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亮“红牌”的毕业生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7日,山东青岛,大学生通过扫码了解企业招工信息

  25岁的宋志清,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陷入某种循环。
  四年前,本科毕业时,他没找到工作,果断决定考研。如今,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现,一段曲折而失败的求职经历之后,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一个—读博吧?
  宋志清毕业于一个不太好找工作的专业—古典文献学。当然,这还不是最难找工作的专业。
  求职,从来只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但高等教育背后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深思,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社会身份产出,与社会结构的实际状况是否已经失衡?此外,高等教育是否缺失了自身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调整能力?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发布,化学、法学、应用心理学、绘画、音乐表演等专业被标注为红牌专业,这类专业不仅失业量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而且薪资较低。
  红牌专业背后,很可能意味着一种专业结构性的失业。而在此中的个体,又该如何自处?

与社会脱节


  宋志清说,毕业季的所有悲欢,都与自己无关。
  去年6月底,室友吃散伙饭,大家高声讨论着各自前程,笑声回荡,满面红光,只有他喝着闷酒,不知道如何插嘴。
  当时,室友们忙于三方协议、报到证、档案去向等繁琐事务,宋志清却格外“清闲”,他已经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寄回家,他没有报到证,学校只好把他的档案寄回生源地,“大有遣返之意”。
  6月28日那天早上,父亲打来电话,问他有什么打算。他愣了五秒钟,有些无言以对。末了,他听见电话那头母亲叨了一句:“当初送他读个研究生,有什么用?还不是找不到工作……”
  父亲嘘了一下,赶紧挂了电话。
  学校逐渐空旷起来,他用看书来掩盖自己的慌乱,手边是一本《柳如是别传》,读得心里一阵凄凉。他不知道该不该回家,或去哪里躲一段时间。
  毕业即失业,是不少同学面临的命运,对宋志清来说,个中滋味,莫可名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读了二十多年的书,连一份谋生之道都捉摸不出来”。
  宋志清,广西人,1996年出生,北京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宋志清本科读历史,因热爱文学,找了一个折中的专业读研—古典文献学。
  “这是个很尴尬的专业,没有什么公司和社会机构需要职员擅长考镜源流,唯一的出路,是进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但更尴尬的是,一个硕士研究生,连门槛都够不着。”
  最对口的岗位,是图书馆。他翻了很多高校和公立图书馆的招聘启事,符合学历和专业要求的,许多都是服务岗,但备注显示要女性。而一些高校图书馆只要博士生。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去年5月份,他应聘北京某高校图书馆的古籍研究部门,工作是负责文献整理,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进入最终环节后,他一看公告,原来就他一人是硕士。
  不出所料,他被淘汰了。
  事实上,同学们很少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多人选择考公务员,只有文秘勉强算得上对口,但竞争力要弱于秘书学或者文学专业。
  宋志清平时也写写诗词,对自己文学素养还有些自信,他在北京和广州的两家媒体实习过。去年5月到6月,他一直在等广州某媒体的体检通知,等了近一个月,等来的是另一个实习生入职的消息。
毕业即失业,是不少同学面临的命运,对宋志清来说,个中滋味,莫可名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读了二十多年的书,连一份谋生之道都捉摸不出来”。

  领导后来坦白告诉他,“你的思想深度和文字功底比其他人都好,但现在是新媒体的轻阅读时代。我们这里可能还是不太适合你。”
  他笑着对南风窗记者自嘲道,新闻,每天在追热点,要快,不要细,但他接受的是另一种训练,考据、训诂,一种极致的慢。
  那是他求职一年里的第12次希望落空,他喝了酒,但怎么也喝不醉。
  他意识到,他的问题不仅在于专业没有市场,更多是一种从中学时代延续下来的思維惰性,他大学生涯被学习、考试、故纸堆所占据,忽视了社会实践,他觉得自己一直困在象牙塔里,与时代和社会脱节了。

