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重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价值取向,是当前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引导了社会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且也对社会个体体育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与体育价值取向建构相统一的原则,还要坚持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关键词]和谐社会体育价值取向
  构建分析
  
  问题的提出
  
  作为文化形式和文化行为的体育,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与时代同步的。如何为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行为赋予新的内涵,为整个社会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全而提升寻求一种理论与方法支持,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价值取向研究更加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构建新的体育价值取向,这已成为新时代下的重要命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基本国情提出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也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又一个伟大理论性创新。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现阶段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此做出解释或说明。
  如吴忠民教授在《走向现代的和谐社会》一文中明确指出,“广义”上的和谐社会要求社会要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如社会与自然、社会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教育之间,保持一种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而“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自身的协调。具体来说,“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的各个群体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协作关系,整个社会能够表现一种公正的发展态势,社会能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转。李强教授则从社会主体的角度指出,“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的社会团体、阶层、群体、社会个体、个人与社会、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之间,彼此信任、互相合作、相互尊重、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状态。以上学者,对和谐社会的定义各有不同,观点也各有侧重,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着重了解释了“和谐社会”一词。
  
  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重构的指导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是体育价值取向重构的重要依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良传统,而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传统体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文化修养、价值取向都体现了要求社会、个体、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思想,这与我们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精神层面上是一致的。因而,传统体育文化为我们建构新的价值取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参照,这也是由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道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哲学思维,墨家所宣扬的“兼爱交利”的精神追求,都为传统体育文化奠定了哲学基础。因此,在实质上,传统体育文化蕴含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各民族体育的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也决定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具有兼容并包的特征,它积极地吸收各个民族体育文化的精华,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多样性、独特性和适应性。
  绵绵华夏5000年,体育文化传承至今,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显现出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传承价值,充分说明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不足一蹴而就的,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我们所构建的新的体育价值取向也是如此,它也是对传统体育价值取向的一种发展,因而它无法摆脱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传承向来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我们理应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体育文化也是这样,吸收传统体育文化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的追求,继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同时在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旋律的前提下,吸纳先进的西方体育文化,中外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接触、碰撞、博弈、吸纳与融合使之更具有竞争性和时代感。因此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价值取向必须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底蕴,这样才能更好的地应对生存与发展问题。
  
  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重构原则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人类总是想不断地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现在,人类终于意识到其自身也成为这种征服活动的受害者。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了世界未来和人类命运的问题,并开始重视保护生态、重视可持续发展。
  体育价值取向吸收可持续发展精神,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特殊的发展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与之相适应的是,体育事业也在迅猛发展。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事业总体上还处在一个不发达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事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以及体育价值取向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见,“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必将融入现代社会条件下体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体育价值取向建构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条件下重新定位体育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价值取向包括“理想性”和“超越性”两个层面,而这种“理想性”和“超越性”又要建构在现实层面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体育终极价值取向在整个价值取向追求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终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现实价值目标和社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价值目标为基础的,并通过现实价值取向的追求得到不断的积累、升华。
  因此,体育现实价值目标的实现与否,决定了终极价值的实现程度。正是由于终极价值取向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使人们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追求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而忽视了对现实价值的追求,导致行为与实际脱轨、急功近利,为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样,现实价值取向离不开终极体育价值取向的引导,体育的实质是体育终极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体育价值追求的基础,集中体现了体育对人的基本价值。现实体育价值取向是终极价值取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实现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根据具体需要所做出的价值选择。如果体育现实价值取向离开了终极价值取向的指导,就会陷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怪圈,导致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从而使体育的发展偏离正常轨道,带来不必要的危害。因此,一定要搞清楚体育现实价值取向和终极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体育终极价值取向要以现实价值目标 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和实现体育存在的意义;现实价值取向要以终极价值取向为引导,才能避免现实价值取向的无意义。从实际角度说,体育终极价值取向和现实价值取向的指向是一致的,其所蕴含着的人类对体育的终极追求和美好向往是相同的,其所包含的促进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也是一致的。兼容并蓄的体育文化,使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复兴,同时又使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得到了发展,从而呈现出体育价值取向追求的多样化、实用化的开放格局。这一开放格局为建构我国体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由此可知,主体体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追求,从而体现了体育现实价值取向与终极价值取向的完美统一。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互为前提、相互统一的,个人正当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个人利益也不能脱离社会利益而独立存在,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基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工具论”,其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清除。“工具论”一度曾是我国体育价值取向的主导思想,就是把体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工具来要求体育,泯灭了体育自身的特性,远离了“人”的发展与成长,而非一个“真实的人”。当然,“工具论”在当时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下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个人意识逐渐强化,集体意识逐渐淡化,人们所关注的更多的是自我的发展和多元化的需求。所以体育活动也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为出发点,重塑自我。每个公民都是一由、民主、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立人格的“真实人’’而不是被动的“工具人”,从而做到了“以人为本”,从物质层面、更从思想和情感的层而体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当然,对参与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的个体或小团体来说,在实现个人价值的时候,一定不能违背整个社会对体育的价值规范。其实体育的社会价值规范和个体或小群体价值利益并不是相悖的,主导体育价值取向就是使这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促进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总之,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的重构,不但要坚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与体育价值取向建构相统一的原则,还要坚持社会需求与社会成员个体需求相统一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体育价值取向中兼顾各项原则。(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三个维度: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众化,三者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认真研究
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有奥运论坛、奥林匹克教育、文艺表演、体育电影征评等活动,其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北京经济、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同时展示了其深厚的传
【摘要】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体现在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集中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过度投机会扭曲消费行为,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安全。因此,研究二者的关系,积极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体经济与在其基础上产生的虚拟经济是现实经济中并行的两个经济体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自由化以来,
[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有序、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权稳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创新民生事务的管理机制应该导入协商民主机制、注重转变政府角色、设计合理的协商政治制度、确保宏观控制与微观放开相结合,以求实现社会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民生事务 管理机制  协商机制  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的政治内涵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经济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取得了蓬勃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一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影响游客选
新形势下,大量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入驻四川,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拉动。与此同时,也给本土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危机。“危”包括人才流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份
【摘要】孔子的学说对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实践当中。美国政治学者萨拜因认为,政治学说的意义和目的均力求根据对共同利益和共同福利的看法以阐明人、追求目标和发生事件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试图沿着这样一个范式对孔子的政治思想做一个概述。  【关键词】仁政 中庸 君子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古今中国的政治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到
【摘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治理活动是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受行政人格支配的公务员的行为选择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广大公务员普遍、完美的行政人格的建构,是政府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必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也是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公务员社会转型期行政人格行政伦理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共行政由于传统与现代诸多矛盾的纵向积累,公共权力与经济、社会、文化复杂关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人们对于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维护自我及群体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理念,它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包含公正、正义、平等诸多相关范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的社会利益关系状态,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与基石。    【关键词】和谐社会本质与基石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社会中各种利益分化的产物,是法权观念或道德观念最抽象的表现  从社会历史看,社会公
【摘要】政府现金管理是以低成本、低风险方式对政府现金流入与流出进行调整与控制的程序与策略。我国应当确立起政府现金管理的概念、建设单一财政账户系统、增强政府现金收支管理能力,并灵活运用投资工具进行现金风险控制,深入履行我国政府在现金管理中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政府现金管理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单一财政账户系统    增强政府现金管理的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的意义  据世界银行区域公共债务工作组和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