提出的话题讨論,最终将想法呈现在自己的绘画本上。
“一季又一季的秀过后,你就不自觉地进入一种重复模式,唯一能让你持续保持新鲜和活力的方式就是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拷问自己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Broach对《第一财经周刊》说。Broach认为时尚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美学,她的教育理念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因而她坚定地在时装设计专业维持纯净、危险和实验性。“我们总是避免使用项目或是系列这样的词,我们希望学生能打破固有时尚体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自己的语言。”Broach说。
因此在今年的毕业展上甚至出现了连一件实体的服装都没有的作品,设计概念全部是通过表演的形式完成。“时尚本来就是一种表达,一种部落式身份的认同,这本来就是一种表演。25年前我在皇家艺术学院学时装时,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特别华丽精美的高定时装,像加利亚诺和麦昆那样的风格,但现在的风格变得越来越多元,可以泼洒颜料当时尚,而在时尚行业中也可以看到造型师,明星潮人也可以做品牌的设计师,所以什么都是有可能的,这是当下的一个趋势。”面对质疑,皇家艺术学院时尚设计高级导师Flora McLea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皇家艺术学院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McLean对中国学生有好印象。“我接触到的中国学生都很另类,他们有很多超现实的和边缘的想法。虽然他们还不像西方学生那样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艺术表达会让他们感觉更舒服,你可以从他们的绘画本中看到相当精彩的创造力。”她同时还发现中国学生也正变得越来越自信,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过去很多中国学生都会给自己取个英文名,现在他们大都保留自己的中文名。
尹经纬就是这样。他的梦想是能在毕业后开创自己的同名品牌,除了通过设计向全球表达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外,他还计划把生产部门放在中国,设计部门则会放在伦敦,因为这里有更成熟的设计体系,并且是展示品牌、获得国际话语权的最佳平台。在学校的推荐下,他的毕业设计已经确定会登上意大利版《Vogue》的9月刊,还得到了伦敦时装协会的指点。“他们建议我可以更实用一些,实用性当然是出于商业化的考虑,但创意是一切商业的根基,首先我需要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尹经纬说。
事实上,皇家艺术学院对创意的坚持正是吸引尹经纬的原因。他本科就读于中央圣马丁,在毕业那年,传奇教授Louise Wilson突然去世,接任担任时装设计专业总监的Fabio Piras主张实用主义的设计,这与尹经纬的想法有很大的冲突。
刚开始朝着商业化方向改进的中央圣马丁对时装行业的变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商业是时尚设计结果的一种呈现,所以设计师需要对身处的世界高度敏感,因为时尚设计影响着人们,不光是他们的穿着打扮,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设计不可能在真空中完成,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表达。”Pira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Piras不主张教授时尚,他相信时尚是不可教的,他引导学生讨论时尚、批判时尚,并且为他们提供未来在从事设计师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技能,整个硕士课程就像模拟一个时装屋的运作,所有的项目都以客户为基础,覆盖了一个品牌发展成长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学校也邀请行业人士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未来雇主的需求,市场的需求,甚至还推出了有关法律方面的讲座。 “设计师应该要理解整个时尚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包括生产、物流、营销、零售等方方面面。今天整个时尚产业的变化非常迅速,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看到了技术带来的破坏性,消费行为的改变,以及全球化的潮流。”Piras说。因而,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市场划分,为商品定价并实现目标利润率。他還需要寻找和自己的设计系列完美搭配的生产合作伙伴,确定合适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周期。最后,为品牌的定位选好合适的客户经销商,并就代理条件谈判。
这与服装业的当下情形有关。过去,设计师通常被隔绝在商业决策之外,为的是不限制他们创意的发挥。年轻的设计师会选择先为某个大牌时装屋工作,在职位上缓慢晋升或是盼望遇到提携自己的伯乐。而现在,开放的设计师职位越来越少,而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却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被电视以及社交媒体曝光下时装设计师展示出的表面光环所吸引,而时装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不代表时装设计师的职位空缺数量也以同样的速度和规模增长。他们需要毕业后的生存法则。
2016年中央圣马丁女装专业本科毕业生Dylan Wu就感觉到,在中央圣马丁的4年,自己逐渐迷失了原先想成为时尚设计师的梦想和目标。“我不得不放低自己的期待,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我只希望自己还能在时尚行业内找到一份工作,是不是跟设计有关都不重要了。”Wu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中央圣马丁学习时尚新闻的万易花半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学生在中央圣马丁学习时尚专业的体验和他们的未来,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开放的氛围和对自由创意的鼓励,是每个来到中央圣马丁的学生最大的收获,而面对毕业后就业现实的落差,不论是英国对外国学生在本地就业政策的收紧还是学校几乎为零的就业指导,万易说起这些话题显得特别激动。“如果当初我知道目前这个情况的话,或许我在这4年时间里,就会更积极地去找工作。”现在即将毕业的她还没有在英国找到工作,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回国,而国内的环境也许会让她难以实现自我,这也是她抵触的主要原因。
