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也在碰撞中相互借鉴,这虽然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但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涌入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不小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甚至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而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有着传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与艺术和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与时代要求下,就需要相关人员着力思考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精粹,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避免民族虚无主义的出现。本文就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育;美术教学
一、欣赏课的有效运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其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积累创作素材、培养对美的感知力,而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能够找到许多具备美感、体现特色民族精神的文化精粹,与美术相关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数不胜数,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以齐白石的《蛙声十里泉》为例,该画作并没有直观的画出青蛙,但通过潺潺流水与几只灵动小蝌蚪的形象来向人们展示出了一幅别具意境的画作,是视觉与听觉上相互融通,教师可以此提出问题:画作带给我们最直观的视觉享受,那这幅画是怎么体现出“蛙声”的呢?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后,会从小蝌蚪的形象联想到青蛙妈妈,虽然没有在画作中真正看见但总能感受到蛙鸣。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看似无画却胜有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逐渐去体味将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学习更多美术知识、体会艺术美的同时,体味我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从心里萌生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多种民族精神,在长期流传与发展过程中已经收到我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是中华民族中的文化瑰宝,因此教师可以用传统节日作为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就拿端午节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屈原不屈”为主题的教学定活动,让同学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背景故事的同时,对端午节民间习俗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去学习屈原身上的高尚品质,让学生运用其创造力与想象力,把他们所想到的屈原画出来:首先要组织学生去查阅历史资料,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看一些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作品,屈原创作的也可以,别人描写屈原的也行,以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提升能力,展示自我价值;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来绘制相关画作,包含端午节元素即可,如龙舟、粽子等等,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应结合民族特色节日中已有的手工元素来开展教学工作,在端午节中有五花绳与包粽子等活动,教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用彩线、花布、剪刀等材料与工具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有助于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多安排学生进行临摹写生
小学美术更多是起到一个启蒙教育的作用,学生在美术技法与思维上的不成熟,导致其很难真正认识理解一些名人画作,教师可通过临摹写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解我国国画的魅力所在,用一些名人大家的画作为引导,在学生临摹的过程中为其讲解国画作图中色彩、线条、虚实与意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让同学初步掌握国画技能,在画画中陶冶情操、磨炼心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不能直接强硬要求学生完成对某一画作的临摹,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生所体现的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在国画作品中挑选合适的内容,以图画内容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国画的殿堂,去感受国画的魅力,逐步养成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在美术方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组织课外活动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类型多种多样,如剪纸、国画、书法等等,这些文化艺术都有着其独特韵味,而仅仅靠课上时间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以评价的方式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障宣传工作到位,拟定合适的题目并保障比赛的公平与公正,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投入到参赛作品的制作之中,遇到问题可以咨询美术教师。用传统文化作为依托,以大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美术知识的动力。
五、结束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一直继续,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尽早接触、尽早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献:
[1]王天祥.浅谈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7(12):72-72.
[2]郑利明.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6(34):167-167.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教育;美术教学
一、欣赏课的有效运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其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积累创作素材、培养对美的感知力,而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能够找到许多具备美感、体现特色民族精神的文化精粹,与美术相关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数不胜数,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以齐白石的《蛙声十里泉》为例,该画作并没有直观的画出青蛙,但通过潺潺流水与几只灵动小蝌蚪的形象来向人们展示出了一幅别具意境的画作,是视觉与听觉上相互融通,教师可以此提出问题:画作带给我们最直观的视觉享受,那这幅画是怎么体现出“蛙声”的呢?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后,会从小蝌蚪的形象联想到青蛙妈妈,虽然没有在画作中真正看见但总能感受到蛙鸣。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结合”的巧妙运用,看似无画却胜有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逐渐去体味将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学习更多美术知识、体会艺术美的同时,体味我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从心里萌生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蕴含着多种民族精神,在长期流传与发展过程中已经收到我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是中华民族中的文化瑰宝,因此教师可以用传统节日作为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就拿端午节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屈原不屈”为主题的教学定活动,让同学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背景故事的同时,对端午节民间习俗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去学习屈原身上的高尚品质,让学生运用其创造力与想象力,把他们所想到的屈原画出来:首先要组织学生去查阅历史资料,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看一些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作品,屈原创作的也可以,别人描写屈原的也行,以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提升能力,展示自我价值;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来绘制相关画作,包含端午节元素即可,如龙舟、粽子等等,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应结合民族特色节日中已有的手工元素来开展教学工作,在端午节中有五花绳与包粽子等活动,教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用彩线、花布、剪刀等材料与工具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有助于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多安排学生进行临摹写生
小学美术更多是起到一个启蒙教育的作用,学生在美术技法与思维上的不成熟,导致其很难真正认识理解一些名人画作,教师可通过临摹写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解我国国画的魅力所在,用一些名人大家的画作为引导,在学生临摹的过程中为其讲解国画作图中色彩、线条、虚实与意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让同学初步掌握国画技能,在画画中陶冶情操、磨炼心性。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不能直接强硬要求学生完成对某一画作的临摹,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生所体现的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在国画作品中挑选合适的内容,以图画内容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国画的殿堂,去感受国画的魅力,逐步养成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在美术方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组织课外活动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类型多种多样,如剪纸、国画、书法等等,这些文化艺术都有着其独特韵味,而仅仅靠课上时间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以评价的方式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障宣传工作到位,拟定合适的题目并保障比赛的公平与公正,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投入到参赛作品的制作之中,遇到问题可以咨询美术教师。用传统文化作为依托,以大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美术知识的动力。
五、结束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一直继续,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尽早接触、尽早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献:
[1]王天祥.浅谈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7(12):72-72.
[2]郑利明.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16(34):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