专业过剩


  专业与就业之间,关联有那么大吗?并非如此。
  上海某高校的数学系学生陈义武不信这个邪,他之所以读这个专业,“得益”于父亲当年那一顿痛骂,胁迫他把志愿从数媒(数字媒体技术)改成了数学。按照父亲的意志,他以后会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但他自己想做动画导演。
  那是2014年,他刚得知,数学,其实是媒体在前一年公布的红牌专业。所谓红牌专业,不仅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
  每次跟父亲吵架,他就拿这个事出来揶揄,说:“我找不到工作,你负全责。”
  读了四年,陈义武最大的感触是:“数学这个领域的机会很少,只留给拔尖的天才学生,普通学生,只能被抛弃。”
  他热爱的动画也好不到哪去,2014年,动画成为当年8个被亮红牌的专业之一。
  但私心里,陈义武其实不以为意,“只有麻瓜才被专业限制”。他眼看着干不成动画,就买了台摄影机,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拍纪录片,他去浙江某电视台实习,因业务能力不及编导专业学生,他在面试就被刷了下来。
  但他还是坚定了这条路。
  2018年,陈义武毕业,他在北京、上海、广州来回飘荡,父亲叫他回去考数学老师,他反驳说,“我挂科挂到差点没能毕业,教学生不是误人子弟?”
  如此过了一年,2019年,他参加广州纪录片节时,终于等来了一个契机,一位北京来的纪录片导演把他招为摄影助理。   广州某高校招生就业处一位老师向南风窗记者介绍道,个体层面来看,专业与工作之间,关联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找工作,跟个人能力有关。“森林保护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卖房子也很正常。”
  今天,就业市场是多元的、复合的,比如新闻机构对新闻专业的需求明显降低,但经济学、法学,甚至一些冷门专业如环境科学、食品科学,进入媒体反而成为优势。
  “但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高失业率的专业经常会比较集中于某几个,造成一种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经济学现象。”
  这些找工作很难的专业,便是红牌专业。
  每年,麦可思公司都会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列出当年的红牌专业,比如,最新的报告是2020年,绘画、音乐表演、化学、法学、应用心理学就被标了红牌。
  这家公司的数据,还被教育部所引用,也可能会影响各地教育部门的决策。随着蓝皮书发布,各省也会发出专业预警,高校对预警专业进行调整,缩减招生计划,甚至撤销专业。
  “生化环材”,号称四大天坑的专业,常年入榜。背后由庞大艺考群体支撑的音乐表演、动画、美术专业,也始终维持着一个虚空的泡沫。
  法学、历史学,同样是红牌专业的常客。
  早些年,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乃至英语,都是公众争相追捧的专业,也一度导致了专业过剩的现象,前些年,这几个专业相继亮了红牌,或者濒临预警。

法考独木桥


  “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张易山刚进入大学校门时,师兄师姐们就跟他说了这句话。
  法学之所以常年红牌,在张易山的口中,它有一套更形象的演绎:“在一线城市,3000元请不起助理、请不起司机、请不起保洁,但可以雇一个本科毕业的法学生,还是带证的。”
  不管是在检察院、法院,还是在律所,何时能熬出头,这个也看个人造化。张易山认识一位师姐,已经在某个省会城市的基层法院当了7年的法官助理,工资不到5000元,“没有员额空缺,助理就得当一辈子”。
  只不过,眼下的张易山,还没有资格谈这些,他正在为法考而废寝忘食,埋首于成山的资料堆里,每天疯狂掉发。每隔几天,他就得清理一次地漏,“桌上,地板上,到处都是头发,你说我这里是理发店,可能也有人信”。
对于宋志清而言,他的心路历程就非常清晰:找不到工作?—那就读研吧。还是找不到?—那就只好读博了。

