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是一个国家由物质生产向信息生产、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与城镇化、工业化相类似,信息化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结构的基础产业,信息活动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05-01
信息化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产业、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信息标准、信息应用、信息人才等。从内容层次看,信息化内容包括:核心层、支撑层、应用层与边缘层等几个方面。从产生的角度看,信息化层次包括: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随着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和专业,企业如何才能把握好企业信息化的命脉,处理好信息化基础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2]。
1.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 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层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层次问题,更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的集成度,可将企业的信息化分为:①单元技术②技术部门集成③企业内部集成④动态联盟集成此外还可分为①数据集成②知识集成③人的集成。
3.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化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尤显重要[3]。
4.意义
4.1 宏观
①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②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③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④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⑤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⑥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⑦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4.2 中观
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②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③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④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⑤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⑥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⑦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⑧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4.3 微观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5.结论
21世紀是技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企业信息化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4]。通过对信息化基础进行评价,可以指导企业改善信息化基础,为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将日益加大,将在企业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候炳辉. 刍议企业信息化[J]电子展望与决策 , 2000,(02)
[2] 叶武滨. 把握企业信息化命脉[N]. 人民邮电, 2002
[3] 勇全.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 , 2010
[4] 冯文龙.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01)
[5] 史灵歌.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 , 2002
[6] 孙海燕. 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 2005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05-01
信息化构成要素主要有: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产业、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信息标准、信息应用、信息人才等。从内容层次看,信息化内容包括:核心层、支撑层、应用层与边缘层等几个方面。从产生的角度看,信息化层次包括: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随着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和专业,企业如何才能把握好企业信息化的命脉,处理好信息化基础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2]。
1.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 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层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层次问题,更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的集成度,可将企业的信息化分为:①单元技术②技术部门集成③企业内部集成④动态联盟集成此外还可分为①数据集成②知识集成③人的集成。
3.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信息化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双向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化,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尤显重要[3]。
4.意义
4.1 宏观
①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②有利于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③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④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⑤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⑥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⑦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4.2 中观
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②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③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④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⑤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⑥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⑦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⑧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4.3 微观
1.降低技术人才的劳动强度,用计算机实现繁杂、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从而提升技术人才的脑力价值;2.可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5.结论
21世紀是技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企业信息化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4]。通过对信息化基础进行评价,可以指导企业改善信息化基础,为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将日益加大,将在企业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候炳辉. 刍议企业信息化[J]电子展望与决策 , 2000,(02)
[2] 叶武滨. 把握企业信息化命脉[N]. 人民邮电, 2002
[3] 勇全.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 , 2010
[4] 冯文龙.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01)
[5] 史灵歌.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 , 2002
[6] 孙海燕. 制造企业信息化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