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用理念以来,传统阅读教学中“重内容分析”的建构方式已经难以胜任当下的阅读教学,必须要进行华丽转身、方式蜕变。那么阅读教学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一、“言”“意”在深度品读中兼得
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樟树的生命力蓬蓬勃勃?生: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师:那我们就从这个方面入手,感受樟树旺盛的生命力。谁来将樟树枝干的感觉读出来?(生朗读)。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樟树的粗壮与蓬勃,男生齐读。(随后出示“樟树叶子”的语句)。师:紧扣语句中的核心词语,把你对樟树叶子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评价)。生:我们仿佛看到了叶子的苍翠的颜色。生:我们好像看到了樟树叶片锃亮的光泽。师:那樟树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是一时的吗?生:不是,课文中有“四季常青”这个词语。生: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一年中的每个日夜、每时每刻都是如此。师:是啊!365天,樟树要经历多少的打击与磨难,可她总是一如既往地蓬勃旺盛,请你用上“无论……总是……”的句式说一句话。
如此教学,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对话,在深入有效的品读和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言”“意”的融合置换中,促进了感悟效益的提升。
二、“言”“意”在背诵积累中兼得
师:学习了樟树的外形和永久惧虫的特点之外,你对这两颗樟树形成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出示:这两颗樟树不但( ),而且还( )。师:樟树外形和精神品质的两个段落,写得十分精彩,我们应该将这两段话永久性地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你们看看背诵这两段话有什么好方法背诵?生:外形一段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从枝叶写到枝干,最后回归整体,以“四季常青”概括提炼。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描写的思路来背诵,就会轻松很多了。师:那第五自然段,除了描写了樟树之外,还描写了石榴树,这对我们的背诵积累有什么帮助吗?生:在这段话中,石榴树是为了对比、衬托樟树的,它与樟树的特性正好相反。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对应的方式,联系描写这两种树木的语句,进行背诵积累。师:那我们请男生背诵石榴树的语句,女生背诵樟树的语句,感受他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此教学,集文本内容感悟、写作方法领悟、优质语言积累于一体,既基于文本内容层面的“意”,又有指向表达本位的“言”,在两者兼得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言”“意”在迁移实践中兼得
重感悟,而轻实践,是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陆游说过“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中如果缺乏了运用实践,就会将意蕴感悟、作者写作策略的体悟等前期工作付之东流。
师:作者借助樟树来表达对宋庆龄的尊重与敬仰之情,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阅读之后的感受和我们的景仰之情呢?
(教师引领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小诗)
吟樟树
枝干(粗壮展向四面八方),枝叶(浓密绿中油亮)。(四季常青)旺盛树,(长久拒虫)永流芳。
心中的宋庆龄
走进您的故居,站在樟树前沉思良久,您好像(樟树一样),(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斗志),您还像樟树一样,(拒绝一切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您芳香般高贵的品质)将永载史册。
随着语用理念的提出,教材文本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开掘出适合学生表达实践的历练平台。因此,阅读教学要在学生感悟文本之“意”形成强烈的认知冲动后,创设语用平台,让学生充分进行“言”的表达。在“吟樟树”中,教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重新加工、组合,在语言情境的置换下进行言语的重新表达,从而在言语历练中将樟树的特点扎根于意识之中;而“心中的宋庆龄”则是借助宋庆龄的资料,明确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类比关系,明晰了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整个练笔过程,学生以自我之“言”表达体悟之“意”,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言意兼得,是指向表达本位的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方式,它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仅仅寻求文本之“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文本表层和内核、意蕴与形式中走一个轮回。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努力营造言意兼得的阅读磁场,让学生在悦纳文本意蕴的基础上,探得文本语言形式的秘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正场小学)
一、“言”“意”在深度品读中兼得
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樟树的生命力蓬蓬勃勃?生: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师:那我们就从这个方面入手,感受樟树旺盛的生命力。谁来将樟树枝干的感觉读出来?(生朗读)。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樟树的粗壮与蓬勃,男生齐读。(随后出示“樟树叶子”的语句)。师:紧扣语句中的核心词语,把你对樟树叶子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评价)。生:我们仿佛看到了叶子的苍翠的颜色。生:我们好像看到了樟树叶片锃亮的光泽。师:那樟树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是一时的吗?生:不是,课文中有“四季常青”这个词语。生: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一年中的每个日夜、每时每刻都是如此。师:是啊!365天,樟树要经历多少的打击与磨难,可她总是一如既往地蓬勃旺盛,请你用上“无论……总是……”的句式说一句话。
如此教学,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对话,在深入有效的品读和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言”“意”的融合置换中,促进了感悟效益的提升。
二、“言”“意”在背诵积累中兼得
师:学习了樟树的外形和永久惧虫的特点之外,你对这两颗樟树形成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出示:这两颗樟树不但( ),而且还( )。师:樟树外形和精神品质的两个段落,写得十分精彩,我们应该将这两段话永久性地留在自己的记忆深处,你们看看背诵这两段话有什么好方法背诵?生:外形一段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从枝叶写到枝干,最后回归整体,以“四季常青”概括提炼。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描写的思路来背诵,就会轻松很多了。师:那第五自然段,除了描写了樟树之外,还描写了石榴树,这对我们的背诵积累有什么帮助吗?生:在这段话中,石榴树是为了对比、衬托樟树的,它与樟树的特性正好相反。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对应的方式,联系描写这两种树木的语句,进行背诵积累。师:那我们请男生背诵石榴树的语句,女生背诵樟树的语句,感受他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此教学,集文本内容感悟、写作方法领悟、优质语言积累于一体,既基于文本内容层面的“意”,又有指向表达本位的“言”,在两者兼得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言”“意”在迁移实践中兼得
重感悟,而轻实践,是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陆游说过“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中如果缺乏了运用实践,就会将意蕴感悟、作者写作策略的体悟等前期工作付之东流。
师:作者借助樟树来表达对宋庆龄的尊重与敬仰之情,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阅读之后的感受和我们的景仰之情呢?
(教师引领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小诗)
吟樟树
枝干(粗壮展向四面八方),枝叶(浓密绿中油亮)。(四季常青)旺盛树,(长久拒虫)永流芳。
心中的宋庆龄
走进您的故居,站在樟树前沉思良久,您好像(樟树一样),(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斗志),您还像樟树一样,(拒绝一切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您芳香般高贵的品质)将永载史册。
随着语用理念的提出,教材文本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开掘出适合学生表达实践的历练平台。因此,阅读教学要在学生感悟文本之“意”形成强烈的认知冲动后,创设语用平台,让学生充分进行“言”的表达。在“吟樟树”中,教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重新加工、组合,在语言情境的置换下进行言语的重新表达,从而在言语历练中将樟树的特点扎根于意识之中;而“心中的宋庆龄”则是借助宋庆龄的资料,明确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类比关系,明晰了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整个练笔过程,学生以自我之“言”表达体悟之“意”,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言意兼得,是指向表达本位的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方式,它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仅仅寻求文本之“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文本表层和内核、意蕴与形式中走一个轮回。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努力营造言意兼得的阅读磁场,让学生在悦纳文本意蕴的基础上,探得文本语言形式的秘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正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