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突围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博尔赫斯如是说道。确然,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学习那些由具体知识构成的有字之书,继而阅读由世事阅历垒砌的无字之书,最终读懂那本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心灵之书。这一过程其实正如哲人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
  人的一生不是一场盲目的追逐,相反,那應是不断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马斯洛曾提出过“需求理论”,将人生概括为实现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精神五个需求的过程,而这五个需求实际上是递进达成的。阅读有字之书,我们的头脑变得充盈,我们具有了保护自我安全、实现自我生存的能力。阅读无字之书,我们的人格开始健全,我们能够在社会中相处,甚至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褒美。而在实现了上述需求之后,心灵之书的书页向我们缓缓展开,以我们的知识与阅历为基础,我们有能力感知精神深层次的表达,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达到那个“大彻大悟”的清朗境界。
  然而观当今之世,读有字之书者泛泛,读无字之书者不鲜,唯读心灵之书者寥寥。有人说,这是现实的压力逼着人们从精神世界中抽身,可的确应该这样吗?我想起加缪用不无温情的笔触描绘的那个走下平原并感到幸福的西西弗斯。是的,从睡梦中醒来后,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如西西弗斯推动着那块名为“现实”的巨石一次又一次地走上山崖,可是当我们读懂了那本心灵之书的启迪,读懂了我们精神的渴求,读懂了自我的意识,心灵的声音指引着我们,“带着幸福的微笑走下平原”。
  知识的掌握、阅历的丰富与精神的升华,这三者体现的,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人对自我的一次次突围。囿于躯壳之中,有时我们也会感受到女诗人辛波斯卡所描绘的那种“我即是我的阻碍”的无力感,但也正是这种局限性,促使我们自觉地反抗那些看似命定的桎梏。我们认识了人生的不足并尽己全力修补,谁能说这样的人生配不上一支激越昂扬的战曲或是颂歌?谁能说这样的人生不是在书写属于自我、属于灵魂的浩荡传奇?
  “别做观众了,试着自我评判!”加缪的话语正在耳畔,人生突围的号角已然吹响,三本大书在面前缓缓翻开,这是属于我们的人生,这是灵魂光荣的突围!
  点评
  文章对“三本书”的内涵理解十分准确,在此基础上,引入马斯洛“需求理论”,来阐述“三本书”所展現的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三本书”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思考。而且,作者不是单纯地阐述关系,而是在阐述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然而观当今之世,读有字之书者泛泛,读无字之书者不鲜,唯读心灵之书者寥寥。有人说,这是现实的压力逼着人们从精神世界中抽身,可的确应该这样吗?”文章语言符合论述类文体理性表达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条理性与逻辑性,值得学习。
其他文献
风中跌倒不为风  林清玄    路过乡间一座三合院,看见一个孩子正在放声大哭,妈妈心疼地在旁边安慰。   妈妈一手慈爱地搂着孩子,一手用力地拍打地板,对孩子说:   ……  查看原文请点击:《阅读与鉴赏》高中版2006年第3期第62页    魏银锑  生活不需要借口,挫折不需要理由。跌倒不是失败后的哭泣,而是失败后的奋起。每一次的跌倒,只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美丽。风再冷,不会没有歇息,雾再浓,
[内容概述]rn本文主要概述了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友谊的天空”和“师长情谊”两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友谊的天空”由一个主题(友谊)、两个话题(现实交友、网上交友)、一个重要
期刊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
期刊
《论语·八佾》记孔子之语,有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众所周知,这是“文献”一词的最早的出处.宋儒朱熹《四书集注》云:“文
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之父曾出此语:“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诚哉斯言,“诗书”作为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食粮,古往今来,无人不识其重要。然而当今人们亦产生了“读书焦虑”,仿佛踏出校门便停止了学习的脚步,而以一张张微信朋友圈上的“读书照”自我标榜。殊不知,学习绝不是标签式的阅读与简单的浏览,而是恒久的、伴随生命每个角落的向外发现、向内探索。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期刊
列夫·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在卷帙浩繁的人生之书里,人有了力量,也更接近着生命的完善。(开头点题,符合“考场作文入题要早”的原则。但是后一句表意不明,是谈书的内容,还是谈读书之功,未说清楚。)  有位作家说:“人要讀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并不孤立。人要从外在的世界中获得生命的体验而充
期刊
从文化史的研究立场上考察,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世界各民族的民族智慧的表现,同时它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对话与相互融通的创造性成果.文化的世界性流动,是文化史上一个永恒
<正>和刻本汉籍与准汉籍的基本概念汉籍的概念从最广的含义而言,就是用汉字撰写的书籍①。而最狭义的汉籍,自然是中国人所著,在中国传抄或刊刻的书籍。由于汉文传播于朝鲜半
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一文通过尊德性与道问学这一对范畴,来为在宋明理学的复杂的思想史背景中演变出的浙东学派进行思想史的定位,其实质则在于提出一种纯粹的广义史学的学术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rn这话说得确实精辟,但我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