“其实,很多毕业于设计课程的学生,最后不一定会成为设计师。”英国时装协会的首席执行官Caroline Rush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们目前正在与英国的时装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增加时装相关的职位数量,为学生在入学前提供更多资讯。“在时装行业中,技术带动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催生了许多新的时尚岗位。尽管现在应届设计师毕业生的供需不平衡,然而这个产业对多元技能仍有很大需求。”Rush说。
艺术院校开始接纳商业教育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对于自己作为独立艺术院校未来的担忧—现在英国本地的年轻人对学习艺术和设计没有像过去那么热衷了。在英国,公立学校在政府的压力下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上。因此,中央圣马丁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设MBA课程,这也是第一所顶级艺术院校开设MBA课程。“我不把MBA课程看作是赚钱的机器,但它的确是风险管控的一种手段,为学校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Jeremy Till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如此表示。
《时装商业评论》(每年会依据全球影响力、学习体验以及长远价值几项指标对全球时装院校排名,在2016年的榜单中,中央圣马丁本科和硕士专业均位居第一。这项调查反映出当下时尚教育的一个困境,来自17个国家、54所时装学院的1万名在校生和毕业生,普遍表示对在校园中缺少实用性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感到失望,仅69%的本科学生对其学校的职业服务表示满意,55%的学生对商业培训感到满意。
因此,与其说中央圣马丁的改革是一种顺势,不如说是这种设计教育中普遍的危机在近年愈发突出—是让学生更具有创意还是更实用。
McLean也承认,最近十年来,全球各地的顶级艺术院校中都有这样的趋势,由越来越多西装革履的白人男性管理艺术院校,告诉人们怎么做才能赚钱。“于是所有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大家不再一起合作了,反而是互相竞争,可是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来到艺术院校纯粹为了学习怎么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必须给学生成长的时间,我总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才20多岁,放轻松,做真实的自我,慢慢成长,享受和探索生活,因为一旦当你离开校园,你就不再有这样的机会了。”McLean说。她坚持认为,时尚院校本来就不应该教授商业,因为商业前景应该是在好创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没有一个好的创意,又怎能有商业前途。
而对于像尹经纬这样的设计师来说,资本的适当介入至少目前看来还是好事,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国的资本。他的毕业设计就得到了深圳玮言服饰的全额赞助。玮言时尚集团旗下拥有3个品牌,分别为EIN、Puretea和新创立的Plainpeople,在中国共设有近300个零售点。从今年3月开始,玮言与皇家艺术学院联合设立了奖学金,便于直接从全球最好的时装院校中挑选合适的员工。今年年初,玮言从该校分别招收了一个中国籍和一个英国籍的面料专业学生。
此外,玮言还将设计一个多品牌平台,投资中外优秀年轻设计师品牌。Renli Su是玮言投资的第一个品牌,投资金额为300万英镑(约合2635万元人民币)。其创始人苏仁莉硕士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时装设计专业,2013年在伦敦创立了其同名品牌。目前,Renli Su已经在全球17间高级买手店和百货贩售。“我们的资源是现成的。我们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去做匹配。当然有一项我们是帮不了的—品牌的设计能力,比如设计师对品牌的把握、创意的初衷、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也是Renli Su吸引我的地方。”玮言服饰董事长马忠红在接受《时装商业评论》采访时说。
在更多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之前,那些怀揣时装梦想的中国年轻人,也许首先需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受到的是何种设计教育,以及将在这个行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并准备好他们的勇气。
他将与其他10名来自皇家艺术学院女装设计专业的硕士同学一起,在6月8日开幕的伦敦男装周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将自己的系列命名为“矛盾志”,意为探索服装和躯体之间的故事,反思生命的繁复与散布其间的矛盾。随着作品对生命的模仿,紧身网眼裸装逐渐瓦解,变为低垂剪影上宽松暗沉的天鹅绒。
可以预见的未来,尹经纬将成为中国服装设计业诸多年轻设计师中的一员,正如他的许多前辈那样。近年来,活跃于中国时装界的设计师大多毕业于伦敦的专业院校,仅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下简称“中央圣马丁”)毕业的学生就包括了如今国内时装界著名的王汁、张卉山、王海震、Masha Ma、万一芳等拥有自己品牌的独立设计师,而先于尹经纬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王逢陈,正成为中国服装界的新星。毕业于伦敦服装学院的刘旻则较早从淘宝起家,创办了自己的品牌Ms MIN。这个名单还可以更长。伦敦已经成为培养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最重要的基地。
