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共生的审美效应分析

来源 :艺术品鉴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新文艺思潮推动、新媒体平台呈现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共生审美效应的主要成因;围绕跨界性、虚拟性与多媒体性三个方面,研究了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共生审美效应的新生特征;结合矛盾关系与现实问题两个部分,对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共生审美效应的现状发展进行了探究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三维动画在中国电影中的广泛应用,高校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质量亟需提高,为促进中国三维动画的发展,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中国三维动画电影与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之间的关系,指出高校应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并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当然,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应加强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工匠精神"为高职教育人才培育基本理念的培养模式,不仅仅体现在人才技能的培养,而且也体现出一种精神品质。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中的数字媒体是新兴的专业,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运用于企业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多所高校都开办了此专业。文章
期刊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品物流活动越发频发进驻到人们生活中。物流网作为智慧物流体系形成的关键,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可以搭建智能化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加大物流仓储系统的工作效率,满足物货管理和监督以及数据资源传输的目的。本文针对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当中的应用。
期刊
随着2020年5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5G将全面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探讨5G技术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以及反思如何应对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以《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来初步探讨5G对在教育教学影响及应用。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未来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基础在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
期刊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其后续成长、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分析可行的促进方法。本文以3D设计促进学生整体思维发展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即3D设计促进中学生立体思维发展、3D设计促进中学生创新思维发展、3D设计促进学生学科融合思维发展,服务后续工作。
期刊
《动画设计与制作》是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在《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位老师面临的挑战。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期刊
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 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10余万航天人的坚守……被称为"胖五"的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迎来重生时刻,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长征五号的"凤凰涅槃"之旅,就是眼下一个最好的例证。2017年7月,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遭遇失利,这则
期刊
2020年夏天,我国计划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它执行的任务叫"天问一号"。经过漫长的太空飞行后,它不仅要给火星上空添一颗中国卫星,还要给荒凉的红色大地上添一辆中国火星车。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红色星球却并不那么热情,反而设置了重重关卡,考验科学家的智慧与勇气。下面,你将以火星探测器的身份开始通关,路上将有老前辈为你指点。如果一切顺利,你就会成为火星登陆闯关王!
期刊
2020年5月5日18时0分,随着海南文昌发射场一声巨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点火升空。约488秒后,伴随着指挥大厅内雷鸣般的掌声,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不可能图形又称错视图片,是只存在于二维世界,而无法在三维的现实世界中呈现的一种几何图形。其本质是利用观者的视觉系统对二维几何图形进行三维投射时的错觉误判。"不可能图形"已经成为视觉艺术表达的一个方向,在数学和医学等领域也均有应用,常引导观者主动探索展现出的"正常"空间,另观看中大脑直观的感受与理性的分析往返交替,最终发现其荒诞的"不可能性"的过程体验。
期刊