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思考感悟谈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胡锦涛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次讲话中,他把教育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1.重视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胡锦涛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然要随之改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有了很大发展,对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和完善。改革就是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包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一直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我认为当今亟待需要转变的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
  (1)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2)改变因循守旧的人才观,树立现代社会的人才观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社会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这些传统观念的残余远没有消灭,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那种用一种模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奉为经典,把老师的讲解奉为权威,而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是这种因循守旧的人才观的反映。这种人才观当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只有不断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才能使国家繁荣,民族昌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战胜对手。
  (3)克服重学术轻技术的观念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为了做官,要做官就要参加科举考试。学生寒窗苦读,不接触社会,不接触生产,鄙视一切技艺性的职业和劳动。科举考试制度的思想影响决不能低估。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制是一种进步。但是,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转却成了我国教育的传统。从而导致培养人才模式的僵化,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严重阻力。
  (4)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质量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面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如果不动脑筋思考,知识就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不能迁移。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老师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式教学只重视教学的结果,把现存的知识教给学生;不重视教学的过程,不要求学生思索,更不喜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把学生放到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其他文献
一、有效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 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
期刊
“兴趣”可以滋生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学习时被一种愉快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的周长”,在练习时,为
期刊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大雁湖》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
期刊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知道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音乐艺术的规律,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心灵
期刊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审美体验是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
期刊
一、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对图书的需求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前提  0~3岁时儿童成长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色彩识字、事物辨认、语言能力上有很大进步,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对图书的需求也不断改变。两岁左右的幼儿会看简单的图片,喜欢重复的字句,喜欢模仿新奇词汇,再慢慢学会应用。他们比较喜欢看一些熟悉事物的图片、图书,也爱听一些简单有趣的故事。三岁左右的幼儿基本上保持两岁幼儿的爱好,在阅读
期刊
操作活动是手脑并用的体现,是幼儿认识事物规律的有效受段。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利用材料和学具进行学习,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能通过自身地探索活动获得感性经验,揭示事物的外延和内涵,达到真正理解事物的实际意义。  学龄前的幼儿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合理而有计划地创设环境,让孩子去操作、去探究。  成年人对自
期刊
一、在艺术教育中,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享受创造的快乐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这就明确了艺术的另一项功能,即幼儿自我表现,情感表达的渠道。例如,幼儿对涂鸦的喜爱,正是这一功能的体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以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呆板的无机世界生命化。例
期刊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  2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鲜明特点。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
期刊
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