  张易山是2020年毕业的,他的学校,不是五院四系(法律教育界9所顶尖的学院),只是西南一个普通的211大学,专业也不算强。
  他原本在考研,复试被刷了,原本准备二战。但是,家里的生意因疫情付诸东流,父亲还欠了一笔巨款。他也不忍心再向家里讨生活费,读研深造的念头瞬间掐灭,他一边做零工,一边准备法考。
  法学生整体的就业率很低,更别说他这样的普通学校毕业生。张易山发现,同班被评上优秀学生的同学,一年后也落得跟他同样的命运,还是失业中。
  对于法学本科生来说,问题是很纯粹的,考不了证,考不了研究生,几乎等于失业,“除非你彻底转行”。
  在这背后,法学专业经历了一种典型的极速扩张。
  2001年,全国开设法律专业的高校,是292所,仅仅四年后,数字翻了一倍。如今,全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毕业生规模超过8万人。
  早在十多年前,法学专业的过剩与饱和,就引起过讨论。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特意缩减了招生规模,其名额拦腰斩半。
  但扩张并没有停止,这些年来,家长、学生和公众对法学的热情持续不减,造就了一种“人才”过于饱和的现象。
  广西某高校的一位法学专业讲师告诉南风窗记者,法学专业开办要求很低,师资力量也很弱,大家一哄而上地办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另一边,人力资源市场对法学人才的需求,始终就那么一点,尽管学生很多,但真正的人才依然紧缺。
  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法学常年红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更糟的是,法学生的选择范围在2018年瞬间紧缩,让形势更加严峻起来。这一年,国家司法考试变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原本只涵盖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现在,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通过法考。
  也就是说,如果你被挡在法考之外,基本就与法律无缘了。
  张易山今年的法考依然没过,他只好进了广州一家律所实习。这份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到12点,但他依然在见缝插针地学习,准备着今年年底的考研。
2021年6月18日,浙江金华,考生备战美术统考

继续读博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明确表示,对于连续3年就业率达不到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或者停止招生。而从高校反馈的就业数据来看,几乎所有专业的就业率,始终稳居95%以上。
  高校就业率统计上的浮躁,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它很容易掩盖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高校专业结构的设置,跟社会需求可能是脱节的,自然而然,其调整也是滞后的。
  对于学生来说,避免这种专业结构性失业的唯一办法,就是升学。
  对于宋志清而言,他的心路历程就非常清晰:找不到工作?—那就读研吧。还是找不到?—那就只好读博了。
  终归到底,这是在逃避现实,当中有怯懦,也有无奈。
  他们希望借助读研这一过渡形式,来缓解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就业竞争如此激烈,自感于落入下风的学生,只好寻求深造,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终归到底,这是在逃避现实,当中有怯懦,也有无奈。

