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制定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使高校的全面培养得到了有效地保障。本文综合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评价过程,并提出了有效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育人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学生成长成才放在首位。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高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研究更可以加深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把握,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指具有多领域知识、多种能力、多种素养的创新型复合人才。随着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渴望,能够给企业单位创造更多价值的“多面手”更受到青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在学生已有的基本能力基础上,通过社会影响、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途径影响后形成的稳定的属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调查研究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总体是蓬勃向上、积极关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但是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存在极端情绪;学习方面,大学生重视课本学习、忽略能力培养,重视考试、忽略平时积累;社会实践方面,重企业实习、轻志愿服务,重短期成效、轻长期积淀。此外,学生对于科创精神、科创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
综合素质包括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规划、学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我国的“德智体美劳”五个字的教育方针更为我们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方向。现如今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分为过程统计和集中评价[1]。
过程统计是指对学生在日常的行为表现进行统计、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过程统计要明确责任人、统计的周期频率、统计的要求。在此之后,以指标为依据,对于统计结果进行量化或者测评小组进行打分,最后进行准确、全面地审核、归类、建档,用以后期的使用、审核[2]。
集中评价是在整理各类基础统计数据结果的基础上,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过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反馈给学生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为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评奖评优、发展党员、推免研究生、留校任职、学生政审等多方面的依据。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策略研究
1.推进三全育人,提升综合素质教育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关键。各高校应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整合协同学校、学院各项教育工作、各项教育元素,在较大范围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充分挖掘专家教授、知名学者、优秀校友、管理干部、朋辈骨干等校内外资源,结合入学季、表彰季、毕业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育人教育工作,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立体式育人格局,切实描绘好“三全育人”施工图。学校要加强教师事业心、责任心的教育,使他们真正传播科学知识,言传身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品质感召学生,形成“思政人人、人人思政”的育人格局。
2.聚焦育人导向,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必须坚持成果导向、目标导向、激励导向,特点突出、效果鲜明、便于理解与操作。在设立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重科学化原则。育人工作需要坚持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认识国家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充分理解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环节内在与外在的科学联系,制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程序公正公开、学生信赖认可的科学化体系。二是注重导向性原则。综合素质体系的制定要符合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指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指标的设立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及教育方向;同时,指标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导航仪,充分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三是要注重可操作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合理地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权重、评价分数等,要站在“可比、可测、可评”的角度系统谋划,使得评价对象在所有的评价指标中可以清晰地量化出分数,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3]。
3.科学谋划,建立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
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思想品德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教育的根本,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方向和内在灵魂,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是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几项内容相辅相成。思想品德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明道德素质、日常行为修养等;学业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雪珂成绩等;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等;发展素质综合测评主要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等。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育人理念进行合理地规划评价考核内容。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学校要始终注重學生需求,把学生需求视作工作的“原动力”,积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探索“立德树人”新路径;创建系列育人活动,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认可度,加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
[2]秦敏.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的价值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1(01):132-133.
[3]王文章,张文明,郑文栋.新时期综合素质测评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发挥探究[J].高教学刊,2021,7(15):168-171.
作者简介:苏志豪(1992.12),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工作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育人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学生成长成才放在首位。新时代以来,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高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研究更可以加深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把握,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综合素质大学生是指具有多领域知识、多种能力、多种素养的创新型复合人才。随着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渴望,能够给企业单位创造更多价值的“多面手”更受到青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在学生已有的基本能力基础上,通过社会影响、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途径影响后形成的稳定的属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调查研究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总体是蓬勃向上、积极关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但是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存在极端情绪;学习方面,大学生重视课本学习、忽略能力培养,重视考试、忽略平时积累;社会实践方面,重企业实习、轻志愿服务,重短期成效、轻长期积淀。此外,学生对于科创精神、科创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
综合素质包括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规划、学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我国的“德智体美劳”五个字的教育方针更为我们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方向。现如今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主要分为过程统计和集中评价[1]。
过程统计是指对学生在日常的行为表现进行统计、收集、整理、核算、分析。过程统计要明确责任人、统计的周期频率、统计的要求。在此之后,以指标为依据,对于统计结果进行量化或者测评小组进行打分,最后进行准确、全面地审核、归类、建档,用以后期的使用、审核[2]。
集中评价是在整理各类基础统计数据结果的基础上,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评价过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反馈给学生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为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评奖评优、发展党员、推免研究生、留校任职、学生政审等多方面的依据。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策略研究
1.推进三全育人,提升综合素质教育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关键。各高校应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整合协同学校、学院各项教育工作、各项教育元素,在较大范围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充分挖掘专家教授、知名学者、优秀校友、管理干部、朋辈骨干等校内外资源,结合入学季、表彰季、毕业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育人教育工作,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立体式育人格局,切实描绘好“三全育人”施工图。学校要加强教师事业心、责任心的教育,使他们真正传播科学知识,言传身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品质感召学生,形成“思政人人、人人思政”的育人格局。
2.聚焦育人导向,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必须坚持成果导向、目标导向、激励导向,特点突出、效果鲜明、便于理解与操作。在设立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注重科学化原则。育人工作需要坚持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认识国家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充分理解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环节内在与外在的科学联系,制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程序公正公开、学生信赖认可的科学化体系。二是注重导向性原则。综合素质体系的制定要符合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指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指标的设立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及教育方向;同时,指标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导航仪,充分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三是要注重可操作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合理地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权重、评价分数等,要站在“可比、可测、可评”的角度系统谋划,使得评价对象在所有的评价指标中可以清晰地量化出分数,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3]。
3.科学谋划,建立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
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思想品德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教育的根本,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方向和内在灵魂,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发展素质等方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是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几项内容相辅相成。思想品德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明道德素质、日常行为修养等;学业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雪珂成绩等;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等;发展素质综合测评主要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等。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育人理念进行合理地规划评价考核内容。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学校要始终注重學生需求,把学生需求视作工作的“原动力”,积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探索“立德树人”新路径;创建系列育人活动,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认可度,加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其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
[2]秦敏.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的价值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1(01):132-133.
[3]王文章,张文明,郑文栋.新时期综合素质测评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发挥探究[J].高教学刊,2021,7(15):168-171.
作者简介:苏志豪(1992.12),男,汉族,辽宁省大连市,工作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