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整堂课中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积极的实践者,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和引领学生将研究和实践的核心落实在课本重点、难点的解决上。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1 课堂教学,改变学生传统认知模式
教师要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教学重点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学习科学思想和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例如,在有关“硝酸性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硝酸的性质这一内容为载体,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硝酸性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首先,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硝酸呈酸性,而在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验证实验中却出现了与学生原有经验相矛盾的结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与兴趣。接着,使学生参与到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在认识硝酸强氧化性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根据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使学生体会观察、实验、对比、分析、综合等化学学科研究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个分散的知识点纳入各自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对硝酸的性质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样,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堂课中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积极的实践者,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和引领学生将研究和实践的核心落实在课本重点、难点的解决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更好的理解。既强化过程,培养能力,又回归教材,形成知识,落实重点、难点,两者得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作业设计多样化
作业的安排不应只强调书面的习题演练,避免过多的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要引导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合理的自主学习。
2.1积极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将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實践,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和难做的习题,而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2设计开放性题目,鼓励个性发展,开阔学生思路。
开放性的题目包括一题多解、不同角度的演绎归纳、由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集体合作的小课题研究,等等。不同学生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奇思妙想,开放性题目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所长,鼓励其充满个性特色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交流、互补、改进,拓宽每位学生的思路,既实现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又使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得到有效训练。例如,在硝酸性质一节中,可布置学生对三大强酸尽可能全方位地做比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点,对硝酸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2.3作业形式多样化。
书面习题固然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除此以外,也可有针对性地适当安排其他一些形式的作业。例如,可以在开学初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一份“剪报”作业,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一些新闻、报道、小知识等内容,并加以搜集、整理,装订成册,既培养学生兴趣,扩大知识面,又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促进,同时在学生制作剪报的过程中,也使其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好的锻炼。还可设计其他一些作业形式,如对课堂实验装置的改进、进行课外家庭小实验、资料查阅、主题演讲和辩论,等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3 丰富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要注重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如果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从而影响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最终影响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实的表现,而且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而且要对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1试题设计上应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目前卷面考核仍是评价的主要形式,试题的重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查,从考试导向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舞台,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开放性作业的完成情况,交流展示活动的表现,等等。例如,期末时将学生的剪报作业布置一个展览,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适当给予一些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通过个人自评、他人或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和激励功能,学生能够自觉地改善学习方式。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1 课堂教学,改变学生传统认知模式
教师要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教学重点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学习科学思想和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例如,在有关“硝酸性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硝酸的性质这一内容为载体,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硝酸性质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首先,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硝酸呈酸性,而在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验证实验中却出现了与学生原有经验相矛盾的结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与兴趣。接着,使学生参与到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在认识硝酸强氧化性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根据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使学生体会观察、实验、对比、分析、综合等化学学科研究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个分散的知识点纳入各自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对硝酸的性质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样,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堂课中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积极的实践者,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和引领学生将研究和实践的核心落实在课本重点、难点的解决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更好的理解。既强化过程,培养能力,又回归教材,形成知识,落实重点、难点,两者得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作业设计多样化
作业的安排不应只强调书面的习题演练,避免过多的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要引导学生将有限的时间用于合理的自主学习。
2.1积极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将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實践,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和难做的习题,而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2设计开放性题目,鼓励个性发展,开阔学生思路。
开放性的题目包括一题多解、不同角度的演绎归纳、由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集体合作的小课题研究,等等。不同学生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奇思妙想,开放性题目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所长,鼓励其充满个性特色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交流、互补、改进,拓宽每位学生的思路,既实现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又使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得到有效训练。例如,在硝酸性质一节中,可布置学生对三大强酸尽可能全方位地做比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点,对硝酸性质有较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的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2.3作业形式多样化。
书面习题固然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除此以外,也可有针对性地适当安排其他一些形式的作业。例如,可以在开学初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一份“剪报”作业,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一些新闻、报道、小知识等内容,并加以搜集、整理,装订成册,既培养学生兴趣,扩大知识面,又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促进,同时在学生制作剪报的过程中,也使其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好的锻炼。还可设计其他一些作业形式,如对课堂实验装置的改进、进行课外家庭小实验、资料查阅、主题演讲和辩论,等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3 丰富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要注重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如果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从而影响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最终影响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实的表现,而且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而且要对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1试题设计上应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目前卷面考核仍是评价的主要形式,试题的重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查,从考试导向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舞台,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开放性作业的完成情况,交流展示活动的表现,等等。例如,期末时将学生的剪报作业布置一个展览,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借鉴他人的长处。教师适当给予一些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通过个人自评、他人或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和激励功能,学生能够自觉地改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