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创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趋势。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语文教学 多媒体 整合
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 的语文教学,虽然有着它的特殊性,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还是显而易见。教师通过对教科书的讲授,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就教学手段来讲,还是以板书为主。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盲目地吸收或吸收甚少,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低下。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不到落实,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是十分必要的。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可见,以信息化整合语文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兴趣的培养,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将获取知识变成学生的爱好,学习就会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不但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会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出,因而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师必须注重问题的提出,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上课时的具体学习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争论,这样才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上《大海的歌》一课时,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海,根本无法体会海的神韵,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放映录像,一望无垠的海面,海鸥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学生立刻被广阔的海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抓住了学生这个心态,我顺利地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课望尘莫及的。
二、 引导主体性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主体性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由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我把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改变过去教师强加的做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通过为学生不断提供新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
如教《电脑“管家”》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台电脑并配上问题:“这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我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引导他们互相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能拓展知识面,扎实地掌握知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通过投影全班学生都能欣赏,而通过资源的共享,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能优化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真正做到面向每个学生,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三、 创造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一个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宝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次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窒息,智力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在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
实践证明,在特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运用适时的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整合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语文教学 多媒体 整合
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 的语文教学,虽然有着它的特殊性,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还是显而易见。教师通过对教科书的讲授,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就教学手段来讲,还是以板书为主。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盲目地吸收或吸收甚少,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低下。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不到落实,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是十分必要的。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可见,以信息化整合语文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而引起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兴趣的培养,兴趣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将获取知识变成学生的爱好,学习就会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为,不但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会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出,因而为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师必须注重问题的提出,通过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上课时的具体学习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争论,这样才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上《大海的歌》一课时,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海,根本无法体会海的神韵,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放映录像,一望无垠的海面,海鸥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学生立刻被广阔的海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抓住了学生这个心态,我顺利地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课望尘莫及的。
二、 引导主体性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主体性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由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我把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改变过去教师强加的做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通过为学生不断提供新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探求。
如教《电脑“管家”》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台电脑并配上问题:“这是什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在我的印象中,管家是人,我想知道:电脑怎么当管家呢?它是怎样管家的?”有的说:“我想知道电脑有哪些功能?”有的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再通过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我的适当帮助,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引导他们互相交流。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能拓展知识面,扎实地掌握知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通过投影全班学生都能欣赏,而通过资源的共享,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能优化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真正做到面向每个学生,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三、 创造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一个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宝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次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窒息,智力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在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
实践证明,在特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运用适时的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多媒体与语文课整合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