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与现实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遭遇同盟国东西两线猛烈夹击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于隆隆的炮声中迎来了末日。
  在疯狂和绝望的双重驱使下,德國的科学家们孤注一掷,提出了大量想象力突破天际、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新式武器设计,例如重达一千多吨的“巨鼠”超重型坦克、航程两万公里的“银鸟”空天飞机等。这些脱离了理性和常识的武器,被日后的军事爱好者戏谑地称为“纳粹黑科技”。
  在这之中,有一款“黑科技”的威力最强、工程量最大——同时也最不可能实现,这便是本文主角:太阳炮。
  太阳炮的狂想,起源于1929年。在这一年,德国著名的火箭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在日常研究的过程中,意外开启了一个惊天的脑洞:将一面直径为100米的巨大反射镜发射到太空,它可以在夜间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这样一来,普通农作物就等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享受到太阳光照,生长速度就可以大大加速,迅速提升田地的粮食产量。另外,大型城市也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从此节约下消耗在照明系统上的大量电力。
  在当时看来,太阳炮这种轨道武器的设想,无疑是非常超前的。一旦得以实现,绝对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箭科技仍处于萌芽阶段,纳粹德国耗费大量资源,也仅仅只开发出载弹量1吨的V-2弹道导弹,靠它来发射必须部署至高层太空轨道的太阳炮,无疑是痴人说梦。战争结束后,奥伯特和布劳恩一同被美军擒获。在审问中,奥伯特竹筒倒豆子,把太阳炮计划的细节一五一十地交代给了美国审问官。
  消息传到美国《生活》杂志,嗅觉敏感的编辑马上被“纳粹试图用太阳反射镜烤焦地球”这个主题吸引住了。他们立刻全速开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完全结束的1945年7月,《生活》杂志将纳粹德国的这个惊人的秘密武器公之于众。
  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纳粹德国的太阳炮是一款规模空前的巨型武器,也是有史以来人类设计的最庞大的人工物体。为了聚焦足够的太阳光,造成毁灭性的杀伤效果,这款武器将高悬在8200公里高的太空轨道上,反射镜面积将超过9平方公里,重量将以百万吨为级别。一旦完工,它的威力将比当年阿基米德的反射镜强十万倍以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任何一个大城市,堪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按照纳粹科学家的设想,建造空间站的工作始于发射一枚无人火箭。当这枚火箭进入8200公里高的轨道之后,它就会展开6条长长的金属缆绳,它们的直径大概只有0.5-1.5英寸,在火箭的旋转带动下自行延伸部署到位,作为太阳炮工程的起始骨架。
  接下来,后续发射的火箭将会把一副副太阳镜组件从地球运输到太空。这些太阳镜组件本质上是一个个空心的金属框架,由钠制成。在地球上,高纯度的金属钠会迅速被氧化,失去光泽。不过,在太空中就没有这个问题了,金属钠的反射效果好、密度小,是德国人心目中非常理想的太阳镜原材料。沿着骨架,太阳镜组件逐一拼合,彼此间的安装角度稍有区别,最后能够拼成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太阳炮便大功告成了。
  在太阳炮完工之后,这个巨大的镜面上将留下一个直径30英尺宽的圆孔,作为接驳通道。从地球发射的货运火箭将严丝合缝地插在这个圆孔上,为太阳炮输送建材和补给。其实,只要对比一下现代的太空站,我们就能发现当年德国人的这个设计过于复杂了,只要操作稍有不慎,运载火箭极有可能对接驳通道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太阳炮的安全。不过,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能够有这样的设计,也堪称不易。
  太阳炮实际上是一个巨型空间站,需要容纳大量人员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为此,德国科学家们处心积虑地展开各种设计。
  首先,要解决的是太阳炮的能源问题。在这个面积9平方公里、上百万吨重的空间站里,任何设备的运转,都需要能源的推动。能源从哪里来?读者们的第一反应也许是直接把阳光转化成电能,不过,在20世纪40年代,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仍远未成熟,所以德国人选择了蒸汽轮机的原理——在太阳镜的外侧放置透明的全封闭水槽,利用太阳光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涡轮驱动发电机,冷却后的水重新输送到水槽中,由此产生源源不断的电能。
  其次,在8200公里高的轨道上,空间站内部是近乎失重状态。为了让工作人员能够相对自如地活动,科学家们设计了特殊的“太空鞋”,在鞋底安设有磁铁,可稳稳地吸附在金属地板上,营造与地面类似的环境。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相当重要。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人员呼吸的氧气从哪里来?食物怎么获得?   德国人的解决方案,让后人倍感匪夷所思——南瓜!
