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在对赌条件上更冒险的话,我们可以拿到更高的价格,更多的钱。事实上我们的销售额、利润远远超出对赌的要求,一方面说明我们测算不够准确,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财务上很保守。”
但陈义红似乎对此并不担心,“我知道钱不是问题,那时候正是各种资本追捧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时候,我知道他们肯定很看重这个。”2006年春节后,陈义红刚刚从意大利回来没几天,摩根斯坦利已经不请自来了。早在陈义红从李宁公司独立时,他已经引起了摩根斯坦利、3i、高盛等投资人的注意,但此前陈义红融资的欲望并不强。
秦大中与三家公司同时展开了谈判,心思细腻的陈义红不讳言他甚至设想到第四种融资方案,“我预备了最坏的可能”。但对于方案的具体内容,陈义红一笑带过,并无意详解。
在签下永久性经营权的那一刻,激动的不只是陈义红一个人,已经盘恒许久的摩根斯坦利也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收购谈判的过程使双方都有机会彼此看得更清楚。陈义红原本试图直接整体收购Kappa全球品牌,但摩根斯坦利劝说陈义红先专注于国内市场的运营,因为欧洲市场的债务和员工问题非常复杂。陈义红的激情、经验和直觉同样是摩根看重的。
双方很快就融资价格展开谈判。谈判中途,陈义红回到北京参加了动向的秋季订货会,会上,Kappa的订货量远远超出预期的5亿人民币,秋季订货会使秦大中预计2006年动向销售额将超过8亿人民币。陈义红意识到他们已经触到了时尚行业的爆发性增长点。
摩根不仅全程参与了订货会,而且在会上不分昼夜地跟经销商客户讨论、了解、搜集Kappa的各种信息。当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上,陈义红直接将融资价格提高60%时,摩根非但没有拒绝反而更加积极。2006年5月,双方签署最终融资协议,摩根以3800万美元获得动向20%股权,相当于以40倍市盈率入股,相较10个月前陈义红收购北京动向的价格更高达200倍。这正是陈义红早先设想的四个方案中的上策。
“我们之后交流时,我也问过他们怎么会以200倍价格投资动向,他们说主要赌人,他们要看人的背景,你做过什么,过去有没有相应的经验,提出的计划的可行性,至于说公司制度、治理结构反而在其次。他们之前投了牛根生(蒙牛集团),我们的经历很象,都是从大公司出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当时他们可选择的目标也很少。”陈义红告诉《创业家》。
但在这个昂贵的价格背后,摩根对投资的安全性其实做了诸多防范,3800万美元是以可转换债的形式出现,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如果“动向系”业务发展良好,可以直接转换为股权;如果反之,则保留债权人的优先清偿权。此外,摩根要求以Kappa中国内地及澳门永久性使用权为抵押品,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大摩仍能全身而退。
与此同时,摩根更与陈义红签署了股权对赌协议:如果2006年和2008年,最终上市主体动向的净利润达不到2240万美元及4970万美元的目标,动向方面将以1美元的象征性代价转让动向股份给大摩,具体比例根据实际净利润与目标值之间的差额确定,但最高比例不得超过IPO前动向总股本的20%。此外,如果动向2008年净利润超过559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将向动向管理层转让1%股权以示奖励。
最高比例20%实际上意味着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形,陈义红依旧可以保持控股权。酷爱簧险的陈义红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显示出了他的谨慎。而2006年要求的2240万净利润,对比2005年动向取得的综合利润,增长率为54%,对于身处快速增长期的动向来说,陈义红认为这根本是“零风险”。2006年,动向集团销售额增至8.59亿元,年比增长了480%。税后利润增至3.06亿元,年比增长了705%。
2007年10月10日,中国动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较原计划提前约一年。凭借高增长、商利润两大优势,其公开发售的13.75亿股获得超额认购123倍,创出了内地消费品企业境外IPO新纪录,融资约50亿港元。而摩根士丹剩在配售过程中回笼资金约8.8亿港元,一年之间一举赚到了6.44亿港元,其投资获利已相当可观。
“融资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支付收购的3500万美元,所以我们选择了比较保守的策略。”秦大中说。
不过如你所知,他们之间的博弈还远没有结束。在评价摩根在动向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时,秦大中说“锦上添花”,陈义红否定了这一说法,“应该说,那一时点他很重要,但买下Kappa后,他的使命就结束了。他们存在的根源在于如何为我所用,我指的是我说的资源,但他们不会影响我。”
