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的要求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品析文本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深入品读,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深入体会,同时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最终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基于这样的认知,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对文本词句的深入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深度阅读的高效课堂。
一、对比,词句有“秘妙”
“秘妙”一词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实际上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的突出之处,也就是文本的“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抓住文本内容用语精妙之处进行深入品味,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创新,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之妙,最终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样一句话“小恩科西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分析这句话,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使用的非常巧妙?好处在哪?”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大家一致认为句子中的“挺”字用的非常巧妙。这时,教师接着追问原因是什么?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于是教师再次点拨:“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个字换成‘坚持’,大家体会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哪个字用得好?”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形成了这样的答案:“‘挺’的效果很好。这样的一个字将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好的体现出恩科西活到上学年纪是和自身顽强的精神相符的,让我们感受到恩科西形象的伟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认识。
二、想象,词句很“形象”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句子,而对于这样的句子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畫面补充文本内容,让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文本词句之形象,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最受学生喜欢的就是蝉脱壳的过程,在文本中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让我们体验蝉脱壳的真实过程,尤其是文本中动词的使用更是精妙。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入,于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文本中的动作描写,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一下蝉脱壳的情境,然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闭上眼睛,随着教师的朗读进行想象,这时,蝉脱壳的情境就好像浮现在学生的眼前,甚至有的学生不由自主也模仿了起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中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也有了更深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蝉脱壳的视频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蝉脱壳的情境,对文本词句的形象描绘之传神感受更深。
三、互置,词句会“移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也要从关键词句入手,同时结合学生的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海伦的精神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初,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同学们,海伦在黑暗中生活非常不易,但是她还取得了别人不能取得的成绩,那么,你有在黑暗中生活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在课下的时间体验盲人生活,感受一下在黑暗中生活的不易。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纷纷谈到自己的体验:“我在黑暗中生活了十五分钟就感觉非常的困难,我想如果我是海伦,我一定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从关键词句入手是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品析词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文本用语的精妙和形象生动,体会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精髓。品析词句,深度阅读,让我们的阅读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00)
一、对比,词句有“秘妙”
“秘妙”一词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实际上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的突出之处,也就是文本的“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抓住文本内容用语精妙之处进行深入品味,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创新,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之妙,最终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样一句话“小恩科西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分析这句话,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使用的非常巧妙?好处在哪?”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大家一致认为句子中的“挺”字用的非常巧妙。这时,教师接着追问原因是什么?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于是教师再次点拨:“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个字换成‘坚持’,大家体会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哪个字用得好?”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大家经过认真思考,形成了这样的答案:“‘挺’的效果很好。这样的一个字将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好的体现出恩科西活到上学年纪是和自身顽强的精神相符的,让我们感受到恩科西形象的伟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内容以及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认识。
二、想象,词句很“形象”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句子,而对于这样的句子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畫面补充文本内容,让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文本词句之形象,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最受学生喜欢的就是蝉脱壳的过程,在文本中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让我们体验蝉脱壳的真实过程,尤其是文本中动词的使用更是精妙。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入,于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文本中的动作描写,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一下蝉脱壳的情境,然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闭上眼睛,随着教师的朗读进行想象,这时,蝉脱壳的情境就好像浮现在学生的眼前,甚至有的学生不由自主也模仿了起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中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也有了更深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蝉脱壳的视频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蝉脱壳的情境,对文本词句的形象描绘之传神感受更深。
三、互置,词句会“移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本中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也要从关键词句入手,同时结合学生的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海伦的精神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初,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同学们,海伦在黑暗中生活非常不易,但是她还取得了别人不能取得的成绩,那么,你有在黑暗中生活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在课下的时间体验盲人生活,感受一下在黑暗中生活的不易。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们纷纷谈到自己的体验:“我在黑暗中生活了十五分钟就感觉非常的困难,我想如果我是海伦,我一定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从关键词句入手是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品析词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文本用语的精妙和形象生动,体会文本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精髓。品析词句,深度阅读,让我们的阅读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