  以纳粹科学家的眼光来看,南瓜能有效地消耗工作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更重要的是,南瓜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至于整天吃南瓜会不会导致工作人员士气下降呢?德国人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多准备些调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结果,空间站内部安置了数以千计的水耕农场,全部用来种植南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南瓜不能直接受到太阳光暴晒,因为外太空缺乏空气,无法过滤掉若干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宇宙射线。因而,空间站发电机输出的电能中,有一部分用于荧光灯,代替太阳光照射南瓜,帮助其进行光合作用。
  提供适当的生活环境之后,接下来就是太阳炮的控制问题了。如何瞄准一个目标,把太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面积达9平方公里的反射镜背后,安置有多个微型的火箭发动机。工作人员调整发动机的推力,便能推动太阳炮缓慢转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即便背对太阳,反射镜的另一面同样打磨得锃亮,以最大程度地所减少太阳光辐射。
  在惊叹于工程量的浩大之外,《生活》杂志认为太阳炮的高度偏低,最佳部署位置应该是距离地球36000公里远的地球同步轨道。在这里,太阳炮可以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态势,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调整反射镜的角度,瞄准地球上的目标。另外,美国人的计算表明,太阳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斑直径可能有40英里,这意味着聚焦的效果不足以产生任何破坏力。
  对于这一点,奥伯特则不以为然,“这个光束的确不会比赤道上的太阳更炙热,但是如果将镜子的直径提升一倍,那照射强度将会是4倍,照射到地面上的光束温度将会高达200度。这个光束也许无法直接烧毁城市或者炸毁战舰,但是它绝对能够烤熟在地面上的人类!”
  当战争结束之后,奥伯特致力于研究“不明飞行物”现象,坚信人类终将有一天能建成他所设想的太阳反射镜,并且投入到和平利用之中。1989年12月28日,冷战铁幕将要落下之时,奥伯特悄然去世。此时,他的梦想——在地球轨道上制造太阳反射镜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奥伯特不知道的是,战争结束后,铁幕的另一端,一位苏联火箭科学家正在努力实现他的理想。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著名的苏联航天科学家、苏联/国际空间站航天器对接机械装置的发明者弗拉基米尔·谢尔盖维奇·瑟罗米亚特尼科夫(下文简称特尼科夫)为了解决苏联极地地区在極夜的照明问题,而想到了太阳反射镜方案。他设计的太阳反射镜虽然没有纳粹德国的太阳炮那么疯狂,但足以为地面上方圆5公里的地区提供如同满月般的照明效果。按照特尼科夫的设想,这个设计完全可以确保夜间照明,使路灯和手电筒沦为摆设。
  不久之后,强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但是特尼科夫的太阳反射镜计划却意外地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1992年10月27日,“进步M-15号”货运飞船搭载着特尼科夫设计的“旗帜2号”太阳反射镜顺利升空。为和平号空间站完成补给任务后,“进步M-15号”于1993年2月4日离开和平号空间站,然后在空间站附近的轨道上展开了20米宽的“旗帜2号”太阳反射镜,进行初步的理论实验。这一次实验相当成功,“旗帜2号”太阳反射镜成功照亮了一个5公里宽的区域,并且亮度几乎可以和满月相媲美!最终,这面太阳反射镜跟随“进步M-15号”坠入大气层,燃烧殆尽。
  特尼科夫大受鼓舞,再次设计了“旗帜2.5号”。根据他的预计,这面25米宽的改进型太阳反射镜,在启动的时候可以产生与5-10个满月相等的亮度,照亮一片直径为7公里的圆形区域。不幸的是,在发射升空后,“旗帜2.5号”太阳反射镜的部署过程发生事故。当时,一片镜片夹在了和平号空间站的通信天线中,坚固的通信天线迅速扯破了镜片,导致太阳镜失去控制。最终,这次尝试宣告失败,这面太阳反射镜连同“进步号”货船一起,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烧毁。特尼科夫所设想的太阳反射镜计划,则因为花销过高,而被财力不济的俄罗斯航天局撤销。
  不过,特尼科夫没有轻言放弃,他四处活动,试图物色新投资者,希望能将自己的太阳反射镜计划进行下去。为了筹集资金,特尼科夫几乎把他的心血倾注在这个项目上。遗憾的是,直到2006年去世的时候,特尼科夫仍未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继续他的“旗帜”计划。
  纵观太阳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限制了这种设备的发展。
  首先,建造太阳炮所要耗费的资金非常惊人!根据奥伯特的最初设想,他的太阳炮将要耗资30亿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级别的巨款,就算是同时期美国开发核武器的“曼哈顿计划”,其总耗资也不过20亿美元!相比起能够瞬间摧毁一座大城市的原子弹,奥伯特的太阳炮耗费惊人,却连地面上的人员都难以杀死,这显然是不值得的。
  与此同时,要在太空轨道上建造一座巨大的太阳炮,其工程量和装配难度是非常惊人的。尽管奥伯特曾经设想,这个百万吨级的太阳炮能够在15-20年时间内建造完成。但是直至今日,人类在地球轨道上组装过的最大人造物体,也就只是全重为500吨的“国际空间站”——这还是包括美俄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在20年时间里通力合作的结果!而且,对比通过对接舱段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太阳炮的工程复杂程度还要难上好几倍:由于每一块镜面都要精确安装到位,负责组装太阳炮的工人必须身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操纵扳手工具一个接着一个地安装镜面,其作业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便是用修建国际空间站的时间标准来看,重量达到百万吨级的太阳炮,至少需要十几代人的努力,投入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除此之外,太阳炮的易损性也是人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尽管在轨道上的太阳炮可以通过反射阳光,拦截来袭的反卫星导弹。但在战时,敌国很可能会使用大量导弹对这面轨道大镜发起饱和攻击,只要有一枚导弹突破拦截防线命中太阳炮,就可以摧毁大量的镜面,让这个耗资惊人的超级武器沦为废品。而且,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太阳炮也要面临一项重大威胁——在空间轨道上随处可见的太空垃圾。由于太阳炮体积极为巨大,使得它成了那些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的绝佳目标。只要太空垃圾摧毁了其中一片反射镜,整个太阳炮系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他文献
