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五年制高职教育最早于日本创立。20世纪60年代,日本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面临着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问题,尤其缺乏既有理论基础又掌握着实践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为此,五年制高职教育应运而生,招收初中毕业生,对其进行五年一贯制培养,培养目标为实践性中级技术人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日本 五年制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日本最先设立了现代五年制高职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科技发展迅猛,加快技术人才培养,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设立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一贯制教育,即五年制高职教育。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日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在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五年制高职教育,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当前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但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培养的人才规格、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逐步完善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技术性人才。
1 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基础,只有确立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后,五年制高职才能有序发展。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日本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其重要原因是恰当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着中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缺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掌握实践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因此,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创立之初,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即战力的“中坚技术者”,满足企业对中级实践性技术人才的需要。进入21世纪,日本高新科技产业不断兴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为此,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具有创造力的实践性技术者”。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时,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需要依照我国国情和学生情况确定。首先,从教育层次来看,五年制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处于高等教育的低层,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低于大学本科,但高于中职教育。其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样,五年制高职教育不能脱离实践性技术人才的培养。最后,通才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而且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只局限于某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成为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技术实践能力又包括具有广阔视野、创造力以及后续发展能力。综上所述,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 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中坚技术者”还是之后的“具有创造力的实践性技术者”,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坚持实践性技术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大约在1∶1,重要的理论课都相应地配置实践课,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工作现场进行参观和见习,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进入21世纪,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后,课程设置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社会、艺术、科技等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课教育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较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毕业后即战力并不强。因此,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首先,增大实践课程的开设,例如实验、设计、实习,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平衡设置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增设社会、法律、艺术、科技等人文科目,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多样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考虑学生的多样性、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调整,同时,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3 教学方式灵活,重视校企合作
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仅通过课堂传授知识,还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结合。课堂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教师采用问题解决型授课法,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另外,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学习形式,例如参观工厂、与企业职工交流、工作体验、顶岗实习等。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融会贯通,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竞赛和职业资格考试,例如全国高等专门学校机器人大赛。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与企业相连,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保证学生顺利地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衔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重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合作办学的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方式。另外,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措施引导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4 “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是影响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重要因素,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日本五年制高职教师大多是“双师型”,他们既是教师,也是技师或工程师,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不但能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能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除了专职教师,日本五年制高职学校还从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师来源单一,“双师型”教师较少,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即毕业后直接去任教。他们从事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训教学、实习现场指导等方面欠缺。然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配置“双师型”教师,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鼓励和引导“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学校招聘新教师时,优先聘用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再次,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寒暑假集训、到企业兼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最后,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5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
日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即战力”,受到企业广泛的好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随着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日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要求不断增加。为此,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开放性、多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拓宽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出路,除了直接就业之外,还有多种继续学习的渠道。日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可以获得准学士学位,并可以进入专攻科学习,或者作为编入生进入普通大学本科3年级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选择机会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就业,极少数毕业生进入本科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然而,终生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共识,五年制高职教育只是学生一生中所接受的一部分教育,而非终结性教育。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积极融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拓宽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出路。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畅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解决不同学生的转学、升学等问题,使五年制高职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普通高校深造。其次,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理念,毕业后虽然离开学校,但可继续参与自考、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函授教育等在职教育方式,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
参考文献:
[1]施晔.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改革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2012.7.
[2]叶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及其办学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35).
[3]何锡涛.中日两国五年制高职发展的比较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4]张友辉.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8.10.
[5]李红卫.改革开放后我国五年制高职政策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0.3.
[6]李娜.日本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3.
[7]闫燕.论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和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
基金项目:
2013年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Y012J)。
作者简介:韩晓燕(1980-),女,山东胶州人,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副教授,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会计、职业教育。
关键词:日本 五年制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日本最先设立了现代五年制高职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科技发展迅猛,加快技术人才培养,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设立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一贯制教育,即五年制高职教育。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日本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在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五年制高职教育,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当前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但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培养的人才规格、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逐步完善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技术性人才。
1 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基础,只有确立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后,五年制高职才能有序发展。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日本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其重要原因是恰当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着中高级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缺乏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掌握实践技术的一线技术人员。因此,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创立之初,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即战力的“中坚技术者”,满足企业对中级实践性技术人才的需要。进入21世纪,日本高新科技产业不断兴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为此,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具有创造力的实践性技术者”。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时,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需要依照我国国情和学生情况确定。首先,从教育层次来看,五年制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处于高等教育的低层,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低于大学本科,但高于中职教育。其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样,五年制高职教育不能脱离实践性技术人才的培养。最后,通才教育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而且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只局限于某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成为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技术实践能力又包括具有广阔视野、创造力以及后续发展能力。综上所述,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 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中坚技术者”还是之后的“具有创造力的实践性技术者”,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坚持实践性技术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大约在1∶1,重要的理论课都相应地配置实践课,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工作现场进行参观和见习,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进入21世纪,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后,课程设置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社会、艺术、科技等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课教育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较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毕业后即战力并不强。因此,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首先,增大实践课程的开设,例如实验、设计、实习,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平衡设置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增设社会、法律、艺术、科技等人文科目,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多样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考虑学生的多样性、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调整,同时,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3 教学方式灵活,重视校企合作
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仅通过课堂传授知识,还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结合。课堂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教师采用问题解决型授课法,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另外,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学习形式,例如参观工厂、与企业职工交流、工作体验、顶岗实习等。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融会贯通,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竞赛和职业资格考试,例如全国高等专门学校机器人大赛。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与企业相连,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保证学生顺利地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衔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重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合作办学的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方式。另外,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措施引导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4 “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是影响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重要因素,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日本五年制高职教师大多是“双师型”,他们既是教师,也是技师或工程师,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不但能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能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除了专职教师,日本五年制高职学校还从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师来源单一,“双师型”教师较少,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即毕业后直接去任教。他们从事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训教学、实习现场指导等方面欠缺。然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配置“双师型”教师,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鼓励和引导“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学校招聘新教师时,优先聘用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再次,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寒暑假集训、到企业兼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最后,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
5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
日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即战力”,受到企业广泛的好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随着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日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要求不断增加。为此,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开放性、多层次的终身教育体系,拓宽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出路,除了直接就业之外,还有多种继续学习的渠道。日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可以获得准学士学位,并可以进入专攻科学习,或者作为编入生进入普通大学本科3年级学习,获得学士学位。
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后,选择机会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就业,极少数毕业生进入本科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然而,终生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共识,五年制高职教育只是学生一生中所接受的一部分教育,而非终结性教育。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积极融入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拓宽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出路。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畅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解决不同学生的转学、升学等问题,使五年制高职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普通高校深造。其次,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理念,毕业后虽然离开学校,但可继续参与自考、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函授教育等在职教育方式,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
参考文献:
[1]施晔.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改革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2012.7.
[2]叶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及其办学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35).
[3]何锡涛.中日两国五年制高职发展的比较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4]张友辉.日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8.10.
[5]李红卫.改革开放后我国五年制高职政策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0.3.
[6]李娜.日本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3.
[7]闫燕.论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和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
基金项目:
2013年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Y012J)。
作者简介:韩晓燕(1980-),女,山东胶州人,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副教授,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会计、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