  不久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公布一份应聘者名单,有5 名博士、14名硕士赫然在列,而他们要竞争的,是 4 个社区干事岗位。一时之间,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议论。
  仔细一看会发现,博士们的专业,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等,妥妥的天坑专业。按道理来说,攻读博士,大多是為进入科研领域,没想到如此“大材小用”。
  一位历史学在读博士告诉南风窗记者:“本硕期间,大家都找不到工作,只好继续读博,目的是很功利化的,并不是有多热爱学术科研。至于工作是什么,并不重要。”
  如今,宋志清对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感到有些幻灭。他查了一些数据发现,研究生的就业率,并不比本科要高,甚至还要低一些。比如,2019年广东教育厅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年,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是93.44%。
  好在,宋志清不是一个“决定论者”,此后一年,他当过培训老师,经历过失业,又去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当编辑,做他曾经讨厌的事情—写“蹩脚段子”。
  他说,“我得学会接受自己,走出象牙塔,看见现实。”
  (文中采访对象为化名)
其他文献
何子维主笔  气候,正在脱离光照、气温和降水,成为最政治化的一个话题。  比如,川普刚退出巴黎协定,拜登一上台又加入了。打的什么算盘?维系自己的领先和统治,防止其他国家快速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中国则成了其中最大的“死磕”对象。在加入WTO的过去20年,我们用低成本把贸易对手逼到了墙角。对手回头一看“锈带”,便不依了,贸易开始摩擦。  国际限碳的大气候,也就在这一背景下形成。  那么,是不是只要
期刊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8月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2308.0万部;1-8月出货量2.2亿部。8月的5G渗透率达73%,依旧维持较高水平,但因缺少杀手级应用,对销量拉动作用有限。近日,吉利集团也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定位高端智能手机。  在华为从全球、国内双料出货量冠军跌下之后,巨人缺失意味着超大的市场份额被腾出。诸多手机厂商收益颇多。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小米的出货量一度超过了三星,登顶全球
期刊
韩国水原市,一名青年生活在6.6平方米的“考试院”内。“考试院”是专门租给家境窘迫的学生临时备考的生活场所  2019年2月1日,《天空之城》第20集在韩国播送,在这一天晚上,创下了韩国非无线电视台的收视新纪录。没有知名演员,也没有曲折的爱情故事,这部韩剧聚焦于教育议题,讲述了一个高档小区里四对父母,为了将子女送入名牌大学就读,不择手段进行斗争的故事。  “看起来夸张,但拍摄的一系列现象在韩国是真
期刊
2019年7月7日,贵州省遵义市,孩童在家长的陪伴下阅读  “双减”以后,一场家庭教育领域的转变正在发生。  真正的改变不会那么快到来。曾经的“宇宙补习班中心”北京海淀黄庄,方圆500米内一度存在超过100家教培机构。“人去楼空”后,家长们干脆起了“自己上”的决心。  8月中旬,不少媒体集中报道新东方在京、杭等地开设“优质父母智慧馆”,其中的课程内容包括育儿方法和时间分配等知识性内容。尽管新东方澄
期刊
2021年5月19日,济南,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旁边一对老年人在小憩聊天  他们未必是令人唾弃的啃老族,相反,他们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勤恳的奋斗者。但是,而立之年,他們未立,仍需要父辈持续输血。  他们是“拉了一辈子磨的驴”,为子女付出了一切,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但现实是,连接子女的输血管,还拔不下来。  一边,是未完成的成年;另一边,是迫不及待的老年。  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奇特景观,展现了一
期刊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北京、上海作为连接国际国内的门户枢纽,凭借对世界人口和产业的虹吸效应,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日益取得较强的竞争力。  详细梳理和回顾北京和上海如何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就会发现两座城市经济竞争力形成路径本质上一直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未来,两座世界级城市更充满无限可能。世界级城市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深化,跨
期刊
英国伦敦展出的钻石戴比尔斯千禧之星,这颗钻石于1990年在非洲刚果被发现。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现代人的眼里,闪耀的美丽钻石是爱情的象征。但很多人不知道,一颗钻石的背后或许浸润着无数人的鲜血。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拥有钻石这种天然宝石。其中,作为主产区的非洲有多达15个国家生产钻石,钻石产业也成为当地的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南部的博茨瓦纳还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生产国。  虽然自然资源
期刊
2021年9月24日,拜登在白宫召集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对话(QUAD)线下峰会  刚刚过去的9月,拜登政府外交最大的动作,是对联盟的重新排序。9月24日,拜登在白宫召集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对话(QUAD)线下峰会。虽然这次峰会所涉及的议题很多,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基建投资、产业链、网络空间等,但几乎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是唯一以“非盟友”身份参会的国
期刊
2020年8月25日,广西桂林,身穿婚纱的男女青年在乘坐竹筏游河  西方有一句法諺,说法律不管的“三件事”:旧往之事,琐碎之事,以及内部之事。其中,不理旧往之事,这比较容易理解,它就是今天的“法不溯及既往”精神。  但另外两件事,于今人来说就很陌生了。  先是“不管内部之事”,在过去,“内部”有内部的规章,比如行会、宗教社团等等。又或者是,内部有权威的自治权代理人,如宗族中的族长等等,所以,法律介
期刊
《赘婿》剧照  婚恋和家庭,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中国悠久的文学传统,更是留下无数两性和家庭关系的叙事范本,在诗三百和汉乐府中,在唐传奇和明清话本中,一直到以白话写作的言情小说中,我们能看到无数饮食男女的悲欢离合:既有才子佳人的风流浪漫,也有苦命鸳鸯的凄凄惨惨,还有千回百转的破镜重圆,以及负心人的背叛最终遭致制裁。  中国人重视家庭,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离不开家庭的认可。周旋于其间的人,又会坠入婆媳翁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