在英国,超过30间学院与大学提供时装相关课程,每年为社会贡献数以千计时装设计毕业生。中央圣马丁时装设计专业本科过去每年只招收20到40名学生,而现在这个数目扩充到了120人。康泰纳仕时装学院以及马兰戈尼(Istituto Marangoni)则更进一步,在中国、印度等地开设分校,以满足亚洲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时装教育需求。旗下包括中央圣马丁和伦敦时装学院在内的伦敦艺术大学联盟的数据显示,5年前,中国留学生申请时尚专业方面的比例仅为20%,而现在这个数字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
皇家艺术学院一直是“创意至上”理念的坚定捍卫者。2015年上任的时装设计专业总监Zowie Broach是其中的代表人物。Broach在1997年和Brian Kirkby一起成立了Boudicca品牌。Boudicca的设计充满故事性,其尖锐多变的风格常被拿来与Alexander McQueen比较。来到皇家艺术学院之后,她首先把时装专业来自女装、男装、配饰等不同方向的学生,都放在同一个工作室里,鼓励他们互相合作激发彼此灵感,同时她还定期举办名为“Talk,Debate,Draw”的活动,邀请来自神经科学、历史、游戏和表演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做讲座,学生会针对提出的话题讨論,最终将想法呈现在自己的绘画本上。
“一季又一季的秀过后,你就不自觉地进入一种重复模式,唯一能让你持续保持新鲜和活力的方式就是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拷问自己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Broach对《第一财经周刊》说。Broach认为时尚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美学,她的教育理念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因而她坚定地在时装设计专业维持纯净、危险和实验性。“我们总是避免使用项目或是系列这样的词,我们希望学生能打破固有时尚体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自己的语言。”Broach说。
因此在今年的毕业展上甚至出现了连一件实体的服装都没有的作品,设计概念全部是通过表演的形式完成。“时尚本来就是一种表达,一种部落式身份的认同,这本来就是一种表演。25年前我在皇家艺术学院学时装时,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特别华丽精美的高定时装,像加利亚诺和麦昆那样的风格,但现在的风格变得越来越多元,可以泼洒颜料当时尚,而在时尚行业中也可以看到造型师,明星潮人也可以做品牌的设计师,所以什么都是有可能的,这是当下的一个趋势。”面对质疑,皇家艺术学院时尚设计高级导师Flora McLea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皇家艺术学院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McLean对中国学生有好印象。“我接触到的中国学生都很另类,他们有很多超现实的和边缘的想法。虽然他们还不像西方学生那样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艺术表达会让他们感觉更舒服,你可以从他们的绘画本中看到相当精彩的创造力。”她同时还发现中国学生也正变得越来越自信,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过去很多中国学生都会给自己取个英文名,现在他们大都保留自己的中文名。
尹经纬就是这样。他的梦想是能在毕业后开创自己的同名品牌,除了通过设计向全球表达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外,他还计划把生产部门放在中国,设计部门则会放在伦敦,因为这里有更成熟的设计体系,并且是展示品牌、获得国际话语权的最佳平台。在学校的推荐下,他的毕业设计已经确定会登上意大利版《Vogue》的9月刊,还得到了伦敦时装协会的指点。“他们建议我可以更实用一些,实用性当然是出于商业化的考虑,但创意是一切商业的根基,首先我需要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尹经纬说。
事实上,皇家艺术学院对创意的坚持正是吸引尹经纬的原因。他本科就读于中央圣马丁,在毕业那年,传奇教授Louise Wilson突然去世,接任担任时装设计专业总监的Fabio Piras主张实用主义的设计,这与尹经纬的想法有很大的冲突。
刚开始朝着商业化方向改进的中央圣马丁对时装行业的变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商业是时尚设计结果的一种呈现,所以设计师需要对身处的世界高度敏感,因为时尚设计影响着人们,不光是他们的穿着打扮,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设计不可能在真空中完成,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表达。”Pira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Piras不主张教授时尚,他相信时尚是不可教的,他引导学生讨论时尚、批判时尚,并且为他们提供未来在从事设计师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技能,整个硕士课程就像模拟一个时装屋的运作,所有的项目都以客户为基础,覆盖了一个品牌发展成长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学校也邀请行业人士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未来雇主的需求,市场的需求,甚至还推出了有关法律方面的讲座。 “设计师应该要理解整个时尚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包括生产、物流、营销、零售等方方面面。今天整个时尚产业的变化非常迅速,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看到了技术带来的破坏性,消费行为的改变,以及全球化的潮流。”Piras说。因而,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市场划分,为商品定价并实现目标利润率。他還需要寻找和自己的设计系列完美搭配的生产合作伙伴,确定合适的产品、质量和生产周期。最后,为品牌的定位选好合适的客户经销商,并就代理条件谈判。
