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我们需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深入到实处,从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论在砖混、框架还是框剪等结构施工中,均会大量采用现浇砼施工,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及交付使用后,现浇砼出现的裂缝常常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困扰,其也是业主投诉工程质量的焦点。
【关键词】现浇砼;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
建筑工程中,现浇砼常有出现裂缝的现象,常见的裂缝如在板底跨中部位分别有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个别上下贯通)、横向裂缝(即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个别上下贯通)和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如在板面支座部位有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还有就是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等等。虽然当时不危及结构安全,但却妨碍使用,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因此,防止现浇砼板出现裂缝不容忽视。
1.现浇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浇砼板转角处的斜向裂缝:此类裂缝多数属于设计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配置足够的板角构造筋,有的属于施工时将其踏倒以及垫置高度不够所致,也有板跨较大,而设计板厚不足,或施工浇筑厚度不够,导致板的刚度不足,产生较大的挠度,致使板角处发生斜角向裂缝。
钢筋砼梁或墙的上皮裂缝:此类裂缝多数属于施工中对负弯矩筋保护不够,负弯矩筋被践踏及砸碰,位置移动,也有的负弯矩筋置高度不够,保护层反而过大,导致板在受力时刚度不够,沿梁或墙的上皮产生裂缝。如果沿梁或梁四周均出现裂缝,现浇板将失去整体刚性,扰度过大呈锅底状,将会严重影响使用,造成质量隐患。
与受力方向垂直的跨中裂缝:此类裂缝主要是板早期受冲击。振动所致,现浇板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在其上面进行施工,尤其是上料口及运料口部极易产生裂缝:其次是过早拆模或拆模不按规程操作,猛砸猛打导致产生裂纹:也有的事施工不当所致,浇筑砼时主筋无垫块,保护层过大,板的有效厚度减少,受压时板下皮跨中处即产生裂缝。
沿受力方向处的裂缝:此类裂缝多数产生在较长的简支板上,裂缝间隔较均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板过长,辅筋间距较大,砼在凝结硬化时产生凝缩及平缩,导致板产生裂缝:也有的是因为砼冷缩造成的,当冬季温度低于零度以下时,砼体积缩小,导致板出现裂缝:另外支模和拆模方式不当,也可能促使产生裂缝。
作为施工单位,有了好的材料和科学合理的设计后,还要有施工质量作保障。当前的施工队素质通常较为不理想,不少施工技术员没有正规系统学习过,致使施工方面造成的裂缝原因是普遍现象。笔者见过这样的实例:某安置小区二期工程三栋并排住宅楼,设计均按国家规范由同一人完成,由两家施工单位同时开工建设,建成后同时竣工验收,验收发现其中有两栋几乎每户都有楼板开裂现象,而另一栋由另一家施工单位施工的楼板却没有开裂,通过对比显然是施工原因造成楼板裂缝。施工原因主要有以下面几方面:首先是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苫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苫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特别是现在使用的商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一定要带模养护,待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其次,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施工荷载导致模板下沉,引起构件变形开裂。再有,施工时楼板混凝土负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还有,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板面堆放材料超载;冬夏季施工方法和养护方法不合理或不到位等原因。倘若要求的工期緊施工速度过快,建设单位天天催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早日完工投入使用,而施工单位也想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结果白天黑夜不停施工,原本一年的工期结果三四个月完工,造成混凝土构件各层变形不协调,导致混凝土构件开裂。
2.预防现浇砼裂缝的措施
然而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加以采取的相应措施后,现浇砼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引起重视,不能忽视板裂缝产生的质量隐患,应严格按照规定长度来设计板角构造筋的规格及数量,以及现浇板的厚度。设计时受力钢筋最好选用直径8~12钢筋,直径6mm只能用于构造方面。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和钢筋间距,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和抗裂能力。砼等级不宜大于C40,尽量少用水泥。对于超长的结构应设变形缝或后浇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体积的干缩程度,进行抗裂计算,确定加密铺筋的配置数量,以抵抗砼的干缩应力,避免裂缝产生。超过规范限制最好设缝,不好设缝应设后浇带。当结构长度大于70~90m时,应设2m后浇带并位置梁跨1/2处,采用高一等级膨胀混凝土后浇筑,内配1/2受力筋面积加强筋;在结构长度小于70~90米应设800~1000mm后浇带,位置梁跨1/3处,采用高一等级膨胀混凝土后浇筑,内配1/2受力筋面积加强筋。