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ragon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美术从欣赏、绘画和工艺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 绘画 工艺
  
  初中美术教材上,内容基本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欣赏部分,其中有很多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绘画环节尤其是中国画部分的学习对爱国主义教育也极为有利,它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培植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象石,壁画,帛画,版画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和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涵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作品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爱国主义教育之上。例如课本上的一幅作品《艰苦岁月》,取材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南岛部队在革命低潮的一段史实,它通过一老一少的两个战士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的形象,歌颂了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欣赏使同学们能联想到艰苦岁月时期的那些南征北战,流血牺牲的烈士,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绘画习作课中,教师在课题设计时要新颖。例如:采取《家乡巨变》、《迎澳门回归》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题目,能有效地唤起同学们对周围新鲜事物的想象,对学生渗透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家庭之际,抓住这一有效时机,向学生讲叙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它们过去的耻辱和今日的繁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绘画形式表现回归后的喜人景象,这些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非常有利。
  
  三、在工艺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来了解我国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建于隋代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进入世界桥梁的前列。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这样我们同学既能领略到祖国的建筑艺术,又能激发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来。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我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些画种。如汉代的画像石、水印、套色木刻等,它们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就,对其它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也足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
  总之,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学校要培养跨世纪人材,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其他文献
摘 要:宋江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一个最重要人物,其性格的核心在于“忠义”二字。忠与义矛盾地交织在宋江的一生中,构成了宋江性格的基本内涵。在其思想深处“忠”对“义”具有绝对的制约作用,表现出其性格的前后一致性。上山同招安都是其忠君观念在特殊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已。  关键词: 《水浒传》 宋江 忠君 义气    “孔师孟祖述忠义,自列丹青从古今”,《水浒传》主要宣扬的就是忠义思想,作品里的“忠”和“义
期刊
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功的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丁肇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一个人发挥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在幼儿关键期进行了兴趣的培养,当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以方法,犹如顺水推舟,非常自如。”幼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对于小班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逐步形成书和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
期刊
每每走进语文教学大家们的课堂,我总感到一股勃勃的生命之水在流动,激昂时,荡气回肠,如滔滔的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委婉时,清雅美丽,如涓涓的小桥流水汩汩流淌。我不禁疑惑:是什么魔力,让课堂焕发出如此的活力,使所有的听课老师拊掌叫绝呢?是什么法宝,让孩子变得如此的聪慧,使他们的小嘴像炒豆子似的妙语连珠呢?在对比中,在反思中,在追问中,我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是文本的细节,是教者的细腻!  窦桂梅老师执教《落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利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识字。改进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识字热情,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识字欲望 识字方法 分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负担重,避免繁重、枯燥、单调的识字写字,而从语文的实践性出发,注重情趣化、生活化,丰富学
期刊
小莉是一位女生,平时成绩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她考上重点大学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在临近高考的几次模拟测试中小莉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这可让周围关心她的人,包括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和校长急坏了,大家猜想着种种可能:她是不是谈恋爱了?是不是有什么病了?于是纷纷找她谈话,大讲特讲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恋爱的“罪恶”;班主任还与家长协商准备带她去医院作检查。然而,小莉不仅否认自己坠入“爱河”也不承认自己
期刊
当前,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学生缺乏充分的感知基础:二是揣摩感悟品味不足,结论给出太快,学生很难联系生活和知识实际来进行品味和吸收,更没有情感介入;三是讨论交流不足,分歧消除太快。这种“缺乏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失去了意义建构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老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呼唤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诸多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培养方向。物理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这方面的一点心得。    一、抛弃应试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
期刊
摘 要: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就成为数学课程重要的目标。随着新课标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数感的建立面临严峻考验。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培养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精心选材,合理安排;科学设计,注重实效;恰当实施,适时调整三方面论述数感建立和培养的教学策略,增强学、数学素养。  关键词:学生 数感 建立 培养    一、意义与背景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
期刊
摘 要: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对中学生作文教学,特别是中作文命题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而我省在2004年再次起用材料作文作为中考的考察点。由于材料作文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据专家推测:在今后的几年中材料作文将继续强占其他题型的“地盘”,成为中试卷的“宠儿”。但是材料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针对性更强,难度更
期刊
经典的力量的确让人震撼,它们能穿越沧桑历史,散发出永恒的耀眼光芒。谈教育不能不谈孔子,谈教育方法不可忘记孔子那些饱哲理的连珠妙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