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胡锦涛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次讲话中,他把教育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1.重视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胡锦涛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然要随之改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有了很大发展,对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和完善。改革就是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包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一直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我认为当今亟待需要转变的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
(1)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2)改变因循守旧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社会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这些传统观念的残余远没有消灭,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那种用一种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奉为经典,把老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而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是这种因循守旧的人才观的反映。这种人才观当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只有不断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才能使国家繁荣,民族昌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战胜对手。
(3)克服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为了做官,要做官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学生寒窗苦读,不接触社会,不接触生产,鄙视一切技艺性的职业和劳动。科举考试制度的思想影响决不能低估。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制是一种进步。但是,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转却成了我国教育的传统。从而导致培养人才模式的僵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阻力。
(4)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质量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面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动脑筋思考,知识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不能迁移。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老师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式教学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把现存的知识教给学生;不重视教学的过程,不要求学生思索,更不喜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把学生放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然要随之改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有了很大发展,对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和完善。改革就是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包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一直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我认为当今亟待需要转变的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
(1)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2)改变因循守旧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社会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这些传统观念的残余远没有消灭,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那种用一种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奉为经典,把老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而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是这种因循守旧的人才观的反映。这种人才观当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只有不断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才能使国家繁荣,民族昌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战胜对手。
(3)克服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为了做官,要做官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学生寒窗苦读,不接触社会,不接触生产,鄙视一切技艺性的职业和劳动。科举考试制度的思想影响决不能低估。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制是一种进步。但是,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转却成了我国教育的传统。从而导致培养人才模式的僵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阻力。
(4)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质量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面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动脑筋思考,知识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不能迁移。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老师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式教学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把现存的知识教给学生;不重视教学的过程,不要求学生思索,更不喜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把学生放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