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使用荷载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荷载,同时注明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充分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科学合理,混凝土中掺入减缩剂后可减少收缩裂缝。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在制作与绑扎构造筋、负弯矩筋、辅筋时,既要注意此类配筋的数量、位置,又要注意其保护层的厚度,同时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混凝土浇筑人员应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浇筑完毕后需采用带膜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通常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模板吸收水分可以给构件补充一定水分,同时也对混凝土构件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拆模时要避免硬砸,并不应过早拆模。
3.对现浇砼裂缝的处理
对较严重的沿墙四周均产生裂缝的现浇板,必须在板上做整体补强补救,即在原板的上面,经过技术处理另行铺设负弯矩筋网,按重新计算所需的厚度,再浇筑一定厚度的砼。后浇筑砼一般应高于原砼的强度等级,从而提高板的整体刚度,满足使用要求。对因配筋不足,板厚度不足的,砼强度等级不够而引起承载力不够,扰度过大而导致板下跨中出现裂缝的要在板下作整体性补强。对一般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可以采用灌缝的方法加以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砼需达到不渗漏不吸湿,钢筋不氧化锈蚀,从而才能保证了现浇板使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寿命。
由此可以看出现浇砼裂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它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而且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我们必须从设计和施工方面制定综合的治理方案,业主、设计、施工共同行动紧密配合,作为施工方,更应加强现场施工的过程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及制定的施工方案,按施工工序施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控制裂缝的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使住宅工程质量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科]
【参考文献】
[1]李丽主编.项目管理精要.海天出版社,2000.
[2]王祖和主编.项目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阎文主编.工程项目管理实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关键词】现浇砼;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
建筑工程中,现浇砼常有出现裂缝的现象,常见的裂缝如在板底跨中部位分别有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个别上下贯通)、横向裂缝(即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个别上下贯通)和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如在板面支座部位有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还有就是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等等。虽然当时不危及结构安全,但却妨碍使用,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因此,防止现浇砼板出现裂缝不容忽视。
1.现浇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浇砼板转角处的斜向裂缝:此类裂缝多数属于设计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配置足够的板角构造筋,有的属于施工时将其踏倒以及垫置高度不够所致,也有板跨较大,而设计板厚不足,或施工浇筑厚度不够,导致板的刚度不足,产生较大的挠度,致使板角处发生斜角向裂缝。
钢筋砼梁或墙的上皮裂缝:此类裂缝多数属于施工中对负弯矩筋保护不够,负弯矩筋被践踏及砸碰,位置移动,也有的负弯矩筋置高度不够,保护层反而过大,导致板在受力时刚度不够,沿梁或墙的上皮产生裂缝。如果沿梁或梁四周均出现裂缝,现浇板将失去整体刚性,扰度过大呈锅底状,将会严重影响使用,造成质量隐患。
与受力方向垂直的跨中裂缝:此类裂缝主要是板早期受冲击。振动所致,现浇板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就在其上面进行施工,尤其是上料口及运料口部极易产生裂缝:其次是过早拆模或拆模不按规程操作,猛砸猛打导致产生裂纹:也有的事施工不当所致,浇筑砼时主筋无垫块,保护层过大,板的有效厚度减少,受压时板下皮跨中处即产生裂缝。
沿受力方向处的裂缝:此类裂缝多数产生在较长的简支板上,裂缝间隔较均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板过长,辅筋间距较大,砼在凝结硬化时产生凝缩及平缩,导致板产生裂缝:也有的是因为砼冷缩造成的,当冬季温度低于零度以下时,砼体积缩小,导致板出现裂缝:另外支模和拆模方式不当,也可能促使产生裂缝。