一所职业院校声誉高低、质量优劣,并不是由其名称、规章、宣传所决定的。决定学校发展的,应该是学生,是学生购买服务的需要。  学校是什么?套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针对企业给出的答案,就是“创造人才”。学生就是学校要创造的准人才,也是学校存在的目的。  一所职业院校声誉高低、质量优劣,并不是由其名称、规章、宣传所决定的。决定学校发展的,应该是学生,是学生购买服务的需要。学生决定着学校,学校就应当为学生而
“招工”“求职”为何两情难相悦  广西日报 2012-08-17  “在这么多媒体上做了招聘广告,花了真金白银,怎么主动求职的电话寥寥无几呢?合适的更是一‘人’难求呢?”武鸣县城旁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里一家具制造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最近很纳闷。  “现在的招聘会,求职者人挤人的火爆场面已极少见了。”南宁市西乡塘区劳动保障管理中心主任王金全说。  这些个体的直观感受与广西自治区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是相吻合
摘 要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以团队理论指导团队组建,完善教学团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团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66-03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
过渡期与再转型  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改建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的第一所高职院校。当时,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被称为“新高职”,如何举办、怎样建设和发展,并无现成模式可循。更为难堪的是,由于把关不严,举办高职教育的门槛极低(实施所谓“三不一高”政策,即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发统一印制的派遣报到证、毕业证,高收费),在投机和趋利心理的驱使下,不少本
尊敬的伊琳娜·博科娃总干事,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本届大会以“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为主题,重点关注如何转变和扩大职业技术教育,以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均能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这对于拓展职业教育内涵、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这里,我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为题,与各国同行、朋友交流探讨。  1866年中国创建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自己
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色教学体系建构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牢固树立导向性、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以职业性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适应专业所对接行业或者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实践化的教学方法,适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建构思政课特色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 现代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等鲜明特征。作为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全新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践行着现代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现代性;普及教育;教育选择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19-06  
摘 要 对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之间凝结成复杂的矛盾关系。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需要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和供给特点入手,寻求协调性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供给 
摘 要: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增强了课程对本地区的适应性和指导性,为教材的多样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文章以豫北地区的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校本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对策,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
原文阅读  平原君虞卿列传(节选)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