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美术从欣赏、绘画和工艺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 绘画 工艺
初中美术教材上,内容基本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欣赏部分,其中有很多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绘画环节尤其是中国画部分的学习对爱国主义教育也极为有利,它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培植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象石,壁画,帛画,版画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和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涵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作品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爱国主义教育之上。例如课本上的一幅作品《艰苦岁月》,取材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南岛部队在革命低潮的一段史实,它通过一老一少的两个战士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的形象,歌颂了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欣赏使同学们能联想到艰苦岁月时期的那些南征北战,流血牺牲的烈士,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绘画习作课中,教师在课题设计时要新颖。例如:采取《家乡巨变》、《迎澳门回归》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题目,能有效地唤起同学们对周围新鲜事物的想象,对学生渗透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家庭之际,抓住这一有效时机,向学生讲叙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它们过去的耻辱和今日的繁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绘画形式表现回归后的喜人景象,这些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非常有利。
三、在工艺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来了解我国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建于隋代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进入世界桥梁的前列。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这样我们同学既能领略到祖国的建筑艺术,又能激发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来。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我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些画种。如汉代的画像石、水印、套色木刻等,它们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就,对其它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也足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
总之,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学校要培养跨世纪人材,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 绘画 工艺
初中美术教材上,内容基本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欣赏部分,其中有很多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绘画环节尤其是中国画部分的学习对爱国主义教育也极为有利,它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培植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象石,壁画,帛画,版画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和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涵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作品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爱国主义教育之上。例如课本上的一幅作品《艰苦岁月》,取材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南岛部队在革命低潮的一段史实,它通过一老一少的两个战士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的形象,歌颂了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欣赏使同学们能联想到艰苦岁月时期的那些南征北战,流血牺牲的烈士,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绘画习作课中,教师在课题设计时要新颖。例如:采取《家乡巨变》、《迎澳门回归》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题目,能有效地唤起同学们对周围新鲜事物的想象,对学生渗透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家庭之际,抓住这一有效时机,向学生讲叙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它们过去的耻辱和今日的繁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绘画形式表现回归后的喜人景象,这些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非常有利。
三、在工艺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来了解我国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建于隋代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进入世界桥梁的前列。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这样我们同学既能领略到祖国的建筑艺术,又能激发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来。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我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些画种。如汉代的画像石、水印、套色木刻等,它们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就,对其它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也足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
总之,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学校要培养跨世纪人材,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