作为施工单位,有了好的材料和科学合理的设计后,还要有施工质量作保障。当前的施工队素质通常较为不理想,不少施工技术员没有正规系统学习过,致使施工方面造成的裂缝原因是普遍现象。笔者见过这样的实例:某安置小区二期工程三栋并排住宅楼,设计均按国家规范由同一人完成,由两家施工单位同时开工建设,建成后同时竣工验收,验收发现其中有两栋几乎每户都有楼板开裂现象,而另一栋由另一家施工单位施工的楼板却没有开裂,通过对比显然是施工原因造成楼板裂缝。施工原因主要有以下面几方面:首先是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苫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苫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特别是现在使用的商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一定要带模养护,待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其次,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一天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施工荷载导致模板下沉,引起构件变形开裂。再有,施工时楼板混凝土负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还有,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板面堆放材料超载;冬夏季施工方法和养护方法不合理或不到位等原因。倘若要求的工期緊施工速度过快,建设单位天天催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早日完工投入使用,而施工单位也想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结果白天黑夜不停施工,原本一年的工期结果三四个月完工,造成混凝土构件各层变形不协调,导致混凝土构件开裂。
2.预防现浇砼裂缝的措施
然而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加以采取的相应措施后,现浇砼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引起重视,不能忽视板裂缝产生的质量隐患,应严格按照规定长度来设计板角构造筋的规格及数量,以及现浇板的厚度。设计时受力钢筋最好选用直径8~12钢筋,直径6mm只能用于构造方面。在使用小直径钢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配筋率和钢筋间距,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和抗裂能力。砼等级不宜大于C40,尽量少用水泥。对于超长的结构应设变形缝或后浇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体积的干缩程度,进行抗裂计算,确定加密铺筋的配置数量,以抵抗砼的干缩应力,避免裂缝产生。超过规范限制最好设缝,不好设缝应设后浇带。当结构长度大于70~90m时,应设2m后浇带并位置梁跨1/2处,采用高一等级膨胀混凝土后浇筑,内配1/2受力筋面积加强筋;在结构长度小于70~90米应设800~1000mm后浇带,位置梁跨1/3处,采用高一等级膨胀混凝土后浇筑,内配1/2受力筋面积加强筋。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使用荷载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荷载,同时注明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充分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科学合理,混凝土中掺入减缩剂后可减少收缩裂缝。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操作。在制作与绑扎构造筋、负弯矩筋、辅筋时,既要注意此类配筋的数量、位置,又要注意其保护层的厚度,同时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混凝土浇筑人员应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浇筑完毕后需采用带膜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通常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模板吸收水分可以给构件补充一定水分,同时也对混凝土构件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拆模时要避免硬砸,并不应过早拆模。
3.对现浇砼裂缝的处理
对较严重的沿墙四周均产生裂缝的现浇板,必须在板上做整体补强补救,即在原板的上面,经过技术处理另行铺设负弯矩筋网,按重新计算所需的厚度,再浇筑一定厚度的砼。后浇筑砼一般应高于原砼的强度等级,从而提高板的整体刚度,满足使用要求。对因配筋不足,板厚度不足的,砼强度等级不够而引起承载力不够,扰度过大而导致板下跨中出现裂缝的要在板下作整体性补强。对一般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可以采用灌缝的方法加以处理,经过处理后的砼需达到不渗漏不吸湿,钢筋不氧化锈蚀,从而才能保证了现浇板使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寿命。
由此可以看出现浇砼裂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它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而且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我们必须从设计和施工方面制定综合的治理方案,业主、设计、施工共同行动紧密配合,作为施工方,更应加强现场施工的过程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以及制定的施工方案,按施工工序施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控制裂缝的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使住宅工程质量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科]
【参考文献】
[1]李丽主编.项目管理精要.海天出版社,2000.
[2]王祖和主编.项目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阎文主编.工程项目管理实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