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而创造思维是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基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首要任务。本文对中学物理创造思维的特点及培养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思维;特点;培养;方法
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当对中学生物理创造思维的特点与培养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中学生物理创造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创造力有如下特点:①创造力不再带有虚幻的、超脱现实的色彩,而更多地带有现实性,更多地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激发的;②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③创造力更为成熟;④他们的创造力不如成人那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足够的科学价值,但是又不象成人那样受思维定势和固化认识的影响而思路狭窄、僵化,而是思路开阔、敏捷、灵活。他们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二、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
要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物理创造思维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培养热情和兴趣。
热情是做事的启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依赖于传授知识时的氛围。所以,构造良好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首要的。一要营造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氛围,让学生在创造性实践中体验和发挥创造性思维。这时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思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将不同的表面上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提到一起进行认识。例如:有灯泡a“110v、100w”,灯泡b“110v、40w”,滑动变阻器若干及足够数量的导线,将它们接入220v电压的电路中去,并使a、b均能正常发光,试组成一个最合适的电路?[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都能正常发光,必须使每灯两端的电压va]vb=110v,并且通过a、b的电流分别为其额定电流ia、ib,于是可以设想出如图1中所示的三种电路,这就是思维的发散过程;二是在课堂教学上要营造开放性的探索氛围。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教师仅仅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关系,以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努力保持交流渠道的畅通,建立起一种开放性的、探索性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处在随时能激发起创造欲望的氛围中。
(二)着眼创造,培养思维品格。
要注意创造思维的敏感性特点,养成学生对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的敏感性,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更有新意义的信息。还要善于迅速综合各方面的智慧,用于新问题的解决。敏感性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①联系教材讲一点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如讲惯性定律时,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等。②加强教学中的方法教学和训练。如物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检验等。③增强提问的启发性,如质量和速度可以组合成动能,也可以组合成动量,为什么要引入动量和动能呢?等等。④保护学生质疑、探索的创造积极性,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十分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保护。⑤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等直觉思维能力等。
(三)注重创造,培养思维素质。
创造是思维活动的直接结果,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能动性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更新旧有的观念,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勇于超越一般的逻辑思维,大胆地、灵活机动地进行联想、想象、猜测,甚至是幻想。
(四)重视实验,培养迁移能力。
思维的独特性反映思维能否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用前所末有的新观点、新角度认识事物,提出不同凡响、异于他人的独特见解。许多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原理、寻找器材、装配仪器、操作观察和排除故障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锐意创新、立志超群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小实验,如“设计一个测纸与桌面间动摩擦因素的实验。有条件的话,请实际测一测”。还有的以“小实验”的形式在教材中单独列出,如“自制电笔”、“自制杆秤”、“自制电池”等。这些小实验,方法灵活,取材容易,教学中应好好挖掘。还可依据教材内容,安排一些“家庭实验”,让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废旧物资,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五)玩具移用。
一是用移用玩具直观地显示物理现象。象“不倒翁”、“海狮顶球”可演示重心、稳度、平衡、磁力等现象;二是废物资巧用。如:用“可乐”塑料瓶显示热膨胀;用通水斗的橡皮拔子做“马德堡实验”等;三是家电妙用。用电子琴做有关声学实验;用袖珍收音机做静电实验和屏蔽实验等;四是日常观察。如:观察人体的杠杆作用;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分析自行车中用到的知识(象采用滚动轴承减少摩擦;刹车装置;座垫上的弹簧起缓冲作用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更锻炼了思维的迁移能力。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应高度注意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但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积极研索,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思维;特点;培养;方法
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当对中学生物理创造思维的特点与培养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中学生物理创造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创造力有如下特点:①创造力不再带有虚幻的、超脱现实的色彩,而更多地带有现实性,更多地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激发的;②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③创造力更为成熟;④他们的创造力不如成人那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足够的科学价值,但是又不象成人那样受思维定势和固化认识的影响而思路狭窄、僵化,而是思路开阔、敏捷、灵活。他们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二、培养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
要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物理创造思维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培养热情和兴趣。
热情是做事的启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依赖于传授知识时的氛围。所以,构造良好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首要的。一要营造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氛围,让学生在创造性实践中体验和发挥创造性思维。这时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思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将不同的表面上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提到一起进行认识。例如:有灯泡a“110v、100w”,灯泡b“110v、40w”,滑动变阻器若干及足够数量的导线,将它们接入220v电压的电路中去,并使a、b均能正常发光,试组成一个最合适的电路?[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都能正常发光,必须使每灯两端的电压va]vb=110v,并且通过a、b的电流分别为其额定电流ia、ib,于是可以设想出如图1中所示的三种电路,这就是思维的发散过程;二是在课堂教学上要营造开放性的探索氛围。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教师仅仅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关系,以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努力保持交流渠道的畅通,建立起一种开放性的、探索性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处在随时能激发起创造欲望的氛围中。
(二)着眼创造,培养思维品格。
要注意创造思维的敏感性特点,养成学生对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的敏感性,善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更有新意义的信息。还要善于迅速综合各方面的智慧,用于新问题的解决。敏感性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积淀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①联系教材讲一点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如讲惯性定律时,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等。②加强教学中的方法教学和训练。如物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观察实验、积累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检验等。③增强提问的启发性,如质量和速度可以组合成动能,也可以组合成动量,为什么要引入动量和动能呢?等等。④保护学生质疑、探索的创造积极性,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十分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要保护。⑤培养学生的推测、想象等直觉思维能力等。
(三)注重创造,培养思维素质。
创造是思维活动的直接结果,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能动性特点,培养学生勇于更新旧有的观念,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勇于超越一般的逻辑思维,大胆地、灵活机动地进行联想、想象、猜测,甚至是幻想。
(四)重视实验,培养迁移能力。
思维的独特性反映思维能否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实际问题,用前所末有的新观点、新角度认识事物,提出不同凡响、异于他人的独特见解。许多实验通常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原理、寻找器材、装配仪器、操作观察和排除故障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锐意创新、立志超群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小实验,如“设计一个测纸与桌面间动摩擦因素的实验。有条件的话,请实际测一测”。还有的以“小实验”的形式在教材中单独列出,如“自制电笔”、“自制杆秤”、“自制电池”等。这些小实验,方法灵活,取材容易,教学中应好好挖掘。还可依据教材内容,安排一些“家庭实验”,让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和废旧物资,因地制宜,各显神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五)玩具移用。
一是用移用玩具直观地显示物理现象。象“不倒翁”、“海狮顶球”可演示重心、稳度、平衡、磁力等现象;二是废物资巧用。如:用“可乐”塑料瓶显示热膨胀;用通水斗的橡皮拔子做“马德堡实验”等;三是家电妙用。用电子琴做有关声学实验;用袖珍收音机做静电实验和屏蔽实验等;四是日常观察。如:观察人体的杠杆作用;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分析自行车中用到的知识(象采用滚动轴承减少摩擦;刹车装置;座垫上的弹簧起缓冲作用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更锻炼了思维的迁移能力。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应高度注意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但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积极研索,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