这与服装业的当下情形有关。过去,设计师通常被隔绝在商业决策之外,为的是不限制他们创意的发挥。年轻的设计师会选择先为某个大牌时装屋工作,在职位上缓慢晋升或是盼望遇到提携自己的伯乐。而现在,开放的设计师职位越来越少,而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却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被电视以及社交媒体曝光下时装设计师展示出的表面光环所吸引,而时装教育的蓬勃发展并不代表时装设计师的职位空缺数量也以同样的速度和规模增长。他们需要毕业后的生存法则。
2016年中央圣马丁女装专业本科毕业生Dylan Wu就感觉到,在中央圣马丁的4年,自己逐渐迷失了原先想成为时尚设计师的梦想和目标。“我不得不放低自己的期待,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我只希望自己还能在时尚行业内找到一份工作,是不是跟设计有关都不重要了。”Wu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中央圣马丁学习时尚新闻的万易花半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学生在中央圣马丁学习时尚专业的体验和他们的未来,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开放的氛围和对自由创意的鼓励,是每个来到中央圣马丁的学生最大的收获,而面对毕业后就业现实的落差,不论是英国对外国学生在本地就业政策的收紧还是学校几乎为零的就业指导,万易说起这些话题显得特别激动。“如果当初我知道目前这个情况的话,或许我在这4年时间里,就会更积极地去找工作。”现在即将毕业的她还没有在英国找到工作,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回国,而国内的环境也许会让她难以实现自我,这也是她抵触的主要原因。
“其实,很多毕业于设计课程的学生,最后不一定会成为设计师。”英国时装协会的首席执行官Caroline Rush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们目前正在与英国的时装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增加时装相关的职位数量,为学生在入学前提供更多资讯。“在时装行业中,技术带动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催生了许多新的时尚岗位。尽管现在应届设计师毕业生的供需不平衡,然而这个产业对多元技能仍有很大需求。”Rush说。
艺术院校开始接纳商业教育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对于自己作为独立艺术院校未来的担忧—现在英国本地的年轻人对学习艺术和设计没有像过去那么热衷了。在英国,公立学校在政府的压力下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上。因此,中央圣马丁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设MBA课程,这也是第一所顶级艺术院校开设MBA课程。“我不把MBA课程看作是赚钱的机器,但它的确是风险管控的一种手段,为学校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Jeremy Till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如此表示。
《时装商业评论》(每年会依据全球影响力、学习体验以及长远价值几项指标对全球时装院校排名,在2016年的榜单中,中央圣马丁本科和硕士专业均位居第一。这项调查反映出当下时尚教育的一个困境,来自17个国家、54所时装学院的1万名在校生和毕业生,普遍表示对在校园中缺少实用性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感到失望,仅69%的本科学生对其学校的职业服务表示满意,55%的学生对商业培训感到满意。
因此,与其说中央圣马丁的改革是一种顺势,不如说是这种设计教育中普遍的危机在近年愈发突出—是让学生更具有创意还是更实用。
McLean也承认,最近十年来,全球各地的顶级艺术院校中都有这样的趋势,由越来越多西装革履的白人男性管理艺术院校,告诉人们怎么做才能赚钱。“于是所有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大家不再一起合作了,反而是互相竞争,可是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来到艺术院校纯粹为了学习怎么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必须给学生成长的时间,我总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才20多岁,放轻松,做真实的自我,慢慢成长,享受和探索生活,因为一旦当你离开校园,你就不再有这样的机会了。”McLean说。她坚持认为,时尚院校本来就不应该教授商业,因为商业前景应该是在好创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没有一个好的创意,又怎能有商业前途。
而对于像尹经纬这样的设计师来说,资本的适当介入至少目前看来还是好事,尤其是那些来自中国的资本。他的毕业设计就得到了深圳玮言服饰的全额赞助。玮言时尚集团旗下拥有3个品牌,分别为EIN、Puretea和新创立的Plainpeople,在中国共设有近300个零售点。从今年3月开始,玮言与皇家艺术学院联合设立了奖学金,便于直接从全球最好的时装院校中挑选合适的员工。今年年初,玮言从该校分别招收了一个中国籍和一个英国籍的面料专业学生。
此外,玮言还将设计一个多品牌平台,投资中外优秀年轻设计师品牌。Renli Su是玮言投资的第一个品牌,投资金额为300万英镑(约合2635万元人民币)。其创始人苏仁莉硕士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时装设计专业,2013年在伦敦创立了其同名品牌。目前,Renli Su已经在全球17间高级买手店和百货贩售。“我们的资源是现成的。我们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去做匹配。当然有一项我们是帮不了的—品牌的设计能力,比如设计师对品牌的把握、创意的初衷、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也是Renli Su吸引我的地方。”玮言服饰董事长马忠红在接受《时装商业评论》采访时说。
在更多的资本涌入这个行业之前,那些怀揣时装梦想的中国年轻人,也许首先需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受到的是何种设计教育,以及将在这个行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并准备好他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