但陈义红似乎对此并不担心,“我知道钱不是问题,那时候正是各种资本追捧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时候,我知道他们肯定很看重这个。”2006年春节后,陈义红刚刚从意大利回来没几天,摩根斯坦利已经不请自来了。早在陈义红从李宁公司独立时,他已经引起了摩根斯坦利、3i、高盛等投资人的注意,但此前陈义红融资的欲望并不强。
秦大中与三家公司同时展开了谈判,心思细腻的陈义红不讳言他甚至设想到第四种融资方案,“我预备了最坏的可能”。但对于方案的具体内容,陈义红一笑带过,并无意详解。
在签下永久性经营权的那一刻,激动的不只是陈义红一个人,已经盘恒许久的摩根斯坦利也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收购谈判的过程使双方都有机会彼此看得更清楚。陈义红原本试图直接整体收购Kappa全球品牌,但摩根斯坦利劝说陈义红先专注于国内市场的运营,因为欧洲市场的债务和员工问题非常复杂。陈义红的激情、经验和直觉同样是摩根看重的。
双方很快就融资价格展开谈判。谈判中途,陈义红回到北京参加了动向的秋季订货会,会上,Kappa的订货量远远超出预期的5亿人民币,秋季订货会使秦大中预计2006年动向销售额将超过8亿人民币。陈义红意识到他们已经触到了时尚行业的爆发性增长点。
摩根不仅全程参与了订货会,而且在会上不分昼夜地跟经销商客户讨论、了解、搜集Kappa的各种信息。当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上,陈义红直接将融资价格提高60%时,摩根非但没有拒绝反而更加积极。2006年5月,双方签署最终融资协议,摩根以3800万美元获得动向20%股权,相当于以40倍市盈率入股,相较10个月前陈义红收购北京动向的价格更高达200倍。这正是陈义红早先设想的四个方案中的上策。
“我们之后交流时,我也问过他们怎么会以200倍价格投资动向,他们说主要赌人,他们要看人的背景,你做过什么,过去有没有相应的经验,提出的计划的可行性,至于说公司制度、治理结构反而在其次。他们之前投了牛根生(蒙牛集团),我们的经历很象,都是从大公司出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当时他们可选择的目标也很少。”陈义红告诉《创业家》。
但在这个昂贵的价格背后,摩根对投资的安全性其实做了诸多防范,3800万美元是以可转换债的形式出现,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如果“动向系”业务发展良好,可以直接转换为股权;如果反之,则保留债权人的优先清偿权。此外,摩根要求以Kappa中国内地及澳门永久性使用权为抵押品,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大摩仍能全身而退。
与此同时,摩根更与陈义红签署了股权对赌协议:如果2006年和2008年,最终上市主体动向的净利润达不到2240万美元及4970万美元的目标,动向方面将以1美元的象征性代价转让动向股份给大摩,具体比例根据实际净利润与目标值之间的差额确定,但最高比例不得超过IPO前动向总股本的20%。此外,如果动向2008年净利润超过559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将向动向管理层转让1%股权以示奖励。
最高比例20%实际上意味着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形,陈义红依旧可以保持控股权。酷爱簧险的陈义红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显示出了他的谨慎。而2006年要求的2240万净利润,对比2005年动向取得的综合利润,增长率为54%,对于身处快速增长期的动向来说,陈义红认为这根本是“零风险”。2006年,动向集团销售额增至8.59亿元,年比增长了480%。税后利润增至3.06亿元,年比增长了705%。
2007年10月10日,中国动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较原计划提前约一年。凭借高增长、商利润两大优势,其公开发售的13.75亿股获得超额认购123倍,创出了内地消费品企业境外IPO新纪录,融资约50亿港元。而摩根士丹剩在配售过程中回笼资金约8.8亿港元,一年之间一举赚到了6.44亿港元,其投资获利已相当可观。
“融资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支付收购的3500万美元,所以我们选择了比较保守的策略。”秦大中说。
不过如你所知,他们之间的博弈还远没有结束。在评价摩根在动向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时,秦大中说“锦上添花”,陈义红否定了这一说法,“应该说,那一时点他很重要,但买下Kappa后,他的使命就结束了。他们存在的根源在于如何为我所用,我指的是我说的资源,但他们不会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